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飛 張軍強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教學政策的日趨成熟,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教學中,對于學生們的知識學習質(zhì)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谶@樣的教學形勢分析,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學習實際為基礎,設計綜合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對學生們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內(nèi)容。也正是因為教師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大量綜合性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學初級階段的知識內(nèi)涵,加深其語文知識學習印象。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課堂;基礎教學;教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49-254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所有的文獻資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的,學習語言文字就相當于將一把打開語文大門的鑰匙交給了學生。但是,文字是抽象的,是與小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不相符的,也是不容易被小學生們所接受的。故要想讓小學生更好的邁出進入小學語文世界的第一步,我們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優(yōu)化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方法,讓低年級的識字活動更符合低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有了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的綜合性教學方法基礎,可以使學生們的語文知識水平得到實質(zhì)性的優(yōu)化和提升。
一、實施生活基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們學習語文寫作知識之初,需要教導學生們正確觀察生活的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打牢寫作的生活基礎,從而使學生們寫出的內(nèi)容能夠感動人心。因此,教師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們的現(xiàn)實觀察能力,從最簡單的靜態(tài)物品的觀察入手,教師為學生們講解其中的觀察順序,需要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將整個物品詳盡地描述出來。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情感認知,就相關生活現(xiàn)實情境進行記錄,無形之中可以使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寫作條理性得到實質(zhì)性提升。故而,教師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入手,為學生們設計大量的生活化觀察任務,指導學生正確觀察的方法,切實提升學生們的觀察細致程度。
例如,教師為學生們布置了“我給爸爸講笑話”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們能夠親身參與到給“爸爸”講笑話的過程中來,從而為學生們留下相對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為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的生活化情境有生活韻味,才使得學生能夠?qū)φ麄€事件的過程,以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此外,教師為學生們設計難度梯次增強的觀察任務,要求學生從靜態(tài)物品開始,逐步延伸到動態(tài)物品,乃至一個相對復雜的情境。通過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相應的觀察訓練任務,最終能夠真正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寫作觀察能力。
二、設計學生交流情境,培養(yǎng)學生溝通興趣
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相應的口語化交流情境,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從交流中獲得樂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樂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關鍵性因素。有了興趣作為當前學生學習的助推力,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口語化的交流情境中來,實現(xiàn)更好地精神和語言互動,最終切實提升學生們的語言交流興趣。特別是和學生們學習興趣相關聯(lián)的話題,可以瞬間調(diào)動學生們的交流積極性,使其以更加飽滿的姿態(tài)和熱情進行相應的問題溝通。在教師設計的交流情境引導下,可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們的溝通興趣,并起到良好的教學引導作用。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講歷史人物故事》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時,就可找準學生們的日常喜歡的話題和方向,為學生們設計相應的交流情境,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語言溝通興趣。為此,教師結合自己長期的教學研究,充分迎合學生們對于歷史名人軼事感興趣的特點,率先進行引導性的故事講解。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講解其已知的名人,如“李白”、“王維”等著名詩人的經(jīng)典故事,使學生們被教師講解的故事內(nèi)容所吸引。而后,教師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由學生們進行相關故事的補充說明,使課堂口語交流更加活躍。最終,通過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的故事化交流情境,有效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共同探討和交流,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們的語言溝通興趣。
三、引入信息技術資源,探究學生興趣因素
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教學,需要教師確立學生們“教學主體”的地位。在教師看來,當前的語文知識教學,圍繞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可以使得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相呼應,從而切實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有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可以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其本身的學習意愿。因為現(xiàn)階段的語文知識教學相對初級,對于學生們實際理解能力并不太高。所以,教師更應當抓住這樣的機會,引入信息技術教學技術手段,進行綜合性的教學內(nèi)容解析和指導,從而能夠使之調(diào)動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古詩《靜夜思》時,就可采用信息技術教學策略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要點。為此,教師將《靜夜思》中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拆解為三個部分,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而后,教師著重就作者生平、故事內(nèi)容、字詞釋義進行課件創(chuàng)編,使之能夠動態(tài)化展示其中的知識內(nèi)容。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展示動態(tài)化語文知識內(nèi)容,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識要點。也正是因為如此,教師為學生們引入大量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從多個角度為學生們闡釋語文知識的深層含義,從而切實提升了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
四、創(chuàng)編相關對話主題,進行師生共同探討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提高自己的語言對話能力,教師需要親身走入學生之中,和其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根本目的。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相應的平等交流話題,并參與到學生們的實際討論中來。因為學生們在和教師進行交流時,其心理變化更加復雜和多樣,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敬畏,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克服相關心理,實現(xiàn)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
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設計關于《名字里的故事》時,就可和學生們一道進行相關問題的交流。教師此時需要鼓勵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發(fā)言和交流,大家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角度進行表達,用以說明自己的名字有哪些含義,并針對大家的提問進行有條理的回答。此時,教師需要以一種朋友的形式參與到交流活動中,用自己的親和力進行情緒帶動,使自己和學生能夠進行友好的交流,并通過語言的引導,切實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表達,實現(xiàn)學生口語能力的綜合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口語化能力教學時,需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尹純鳳.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8(S1):104-105.
[2]林柳波.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2):116-117.
[3]程國勝.“談天說地”——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J].小學教學參考,2016(22):90-91.
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雷大鎮(zhèn)張局小學 甘肅 平?jī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