王秀清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蘆林街道學校
摘要:初中古詩詞教學目的不僅僅是提升學生成績,還是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古詩詞中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體會詩詞中的百味人生能夠豐富學生的頭腦,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各類情感。因此,初中教師對古詩文鑒賞課程的重視度要逐步提升,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詩詞歌賦,對其中的風花雪月更加有體味。古詩詞鑒賞在初中階段是一個必考點也是一個難點,學會古詩詞鑒賞,能夠讓學生在試卷的完成情況上脫穎而出,有效提高語文水平。所以,古詩詞鑒賞課十分重要,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分析學生興趣愛好,調整自身教學方式,讓學生懂得鑒賞、樂于鑒賞。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時代背景;分類教學;互動教學
初中生對古詩詞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對于古詩詞的領悟也存在淺顯的現象,教師總是將本文內容的解讀作為重點,借助參考書和教學經驗直接安排教學,灌輸性的教學,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存在片面和定向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詩詞中的意境,更無法激起學生主動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此文筆者拋磚引玉,從多年初中語文教學出發(fā),對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進行一番探討,希望對光大教師和學生有積極影響。
一、分析作者時代背景
正確讀懂一首詩的意境,先要分析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并且想象如此背景下的作者能寫出什么樣的文字,這樣的文字里又代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因此,了解作者的寫作心里,是學習一首詩或詞的首要任務。知人論世,首先要知人,而后論事。對此句話最早的表述還是出自孟子:“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意思就是,我們閱讀一個人的詩作,卻不了解這個人,這是行得通得嗎?因此我們要探究作者的時代生平,設身處地讓學生把自己代入詩詞中,才能更好的進行古詩詞鑒賞。
例如,在講授李商隱的《無題》時,有這樣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F代人對它的誤解,使得這句詩頻繁的用于歌頌教師教書育人,不辭辛苦的優(yōu)秀品格。而從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出發(fā),這其實是李商隱對自己妻子的表白,代表了李商隱與妻子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結合李商隱與妻子經久未見,顯然能理解出這句詩其實是在向妻子表達,除非我的生命停止,否則我便不會停止愛你。由此也可以看出,分析作者時代背景,學會知人論世,是學生進行古詩詞鑒賞的第一步。
二、進行分類教學
對古詩詞進行分類教學,可以是按作者來分類,也可以是按照詩詞類型分為送別詩、邊塞詩、思鄉(xiāng)詩等幾種。這種分類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大體掌握詩詞的寫作手法。若是按照詩人進行分類,便是學習該詩人的寫作風格。李白是豪放派,他所做的詩大都體現豪情壯志,意境開闊,但即便如此,李白得始終也暗含著郁郁不得志,不能馳騁戰(zhàn)場的失落感。將李白的詩整理收集到一起賞析,李白的寫作手法便一目了然了,更容易學生掌握和分析。
例如,在講到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時,正值風華正茂的蘇軾做出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千古絕唱。此句不難看出蘇軾報效祖國,英勇殺敵的豪情壯志。而“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兩句,一位活脫脫官場得意,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便已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對比蘇軾晚年作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昔日的風華消失不在,如今在的只有“茅飛渡江灑江郊”的窘迫生活狀況。“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兩句能讓學生從中看到一位年邁老人體力不支,拄著拐杖的悲慘遭遇。蘇軾早間與萬年作品的對比,能讓學生理解到,詩文風格與作者的際遇息息相關。這樣對詩詞進行分類教學,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詩句的大體意思和所含思想感情。
三、采用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可以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分小組,抽查提問的方式來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的互動方法不僅能夠活躍每位學生的思維,也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所學古詩詞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研究學習。通過互動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在教學期間的互動期間,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解惑,尊重學生的想法與表達,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理解,從而提高古詩詞鑒賞課程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觀滄海》這一內容的教學期間,我由課本內容提出問題:“作者勾畫出了怎樣的場景,其中有實有虛,哪些是實,哪些是虛?”借助這一種類型的問題,實現對學生小組學習情況的考察,同時因為問題存在開放性的特征,可以更好的保障學生在小組之間的討論效果。又如,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期間,我向學生提問:“我們都知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那你們可以想象自己一個人在外地,遠離故鄉(xiāng)與家人,在佳節(jié)時的思想情感嗎”。借助這樣的導入方式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感受作者表現的思念、失落以及惆悵等感受。
總而言之,進行古詩文的鑒賞訓練是每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進行的。古詩詞屬于中華文化的精髓,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用顯著,結合新課程改革,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合理且激勵性的評價措施,引導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思路得到改進,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參與到古詩文鑒賞的學習探索行列中,進而促使學生地整體語文水平有很大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李紅芳. 讓古詩詞的魅力之光在心靈閃耀——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淺析[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5, 000(012):99.
[2]金妍. 讓古詩詞的魅力之光在心靈閃耀——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0(01):128-128.
[3]劉文.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聲瑯瑯解語花 ——淺談小學語文古文詩詞朗讀教學策略[J]. 教育現代化-知網, 2017(20):178-178.
[4]孟慶佳. 弘揚傳統教法精髓,追求開拓創(chuàng)新境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析[J]. 知識文庫,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