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偉 胡玖英 周誼 侯金濤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等方法對高校田徑運動課程實施教考分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缺乏對體育實踐類課程的特點的審視;缺乏對田徑運動課程考核標準的審視;缺乏對田徑運動課程理論知識考核的重視是當前田徑運動基礎課程實施教考分離的主要障礙,破除這些障礙對于充分發(fā)揮教考分離的優(yōu)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
關鍵詞:教考分離;田徑運動;課程;思考
1 ?前言
作為師范專業(yè),普通高校本科層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大多以培養(yǎng)合格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為基本目標。田徑作為運動之母,是提高學生各項目運動能力的基礎,也是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基礎性課程,還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基礎性和開展的廣泛性而體現(xiàn)出絕對的重要性。在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課程中,因該課程的基礎性凸出、項目細分眾多,課程所占的比重普遍較大,提高該課程的含金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就業(yè)時應對基層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也可以為全面提高自身運動能力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更是響應教育部打造“金課”的要求。當前,許多高校田徑運動課程普遍存在著“人情分”泛濫,教師掌握著該課程學分的“生殺大權”,既不利于學生學分公平性的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精品課程的打造和建設。盡管教考分離已經提出多年,但是限于體育專業(yè)課程性質的特殊性,目前仍未被廣泛推廣,文章通過對田徑運動課程實施教考分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旨在探索體育課程實施教考分離的路徑,為抓好體育類課程考核提供參考。
2 ?教考分離概念綜述
2.1 ?教考分離概念解讀
所謂教考分離,就是把教學和考試分開,任課教師不參與所任課程的期末考試,包括出題、監(jiān)考、評分、登分和質量分析。強調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教學,根據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大綱,制定考核大綱,建立一套包括試題庫、自動命題、閱卷、評分、考試分析、成績管理等各種規(guī)章制度完備的考核管理系統(tǒng)。[1]就我國目前的實施狀況而言,大致可以分為部分教考分離和完全教考分離兩種形式,國內諸多學者通過相關研究,形成普遍性的認識是:相對教考合一而言,教考分離顯然是成為將來課程考核的發(fā)展趨勢。
2.2 ?教考分離利弊綜述
教考合一的課程考核方式,隨著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擴大以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更新,難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形勢,弊端顯現(xiàn)。作為一種變革性的、打破傳統(tǒng)的考核模式,自產生之初即被寄予厚望并引發(fā)廣泛討論。實施教考分離這一舉措,必然會打破原本存在的理念和平衡。這種“新藥方”不是“包治百病”的“解藥”,有利也有弊。
就其利而言,實施教考分離可以有效地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督促教師不斷改進教學過程,認真準備教學材料,提高教的質量,此其一。其二對于學生而言則體現(xiàn)為考核的更為公平、公正。其三,教考分離對知識教學具備明顯的促進作用。[2]究其弊端而言,一是在目標上偏離了課程改革的方向,二是在方式上壓抑了教師、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3]通過參閱國內大量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對這一模式大加推崇者有之,質疑者有之,然而更多的專家傾向于利大于弊這一觀點,文章作者也比較贊同利大于弊的看法。在實施過程中,只要合理的通過出臺相應措施揚其利而避其弊,教考分離對于提高教學效果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促進辦法。
3 ?對田徑運動課程實施教考分離的思考
3.1 ?缺乏對體育實踐類課程的特點的審視
對于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而言,所學專業(yè)課程既有實踐類也有理論類,按照教育部發(fā)布的本科教育質量標準相關規(guī)定,其實踐學分不低于60%,結合該專業(yè)的特點,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實踐類課程所占比例非常高,這直接決定了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重視。教考分離目前屬于教學改革方面研究的熱點,絕大部分的研究側重于研究理論課程方面實施教考分離的可行性、現(xiàn)實性以及怎樣解決教考分離所帶來的弊端,然而針對諸如體育、音樂、美術領域內實踐比例較高的課程則研究較少。體育類課程實施教考分離不能盲目照搬理論課程的模式,必須充分尊重體育課程的個性特點,不然必將陷于“東施效顰”的境地。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S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在一部分實踐課程上開始了教考分離的探索,相關教師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并借鑒了省內多個學校的模式,在田徑、籃球、健美操等幾門優(yōu)勢課程先行先試的思路下,形成了現(xiàn)有的試點模式——通過以考風正學風,嘗試實踐課程采用完全教考分離的模式進行考核評價。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出勤率和參與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同以往相比學生的學習風氣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這符合課程改革的初衷。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對體育類課程實踐性的把握不足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外行評價內行的現(xiàn)象存在。作為地方性普通高校,很難實現(xiàn)各體育項目教師的足額配備,各項目專業(yè)課程教師由具備相關經歷的教師擔任,一旦實施教考分離之后由于這些教師不能參與考核,只能由來自其他項目的教師擔任,然而盡管同屬體育教師,來自不同項目的教師所掌握的運動知識側重點也不同,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這種被動的“外行評價內行”的現(xiàn)象存在給考核帶來極大不便。第二,體育實踐類課程考核既沒有標準答案,也無法建立試題庫,并且項目眾多,現(xiàn)有的考核往往是按照往期的考核內容執(zhí)行,“換湯不換藥”并沒有突出教考分離模式下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側重。
上述問題不僅是S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考核中存在的個例性問題,在全國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試點教考分離的過程中廣泛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對體育實踐類課程的研究尚處于比較薄弱的階段,同行之內難以獲得充足的借鑒。田徑課程作為一門體育類實踐性課程,也同樣存在著這些問題。
3.2 ?缺乏對田徑運動課程考核標準的審視
田徑運動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考核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對平時成績和技術考查的綜合。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學習筆記、訓練心得、課堂參與、課外練習等內容,技術考察往往按照既定項目的技術掌握和運動成績進行評價。從表面看,這一考核和模式比較符合多元化考核的需求,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平時成績的比例及核算問題。平時成績比例越高,則期末技術能力考察權重越低,不利于學生追求更加完善的技術掌握和更加優(yōu)秀的運動成績,仍然導致“放水通過”現(xiàn)象的滋生。而教考分離的完全實施,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的課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只需完成“表面工作”即可應付授課教師,平時成績中最具影響力的課堂參與板塊任課教師不加審核的情況下,該板塊幾乎無法實施考核,因為不可能在平時授課中派出相應教師全程跟蹤考核課堂參與狀況。平時成績核算交給任課教師,則稱不上完全意義的教考分離,師生之間依然存在“人情分”、“放水分”等有違考核公正性的現(xiàn)象,而交給考核小組實施完全意義的教考分離在現(xiàn)實性的條件上難以滿足。第二,田徑課程的技術能力水平考核既有感性成分也有理性成分,二者之間的均衡有待商榷。田徑課程子項眾多,無論是計算時間還是計算距離亦或高度,都有相應的核分標準,該標準的擬定體現(xiàn)出明顯的競技性特征和達標性特征。在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上,又體現(xiàn)出明顯的感性化成分,很難用規(guī)范的條框進行分數(shù)核定——技術是普遍認可的動作環(huán)節(jié)認同,不代表對每個人的適應,在體育領域個體的差異性是顯而易見的,趨同性明顯但是不代表千篇一律。在評價的過程中,技術環(huán)節(jié)感性評價的模糊性以及能力水平評價的達標性和競技性,與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師范性特征不太符合。
綜上所述,鑒于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師范性的培養(yǎng)要求,在田徑課程考核過程中,應當慎重的把握平時成績比例及構成板塊,同時應當客觀的思考該課程的開展培養(yǎng)該專業(yè)學生哪些方面能力的問題,從而結合田徑課程的特點,擬定比較規(guī)范、符合實際情況的考核標準體系,切實避免課程考核朝著應試教育的方向發(fā)展,堅決落實能力素質培養(yǎng)這一根本訴求。
3.3 ?缺乏對田徑運動課程理論知識考核的重視
田徑運動課程盡管屬于實踐性極強的基礎性課程,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諸如競賽規(guī)則、訓練方法手段等內容應當給與充分的重視。目前,國內體育專業(yè)相關課程的講授普遍存在重視實踐而輕視理論的現(xiàn)象,這在田徑運動基礎課程中同樣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往往需要在工作后進行深度“補課”才能適應基層工作的需求。
考核是衡量學生所學、教師所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考核的側重具備非常大的引領作用,往往對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起到引導作用,對于田徑運動課程中理論知識考核的輕視甚至漠視,往往導致教學朝向競技化、技術化的方向發(fā)展,而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該課程從本質上講需要掌握組織開展基層田徑運動會的能力、指導基層中小學生進行田徑項目訓練的能力等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作為支撐,違背了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也不利于課程的改革和專業(yè)的發(fā)展。
4 ?結語
盡管在當前田徑運動基礎課程中實施教考分離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和障礙,但是這個趨勢是確定無疑的,實施教考分離所帶來的利處是顯而易見的。在實踐過程中,全面思考田徑運動課程的特點、作用,創(chuàng)新性的建立一套比較完備的考核體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诮炭挤蛛x的模式,充分研究符合體育類實踐課程個性特點的實施路徑,對于田徑運動基礎課程乃至體育相關課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99%E8%80%83%E5%88%86%E7%A6%BB/5990443?fr=aladdin
[2][3]朱軍,楊萬清,代晶.教考分離——高??荚嚫母锏谋厝悔厔輀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1(11): 20-21.
[4]王廣虎.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走出四大誤區(qū)[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24(1):52-56.
[5]龍文祥,龍?zhí)仗?對高?!敖炭挤蛛x”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8(2): 81-85.
[6]王漢忠.關于“教考分離”的幾點思考[J].商情.2016(47):160.
作者簡介:林偉偉(1987-),男,碩士,講師,山東聊城人,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訓練學。
基金項目:
1、田徑—應用型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編號:sfkc201754;
2、田徑應用型課程建設的教材成果推廣研究,編號:2017xjjg12;
3、體育教育—應用型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編號J1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