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琴
摘要:地理這門學科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對于社會的生產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高中地理知識十分復雜,很多學生在地理這門學科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切實不斷改進教法,不斷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切實提升高中地理效果。在此,結合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本文從“運用多媒體助力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建構作用”這幾方面出發(fā),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策略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多媒體;評價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今的“天文”和“地理”又被時代賦予了更豐富、更深刻的含義。在高中地理這門學科中,知識涉及范圍非常廣,并且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強的要求。很多學生因為高中地理知識十分枯燥、難懂而特別怕上地理課,導致地理學習效果不佳。為此,針對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問題、困難,教師還需要在地理教學中不斷探索有效、有趣的教學策略,從而給予學生良好的影響,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下面,結合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本文也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一、運用多媒體助力課堂教學的實施
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完全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幫助教師實現(xiàn)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而多媒體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運用的重要體現(xiàn)。高中地理涉及的地理知識較廣,包括天文、地形、環(huán)境等,內容龐而雜。對于學生來說,僅僅依靠課文文字、圖片以及教師的講解,無法形成客觀的地理思維。而在利用多媒體以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視頻、動畫等進行相關演示,更加準確、生動學習到相關的地理內容。并且,這樣的多樣化的情境也有利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此,高中地理教師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多媒體運用能力,實現(xiàn)高效教學。
例如,在教學我國東西走向的地形地貌這部分的時候,教師單純利用文字性的內容去帶領學生分析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枯燥性。在這部分,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的地形大致分為三級階梯,分別是東部平原丘陵,中部高原盆地,西部青藏高原。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對這三種地區(qū)的特殊性地貌進行展示,并且還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一定的航拍視頻,促使學生可以加深印象,產生更為直觀的理解。這樣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深入了解,還可以降低學生的記憶負擔。又如,在講關于地球的運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如需要理解黃赤交角的概念,了解五帶的分布,掌握時區(qū)的計算,等等。對此,學生需要從整體上去理解,但是很多學生在這部分的思維十分混亂,難以切實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從而給予學生更為直觀的學習體驗,促使他們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
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在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良好品質也是教學的重要任務。為此,教師應該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適當弱化自身的角色,積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項挑戰(zhàn)。高中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很多教師為了教學進度,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總是習慣在教學中運用灌輸式教學。這就導致高中生的地理思維得不到一定的訓練,習慣在思考地理問題的時候按照一定的套路,并且喜歡依賴教師。這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切實結合高中生的學習需要,嘗試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幫助學生得到能力的鍛煉。
例如,在教學“地球的圈層結構”這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參與進去,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和任務,以此促使學生去有針對性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在小組中先分工,由小組長進行統(tǒng)籌,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任務去閱讀地理教材,并且結合一定的地圖冊來分析。之后,學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于地理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師再為學生進行講解,自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在講解完之后,還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還有哪些方面不理解,由此促使學生相互幫助。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結合自身需求積極主動開展地理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品質。
三、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建構作用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機制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全面發(fā)展。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突出評價的民主化、人性化,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建構作用,切實發(fā)揮評價的多種功能。
例如,在開展地理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的表現(xiàn),而不能總是以成績去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課堂上是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能否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同組學生的配合是否融洽,等等,都應該是教師評價的重點。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指出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問題。同時,對于學生的進步,如有的學生之前不敢、很少在課堂上發(fā)言,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可以積極回答問題,那么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表揚學生,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此外,教師還要建立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讓學生也成為評價的主體,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總而言之,地理學習對于人的影響是深刻的,在人們的思想、實踐中起到了別的學科知識無法取代的作用。并且高中地理教學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加強他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認識。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切實從多方面出發(fā)來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地理知識,促使學生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王倩.基于新課程的高中地理教學技能研究與實踐[D].煙臺:魯東大學,2012.
[2]劉后明.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及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7(3).
[3]姚婷婷.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J].人文之友,2018(5):175.
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