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楊 方紅
摘? 要:近年教育部圍繞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這五個方面出臺多項文件,著力打造一批優(yōu)秀的省級和國家級“金課”。積極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態(tài),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和模式理念的改革。以《外國文學名著導讀》高校通識課為例,圍繞如何建設好線上線下混合金課等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建設線上線下混合金課的新思維與新范式。
關鍵詞:線上線下;金課;新思維;新范式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教育環(huán)境的改變使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得以應用并推廣。近年來,教育部出臺多項文件強調對線上線下混合金課的建設,許多高校都在嘗試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來推進現(xiàn)代教學方式的改革。加之現(xiàn)有網(wǎng)絡教育平臺資源的日趨豐富和技術條件的日趨成熟,學習者的學習也越來越多呈現(xiàn)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方式。
一、線上線下混合金課建設的新思維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常具有教學重心轉換、教學和學習行為模式改變、啟發(fā)式教學手段為主流等特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堂教學完成了原來的以教師授課為主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重心轉變;教師授課由在教室課堂講授向建立互動開放式課堂轉變;授課手段從教學手段不豐富向“互動教學+多元化輔導”轉變;課程內容和授課時間從原來的時空受限向無邊界學習轉變。為此,線上線下混合金課建設需要融入新教學思維。
1.整體思維。設計線上課程教學內容和設計線上教學方案需要從宏觀上整體構思,以確保課程有人、有料、有趣、有變,以期拓展學生學習的視野以及知識吸收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在此基礎上,打造質量一流、學生認可度高、具有獨特魅力的“金課”。
2.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由于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教師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需要建立互動開放式課堂,運用各種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關注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設計往往包括線上內容和線下內容,強調線上理論學習,線下討論、交流以及實踐應用。整體教學學生為主,老師為輔。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尤其是探尋適合網(wǎng)絡教學的素材和知識點,摸索適合線上線下與之銜接的教學方法。
3.系統(tǒng)思維。知識點碎片化和課程體系科學規(guī)范有機整合。線上教學視頻時長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對線上教學的知識點進行重構和分解,形成科學化的知識點。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教學資源開發(fā),注意教學流程和步驟的重組和銜接,加上線下的翻轉組織和應用,實現(xiàn)課程的知識體系整合,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通過混合式學習的個性化和自主化,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從簡思維。線上資源從簡和線下實踐應用的結合。線上教學時間不宜過長,且知識點應深入淺出,以學生自學為主。線下教學帶入項目,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應用,實現(xiàn)“干中學”,知行合一,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二、線上線下混合金課的新范式
線上線下混合金課建設過程是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創(chuàng)新過程,打破學習的時空限制,實現(xiàn)無邊界學習。通過《外國文學名著導讀》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從課程設計、科學策劃到整合資源、組織實施等都要進行周到細致的準備。通過具體實踐,筆者感受到,一個優(yōu)質的在線開放課程,應把握好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1.選題與立項。選題是立項的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最關鍵的是要選對人和課程。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選題過程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對所教課程進行內容梳理和知識點的提煉,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和整理,每個標題都要用心設計。通過《外國文學名著導讀》課程建設,筆者深刻感受到:在線開放課程展示的是課程教學效果,只有選對了課程主講教師,拍出的課程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才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2.構思與設計。構思是課程設計的前提。在視頻錄制之前,教師應做好詳細的教學構思和教學設計,并撰寫視頻拍攝腳本。文字腳本設計需要涵蓋核心知識點的內容,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引入豐富的案例資源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情景,讓學生一看便知,便于自學。筆者在拍攝《外國文學名著導讀》課程視頻時,就同時將腳本語言重新撰寫,錄制視頻保持10分鐘左右,并且精準到位。
3.拍攝與制作。拍攝質量直接影響后期制作。教師在講解不同的知識點時應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語言與腳本一字不差的在視頻字幕中顯示。在線開放課程并不需要太多的繁雜制作,而需要更多的讓學習者接受,切身感受到接地氣,便于修改完善和隨時更新。
4.應用與完善。應用效果反饋后需要及時完善。為了保證建好的課程優(yōu)質受歡迎,并使之成為“金課”,我們在應用《外國文學名著導讀》課程方面,注意與學校管理部門一道不斷提高完善、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做好持續(xù)的監(jiān)督、評估與反饋以及后續(xù)經(jīng)費支持。同時,教師還要對內容進行不斷更新,將在線課程教學與自己的學術研究同步推進、同時完善。
5.打造與提升。精心打造是為提升課程質量的含金量。首先,立足于國際視野,轉變教學思路。作為青年教師絕大部分都有出國經(jīng)歷,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結合自身情況,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培養(yǎng)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型人才。第二,營造交流氛圍,從文學、文化層面開拓視野。通過學習《外國文學名著導讀》這門課程,學生不僅學習經(jīng)典文學作品,還可透過文學文本了解異域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感情。教師通過線下的討論課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文學欣賞和批評的能力,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線上線下混合金課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需要學生先行觀看線上教學資源,完成線上測驗,形成初步認知,教師線上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在適時調整教學安排的同時,組織線下教學活動。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師需要掌握線上組織能力,結合線上講授技能和實踐教學線上指導技能,來開展線上教學;需要教師掌握課堂討論組織能力,把握更多的延伸知識和前言知識來豐富線下教學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因此,筆者建議教師應采用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課前導學。教師制定教學方案并共享,方案涵蓋本課程的教學大綱、學習目標、核心知識點內容、重難點、在線教學的具體安排和操作細則、線上線下教學的活動安排和相關的測試資料等。通過課前導學,學生課前學習視頻和資源的積極性有顯著提升,使其課程完成率大大提高,對學習監(jiān)管、學習效率以及學分和成績可信度也很高。
2.評價導向。改變學習成績評價方式。教師提前告知學生,明確平時成績的計分方法與評分細則,最終成績組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由此改變以傳統(tǒng)的總結性評價為主,轉變?yōu)橐云綍r的形成性評價為主。學生在線上觀看視頻,線上討論區(qū)發(fā)言,線上完成測驗題,線下參與課堂討論并對主題進行展示,線上期末測驗,學生互評,均計入平時學習成績。學生可采取積分制,將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作業(yè)和測試通過學習積累積分,形成平時成績。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應尤為注重過程學習的質量評價,原因在于其有益于強化學習效果。
3.科學導引。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為學生留足自學時間。建議從課程的總學時中,拿出1/3-1/2的學時給學生自主學習,合理的課程時長和排課安排益于學生課前觀看視頻預習,也益于教師充分準備翻轉課堂的方案,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更充分的把握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方式。這種做法在許多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程的實踐中頗受師生歡迎,教學效果也得到顯著提升。
責任編輯? 牛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