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摘 ?要:2017年10月,在市進修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中小學家校合作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研修班,聆聽了趙凱教授、王長民教授、楊敏毅教授三位專家教授以“家校合作”為主題的教育講座,教授們?yōu)槲覀兊募倚:献?、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真是受益匪淺。
關鍵詞:家庭教育;專家講座;培養(yǎng)孩子興趣
2017年10月,在市進修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中小學家校合作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研修班,聆聽了趙凱教授、王長民教授、楊敏毅教授三位專家教授以“家校合作”為主題的教育講座,教授們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的親身所見所聞,向與會人員傳授了當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以及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為我們的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真是受益匪淺。
培訓期間,心情也是起伏跌宕。趙凱教授的講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繪聲繪色、惟妙惟肖、風趣幽默,他淵博的知識和廣博的見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從心靈深處感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趙凱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經驗和自身的經歷,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實例,從家校聯(lián)系的意義、家校合作的實踐類型、家校合作面臨的挑戰(zhàn)等方面為我們講解。在趙教授的課堂上,大家常常被他的詼諧例子引得陣陣笑聲。趙教授指出很多老師都清楚家校合作的意義,但是也面臨不少問題:我們的工作沒有制度化、大多處于自發(fā)、分散的狀態(tài),而大部分農村學校單純的復刻其他學校家校合作的成功模式,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同時還面臨多數(shù)農村家長外出務工的困境,家?;顒記]有激發(fā)家長積極性,教師缺乏家校合作溝通的有效方法。作為一名教師,我也反思了今后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努力方向。
王長民教授結合自己孩子成長的經歷,通過案例,提出了家校合作,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關注孩子的心靈世界,關注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鑄就孩子的信仰的易操作、重實效的思路和對策。其中,王教授重點指出學校老師指導家庭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文化生活,包括電視頻道的選擇、家長與孩子一起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結合各個家庭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是構建孩子精神家園十分重要的途徑,孩子可以潛移默化地得到陶冶,既開發(fā)了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而家長自己的言傳身教,學校老師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與溝通,老師、家長的愛心、耐心、責任心與寬容,家庭中的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科學合理的分工與合作,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共同形成合力。應該將每次的家長會當成家校合作的重要的指導會和交流會,將微信群、QQ群等成為重要的常態(tài)化的交流與溝通平臺,指導家長、與家長交流和溝通如何構建孩子的精神家園,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與能力,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鑄就孩子的信仰,就各種具體問題特別是難題開展討論,而不僅是老師告知家長關于孩子考試分數(shù)的通報會與信息傳輸平臺。
王教授認為,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關注孩子的心靈世界,關注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鑄就孩子的信仰,并不是不要培養(yǎng)孩子的應試能力,并不是回避學習成績排名與競爭。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不斷迎接競爭與挑戰(zhàn)的過程,關鍵在于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循序漸進。而一旦培養(yǎng)了孩子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關注孩子的心靈世界,關注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鑄就了孩子的信仰,孩子的應試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會得到同步的提升。學校老師應該與家庭通力合作,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傾注心血,制定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yǎng)方案并扎實實施,不落下一個孩子。
家長和老師是親密的同志。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谶@一點,我們就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按趙教授的話說,家長和學校的合作的關系是合伙人,家長是投資人,老師是CEO。所以,我們應該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既不能一味地獨攬教育孩子的權利,也不能讓家長機械地參與學校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家長,我覺得專家教授們對教育的見解歸結到一點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愛”,科學的教育方法需要我們用愛走進他們的世界,需要我們無限的耐心,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好的方式、方法。
教授們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不是寶貝勝過寶貝,教育孩子才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深刻領會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身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看看整天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孩子,再看看“愛子心切”的家長,我覺得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勢在必行”。我認為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教子觀念。我們身在農村,面對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家長,還有留守的孩子,確實還要摸索出適應農村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農村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愿我們共同推進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幸福的教育,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社會、和諧的社會。為了我們的孩子,身為人師,付出再多的心血與汗水我們也無怨無悔。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和家長攜手并肩,共同孕育出更加鮮艷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李秀鳳.望兒成長好,氛圍很重要——聽俞敏洪老師家庭教育講座有感[J].幼教博覽,2015(1):17-17.
[2]向柳柳.不忘初心繼續(xù)努力——傾聽國培專家謝先國先生講座有感[J].教師,2017,000(02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