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
摘要:追逐游戲、熱愛游戲、享受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游戲開展教學工作,一方面可以滿足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對游戲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游戲,直接或間接的開展教育工作,寓教于樂。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jīng)驗,淺談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運用;融合
引言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是開展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載體。游戲有趣味性,能有效激發(fā)幼兒們的參與興趣,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游戲的魅力。游戲有教育性,合理設置的游戲可以帶給幼兒啟發(fā),驅(qū)動幼兒思考,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作為教育者,應把握好游戲的娛樂性和教育性之間的比例,讓兩者相互融合,才能游刃有余的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并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1、競爭性游戲
幼兒教育中運用游戲開展教育活動,運用競爭性游戲或者說帶有競爭性元素的游戲必可不少,而合理設計和開展的競爭性游戲?qū)τ變旱纳硇慕】蛋l(fā)展意義重大。競爭性游戲從類型上可劃分為個人競爭性游戲和團隊競爭性游戲(小組競爭性游戲)。運用競爭性游戲教育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3至6歲的幼兒,活潑異常,好玩好動,競爭性游戲,特別是體育類競爭性游戲的開展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強化身體機能,增強體質(zhì)?,F(xiàn)代社會,獨生子女多,很多幼兒在家庭生活中深受父母長輩的溺愛,穿少一點怕孩子冷,輕輕摔一跤怕孩子疼,受一點鍛煉怕孩子心理受挫等等。筆者認為,“包裹式”教育不科學,弊端甚大,且隨著幼兒的成長愈發(fā)凸顯出來,乃至于會影響到幼兒開朗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毋庸置疑,當前我們的幼兒教育中,陽剛教育、抗挫教育的比例很低。幼兒成長之路需要經(jīng)歷一定的挑戰(zhàn),需要面對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應注重開展競爭性游戲,讓幼兒在競爭中鍛煉身體,增強自信,學會勇敢的面對挑戰(zhàn),學會坦然的接受失敗。小組合作的競爭性游戲,還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小組中體驗和學習相互包容、互助、理解等良好品質(zhì)。其二,競爭性游戲開展時,安全保障自不待言,而在安全的基礎上,我們要保障競爭時的公平、公正。一方面,游戲的公平性能潛移默化向幼兒滲透平等、民主的思想,拋除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而另一方面,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能從小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1]。引導幼兒在園內(nèi)和家庭生活中不逾矩、不作弊,懂得基本的社會運行規(guī)則,直面自我,實事求是。
2、代入式游戲
代入式游戲指的是以角色帶入為基礎,布置相應的游戲環(huán)境作為依托,圍繞一定的主題、要求和準則所實施的教學游戲。代入式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其出發(fā)點是寓教于樂,增強幼兒在游戲中的快樂體驗,與此同時,代入式游戲可從多個方面向幼兒滲透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園內(nèi)生活的運行狀態(tài),可巧妙讓幼兒在代入式游戲中獲得啟發(fā),并將游戲中所見、所聞、所學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筆者認為,對于年齡小、認知水平不高的幼兒來說,開展代入式游戲,應注重在游戲中教育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或者說是自理能力。事實上,幼兒入園之后,接受的教育相同,但一段時間后,我們可以看出幼兒的自理能力和性格秉性各不相同。誠然,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幼兒身上表現(xiàn)出的不同,正是幼兒個性化、多元化發(fā)展的體現(xiàn)。但是,作為一個個體,在接受教育伊始,學會簡單的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無疑是基礎中的基礎。結合幼兒的年齡,小班、中班、大班幼兒應具備的自理能力有所不同。小班幼兒還存有入園焦慮,在早上父母送入園內(nèi),即將分開時,幼兒時常會大哭不止。一孩哭,十孩隨,幼兒的情緒感染到其他小朋友,甚至會影響到成年人。因此,對于小班幼兒,我們在安撫幼兒情緒時,還應注重從代入式游戲中讓幼兒扮演父母的角色,“換位思考”,逐步降低幼兒入園焦慮感。對于中班幼兒,應在代入式游戲中模仿成人的行為習慣,如系鞋帶、穿衣服、疊被子。對于大班幼兒,代入式游戲中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如扮演醫(yī)生照顧病人,扮演教師教育學生,扮演警察叔叔維護治安等等。
3、本土化游戲
本土化游戲又稱之為民間游戲,是幼兒教育中運用游戲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主要載體之一。本土化游戲的運用,有以下幾個方面優(yōu)點:其一,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態(tài)度,為家鄉(xiāng)感到自豪。我們民族自古以來重土安遷,在市場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漫長歷史長河中,人口遷徙頻率低,很多區(qū)域的人祖祖輩輩定居于某地,世代沿襲。因此,我們的基因身處深刻烙印著家鄉(xiāng)情懷,有家鄉(xiāng)才有歸屬感。一方水土一方人。每個區(qū)域之間的差異很大,物產(chǎn)、氣候、地形、習俗、生產(chǎn)等各不相同,這也造就了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各不相同。民間游戲是民間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有鄉(xiāng)土氣息和時代特色,合理的整合、加工及優(yōu)化民間游戲,不但能豐富幼兒教育教學活動,還能帶給幼兒們更多的快樂體驗。其二,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相對于筆者幼年時期,當前的小朋友十分幸福,在游戲方面不僅可供選擇的樣式多,且游戲所需的玩具也琳瑯滿目,款式精美,功能齊全。但是,事物具有兩面性。輕易能夠得到的玩具,幼兒們也就變得不再珍惜,而玩具大多是父母長輩購買而來,因而在客觀上降低了幼兒動手實踐的機會。民間游戲所需的道具、玩具等,大多需要游戲者自己搜集材料、自己加工才能獲得,如陀螺、角板、風箏等等。以角板為例,這種游戲需要幼兒們動手折疊角板,其中有方形、連體方形、三角形等幾種角板形態(tài),而角板的薄厚也需要掌握好。折疊角板難度不大,幼兒們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游戲時,兩人或多人一起,一個角度置于地上,另一人手握一個角板,敲擊地上的角板,如地上角板翻轉(zhuǎn)過來,則視為贏,反之亦然。我們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融入游戲,可從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角度出發(fā),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引導幼兒動手實踐,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4、結語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我們?nèi)婵剂坑螒虻暮侠硇浴⒖尚行?、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多個層面,要注重對游戲進行加工、優(yōu)化,使之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在開展游戲教學時,要注重融入受挫教育、陽剛教育、規(guī)則意識、自理能力、合作意識、鄉(xiāng)土情懷及動手實踐能力的滲透、培養(yǎng),助力幼兒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濤.淺談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校園,2018,4(12).8-8.
[2]夏金玉.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價值[J].學周刊,2017,3(8):29-30.
(大理州祥云縣城南社區(qū)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