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涌輝
摘要:在如今,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新課標所提出的相關教學要求也隨之快速增長。在此形勢之下,若教師不能聯(lián)系教學發(fā)展所需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快速優(yōu)化,就不能有效的達成新課標的要求。相對應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選擇可用的教學資源,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有效的革新。本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優(yōu)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優(yōu)化
初中語文是初中階段學生進行學習的重點科目之一,由于語文本身的基礎性的存在,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也會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相對應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將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重視起來。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其是實現學生語言理解和文字運用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相對應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能結合教學的具體情況,從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進行優(yōu)化革新,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模式的陳舊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仍然延續(xù)著過去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設置就使得教學的有效性較差,且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也得不到發(fā)揮。
(二)教學目標設計模糊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教學目標設計,而這就使得教學的有效性較差。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開展具體的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設置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計劃較為模糊,不能明確教學的重點在哪里。
(三)教學評價的片面化
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所采用的的評價指標較為單一,這就使得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并且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評價語言也經常出現用語不當的問題,這都使得教學評價的有效性較差,學生也很難基于教師的評價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思。
二、有效閱讀教學優(yōu)化的策略
(一)結合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模式轉變
為了實現有效閱讀教學的進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能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革新,改變過去落后的教學模式設計,轉而開展新形勢的教學新模式。而為了達成此目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能結合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理念進行研究。在如今,新課標提倡生本教學理念,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聯(lián)系隨著新課改進行而逐漸得到有效發(fā)展的合作教學模式。通過合作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學的主體就可以實現從教師向學生的轉變,學生的主動性作用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發(fā)揮。
例如,在進行《羚羊木雕》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教學。在本課的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有足夠的探究能力可以開展對相應學科內容的探究。然后,為了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探究問題,讓學生按照相應的問題開展對全文的閱讀分析,進而達成對相應課文內容的探究。在其中,教師需要能及時關注學生討論探究的情況,若發(fā)現學生的學習出現了問題,教師要能及時的給予學生幫助。像這樣,通過對新型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學生的左右就可以得到突出,教學的有效性也得以提升。
(二)聯(lián)系教材內容,設置有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所依照的路線,而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在教師教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才可以得到明確的。相應的,為了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優(yōu)化,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就要能在備課階段對將要進行授課的課文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從中找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在這里,教師需要能明確,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實現對學生感情的陶冶,故在進行目標的設計時,教師需要能將情感目標的明確重視起來,而這一點是如今很多教師都忽略了的部分。在明確了相應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才可以在此基礎之下,進行具體教學流程的設計。
例如,在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來對進行教學目標的選定。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對這一課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研究,明確期中敘述了幾件事,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新課標對學生的培養(yǎng)需求,將教學目標明確出來。在本課中,教師就可以明確以下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領悟文章作者進行景色描寫的巧妙之處,增強學生的寫景能力;2、使學生理解并學會借助空間順序來進行事件記敘的方法;3、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相關的思想感情;4、借助對魯迅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實例的展示,對學生進行啟發(fā),使學生學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熱愛生活,體會生活。
(三)有效開展評價,達成學生能力發(fā)展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構成之一,通過有效評價的進行,學生就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努力學習的認可,也可以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加以明確。而為了實現有效評價的開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能對自己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進行反思。在過去的教學評價之中,教師所關注的往往只有學生對當前文章的理解,而忽略了學生具體能力的發(fā)展或對相應文章精神的體會,在此評價標準下進行的教學評價也很難保證其全面性。針對此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能基于學生的能力、理解、課堂表現。感情認識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進而使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能認識到,初中學生其已經產生了強烈的自尊心,相應的,若教師對評論的方式與用語不加重視的話,就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在進行行為評價時,就需要更多的使用一些較為和緩的語言進行評價。
例如,在《桃花源記》這一課的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相應的綜合標準,對學生進行綜合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的能力進步與查漏補缺。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評價,指出哪些學生表現較好,又有哪些學生表現欠佳。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對相應問題的提問,來確定學生對文章相應內容掌握和思想感情認識的程度。在其過程中,教師要能多表揚,多鼓勵,少用批評性的語言。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優(yōu)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能對自己的教學問題進行明確并結合有效的教學措施盡心調整。教師要能做到結合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模式轉變;聯(lián)系教材內容,設置有效教學目標;有效開展評價,達成學生能力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金鳳.改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1):109.
[2]王喜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