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恒
摘要:公共體育課程在學生身心健康以及未來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想要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需要充分做到與時俱進,通過改革體育課程,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形成熱愛體育的情感。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本文針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性提出改革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學校特色;創(chuàng)新引領;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實踐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體育課程作為高校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磨煉學生心智、增強學生體質、減輕學生課業(yè)壓力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因此,當前,教育界越來越重視開展學校特色與創(chuàng)新引領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僅需要開展的體育活動適合學生的發(fā)展。還需要學生深刻理解體育課程相關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出與當代社會發(fā)展相匹配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體育教學也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革,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了解體育知識,還需掌握運動技能,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程的精神和作用,然而,結合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現狀可以看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縱觀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現狀可以看出,普遍存在課程內容較為單一的問題,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體育相關設備、場地等不能完全滿足學生需求[2],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失去積極性,不利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順利進行。
(二)課程安排較少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過于在乎學生的主科學習成績,忽略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導致公共體育課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通常每周一節(jié)課或兩節(jié)課較為常見。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由于時間過長,經常會忘掉曾經學習過的重點和難點,導致體育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很難達到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極其不利。
(三)學生被動學習
在公共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掌握課程重點,通常會將自己放在課堂主體地位,大篇幅講解體育相關知識和技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沒有充分的實踐實踐和理解時間,導致學生及時掌握理論知識和技巧,也不能應用到實際操作中,最終使得體育課程教學效率越來越低。
二、基于學校特色與創(chuàng)新引領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措施
(一)豐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內容
上文提到,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較為單一,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基于這一問題,學校需要加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豐富課程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學校需要相應擴大體育活動場地,增加體育設施,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能夠資源參與到體育課堂中,為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想要充分滿足這一目標,學校需要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需求[3],例如:學??梢栽趯W校平臺或官網中發(fā)布“最喜愛的體育活動”投票項目,并組織學生全員投票,學校根據學生的投票進行分析,選取具有可行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體育項目,為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有利條件。另外,學校可以將此類選取出的體育課程歸為幾類,并分別制定專門課程,例如:在乒乓球課程選課過程中,任何專業(yè)、任何系別都可以報名參加,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還能夠使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友好溝通,有利于體育課程順利展開,如果選課過程中有些體育活動人數不夠,或者場地有限,可以通過開設特別班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豐富校園生活,還能夠達到體育課程最終教學目標。
(二)增加課程安排、充分利用先進技術
近年來,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只通過豐富課堂內容、拓展活動場地不能充分滿足體育課程改革需求,為了能夠做到與時俱進,高校需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校園體育交流平臺,通過平臺,發(fā)布體育課程的教學老師、教學時間、教學需求、教學內容等相關問題[4],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溝通和解決,與此同時,通過平臺還可以對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技巧進行視頻演練。通過明確各體育課程相關信息,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項目的內容,以及教師上課的方式,從而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學習規(guī)劃,科學選擇體育項目。除此之外,通過錄制教學視頻和技術演練視頻,能夠使學生掌握課堂學習內容,避免學生出現即學即忘的不良現象。
(三)創(chuàng)設體育專業(yè)學生代課方式,拉近師生距離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體育專業(yè)生代課方式展開教學,即選取優(yōu)秀的高年級體育生,為大一、大二學生進行體育訓練。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拉近被教者和教育者的距離,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提高注意力,同時強化高年級專業(yè)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需要以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技能入手,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體育相關內容,與此同時,還要在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訓練,使學生能夠將理論和時間相結合,從而對體育活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5],體育專業(yè)生在代課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代課能容的難易程度,同時需要全面掌握代課相關內容,并能夠合理安排課堂流程。這種教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代課體育生的綜合能力。
除此之外,學校還應針對師生建立互評機制,有效保證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在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代課學生有權利對學生的出勤情況以及課堂表現情況進行記錄,同時,需要將課堂重點內容傳遞給學生,校方需要委派專門管理人員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確保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校方還應該建立檢查部門,隨時抽查不同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了解其學習狀況和實際操作能力,確保體育教學高效、高水平展開。
學生代課這種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別,由于學生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效果的好壞很難保證,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師生之間通過互評了解自身存在的優(yōu)勢和弊端,從而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發(fā)揚優(yōu)勢,彌補不足住處[6],通過師生互相監(jiān)督,健全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使代課學生和受教育者能夠互相進步、共同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課程對高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已經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了解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還要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充分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通過拓展活動場地,增加體育器材,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有基,王愛林.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 (10):92-93+96.
[2]黃武平.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04):87-90.
[3]司朝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實踐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育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7 (14):97+174.
[4]賈勇.基于體育文化視角的高校體育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體育風尚,2017 (3).
[5]倪娟.基于創(chuàng)新理念的高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與改革[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6 (16):18.
[6]劉菁.基于學校特色與創(chuàng)新引領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No.617 (S1):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