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啟學,代 京,王偉光,姜月秋*
(1. 沈陽理工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沈陽 110159;2.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76; 3.火箭軍工程大學,西安 710025)
近年來,航天器編隊飛行(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姿態(tài)跟蹤控制問題由于其在深空探測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引起諸多學者的關注。與傳統(tǒng)的單航天器飛行相比,分布式編隊飛行具有靈活性和模塊化[1-4]等許多優(yōu)勢。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實際條件下航天器姿態(tài)跟蹤控制問題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工程價值。如由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外部干擾總是不可避免的,這可能會降低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因此設計具有高精度和魯棒性的姿態(tài)跟蹤控制協(xié)議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姿態(tài)跟蹤控制意味著設計合適的控制協(xié)議使航天器能夠以一定的精度跟蹤上時變期望軌跡。文獻[5]提出一種考慮動態(tài)不確定性和外部擾動的分布式自適應滑??刂茀f(xié)議,能夠自適應保證航天器相對姿態(tài)和角速度在期望值鄰域附近。文獻[6]利用sigmod函數(shù)得到非線性延遲反饋控制律,解決了未知時滯條件下姿態(tài)跟蹤問題。文獻[7]提出一種新的切換角速度觀測器,解決在無角速率測量情況下姿態(tài)跟蹤控制問題。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在無角速度測量、飽和輸入和外部擾動的情況下航天器編隊飛行的有限時間姿態(tài)跟蹤控制問題。
航天器姿態(tài)模型假設為剛體模型,使用改進Rodrigues參數(shù)(MRPs)描述航天器的剛體姿態(tài)運動。每個航天器的姿態(tài)運動學和動力學方程描述如下:
(1)
式中:n為飛行器的數(shù)量;Ji∈3×3為第i個飛行器的慣性矩陣;ui∈3×3為控制輸入;di∈3為外部干擾;ωi∈3為相對于機體固定框架I的角速度;qi∈3為用于描述飛行器姿態(tài)的修正Rodrigues參數(shù),定義為
(2)
式中:ρi為歐拉軸;φi為歐拉角。用于姿態(tài)描述的MRPs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對高達360°的特征軸旋轉有效。符號×表示矩陣反對稱算子,定義為
(3)
Ei∈3×3為文獻[8]中給出的雅可比矩陣:
(4)
用類似文獻[9]中的數(shù)學變換方法,式(1)可轉換為
(5)
假設1:所有其他航天器都無法獲得角速度; 每個航天器的態(tài)度,包括虛擬領航者和追隨者,只能在局部領域內(nèi)使用。
(6)
式中:c0為一個給定的正常數(shù)。
對于多個剛體,信息可以在鄰居成員之間傳輸,因此,通過有向/無向圖描述信息流的語義是很自然的。令Γ={ν,ε,C}為一個無向圖,其中ν={1,…,n}為節(jié)點的集合;ε?ν×ν為邊的集合;C=[cij]為圖Γ的加權鄰接矩陣,節(jié)點i為第i個剛體,鄰接元cij為第i個和第j個剛體之間的通訊關系,即(i,j)∈ε?cij>0。此時,節(jié)點i和j稱為鄰居,相應地,用Νi={j|(i,j)∈ε}表示節(jié)點i的所有鄰居的集合。對于任意兩個節(jié)點i和j,如果之間至少存在一條路徑,那么就稱圖Γ是一個連通圖。如果沒有自循環(huán)重復邊,則稱圖是簡單的。通過使用圖拓撲Γ,可以描述剛體之間的通信結構。
定義加權圖Γ的拉普拉斯矩陣為
L=D-C
(7)
引理1[10]: 如果Γ={ν,ε,C}為一個無向連通圖,那么拉普拉斯矩陣L為對稱矩陣,其n個實特征值可以按升序排列:
0=λ1<λ2≤λ3≤…≤λn≤2dM
(8)
文中只考慮Γ的拓撲結構是簡單和固定的,也就是說C是時不變矩陣。
為處理未知系統(tǒng)狀態(tài),一種可行的方法是設計觀察者來近似其實際值。文獻[11]中提到的擴展狀態(tài)觀測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在完成非線性動態(tài)估計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ESO將系統(tǒng)干擾視為擴展狀態(tài)進行估算。在給出ESO前,需要有限時間的定義和引理。
提出一種新的擴展狀態(tài)觀測器:
(9)
估計誤差的有限時間收斂可以在以下引理中給出:
對于剛體姿態(tài)控制,一個顯著的屬性是“分離屬性”,詳細證明見文獻[7]。
為了便于分析,引入兩種狀態(tài)變量來測量每個航天器的絕對和相對狀態(tài)誤差。絕對狀態(tài)誤差是第i個航天器的姿態(tài)和姿態(tài)速度跟蹤誤差,與虛擬領航者(期望軌跡)有關,其定義如下:
(10)
將式(10)調(diào)用到式(5),可得到姿態(tài)跟蹤誤差動態(tài)系統(tǒng):
(11)
定義:
那么,式(11)可以用矢量形式表示:
(12)
鄰居成員之間的系統(tǒng)狀態(tài)相對錯誤可定義為
(13)
定義αi1,αi2,αi3∈3為第i個航天器的整體跟蹤誤差,可以寫為
(14)
(15)
定義:
集中態(tài)度跟蹤誤差可以表示為
(16)
式中:M=(L+Β)?I3∈3n×3n。由于有向圖有一個生長樹,所以L+Β是可逆的。因此,α1和α2的動力學方程可以用矢量形式寫為
(17)
滑動模式變量si=δαi1+αi2,其中δ為正常數(shù)參數(shù)。那么,si對于時間求導,即
(18)
定義:
則式(17)可以寫為
(19)
第i個航天器的滑動模式控制協(xié)議為
(20)
(21)
(22)
定理1: 考慮式(9)、式(20)和假設1~2得到滿足,滑動流形將會聚到該區(qū)域:
(23)
證明: 考慮以下Lyapunov函數(shù)候選項:
(24)
對式(24)兩側進行微分并集成式(20),可以得到Lyapunov函數(shù)的時間導數(shù):
(25)
(26)
(27)
(28)
(29)
(30)
(31)
證明完成。
從式(28)~(29)可知,滑動流形s會在無限時間Tf收斂到范圍Θ中。此外,從式(30)可知,M的特征值決定了參數(shù)Θ的大小。
在實際工程中,輸入飽和度作為最重要的非平滑非線性應該在控制設計中明確考慮。因此,提出姿態(tài)跟蹤系統(tǒng)方程式(1)的滑??刂?,在該部分存在未知非對稱輸入飽和、外部干擾和無角速度測量??紤]未知輸入飽和約束,控制輸入ui由下式給出:
(32)
式中:vrik為設計好的控制輸入命令,且k=1, 2, 3;umini和umaxi為控制輸入飽和度的未知參數(shù),umini≠umaxi表示非對稱輸入飽和度。
為了進一步分析未知非對稱輸入飽和的影響,式(1)可以轉換為
(33)
(34)
考慮式(34)和式(12),得到
(35)
由于未知的復合擾動Di,式(17)被修改為
(36)
基于有限時間觀測器的輸出,將滑動模態(tài)姿態(tài)跟蹤控制設計為
(37)
式中: 0<α<1;ki1>0;ki2>0。
上述設計過程和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定理,其中包含具有未知非對稱輸入飽和度的姿態(tài)跟蹤控制動力學方程式(1)的結果。
定理2:考慮具有外部干擾和飽和輸入的姿態(tài)跟蹤動力學方程式(1)和無角速度測量,有限時間觀測器被設計為式(36)。在所提出的滑模跟蹤控制表達式(37)下,所有航天器的姿態(tài)跟蹤誤差可以在有限時間內(nèi)收斂到有界區(qū)域。
為了驗證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給出一個多航天器編隊的仿真算例來說明。假設編隊是由6個航天器c1,c2,c3,c4,c5,c6以及一個虛擬領航者l共同組成, 成員之間的通信拓撲結構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編隊通信拓撲結構
這里認為兩個航天器之間存在通訊關系, 則其拓撲權重大于0,否則為0。由此,可以假設整個航天器編隊的權重鄰接矩陣Α和Β分別為
(38)
(39)
式中:Α表示編隊成員之間的通訊拓撲連接關系;Β代表虛擬領航者l與編隊成員之間的通訊連接關系。
假設航天器為剛體,其慣性矩陣為[15]
為了用式(26)進行模擬,飽和輸入滿足umini=5,umaxi=10,每個航天器的初始狀態(tài)(即姿態(tài)和角速度)為
w1=[1,2,3]T;w2=[2,1,3]T;
w3=[0.9,1.6,1.3]T;w4=[2,1.5,1.2]T;
w5=[1.1,2,2.1]T;w6=[2,1,1.8]T。
每個航天器的正弦波擾動如下:
d1(t)=0.1[sin(t),cos(t),sin(2t)]T;
d2(t)=0.1[sin(2t),cos(2t),sin(4t)]T;
d3(t)=0.1[sin(3t),cos(3t),sin(6t)]T;
d4(t)=0.1[sin(4t),cos(4t),sin(8t)]T;
d5(t)=0.1[sin(5t),cos(5t),sin(10t)]T;
d6(t)=0.1[sin(6t),cos(6t),sin(12t)]T。
航天器所需的時變姿態(tài)是相同的,由下式給出:
(40)
控制增益和觀察者參數(shù)為ki=2,α1=0.8,α2=0.6,α3=0.4,β1=1.25,β2=1.05,β3=0.65。
根據(jù)上述初始條件,對航天器姿態(tài)運動進行仿真計算,結果如圖2~3所示。
圖2 航天器跟蹤角度與時間的關系
圖3 滑模面與時間的關系
從圖2可看出,在編隊控制初期,各航天器的飛行姿態(tài)比較雜亂無章,但在控制器作用下,大約4 s左右,各飛行器的姿態(tài)趨于一致。說明即使存在外部干擾、飽和輸入以及無角速度量測等情況,本文設計的方法依舊可以保證飛行器姿態(tài)在較短時間內(nèi)達到期望的跟蹤狀態(tài),實現(xiàn)了既定的目的。
圖3表明滑模變量隨著時間的變化關系。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控制器的作用下,系統(tǒng)滑模變量4 s左右收斂到0域附近,實現(xiàn)了編隊成員之間相對狀態(tài)誤差趨于0。
為了解決復雜約束條件(無角速度量測、外部擾動、飽和輸入等)下的航天器編隊姿態(tài)協(xié)同控制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分布式滑模控制協(xié)議。通過數(shù)學轉化將未知非對稱飽和輸入與外部擾動合并為復合擾動,通過設計有限時間觀測器來實時估計航天器姿態(tài)速度和外部擾動; 利用Lyapunov函數(shù)從理論上證明了所設計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最后的算例對設計方法進行了仿真驗證。
需要指出的是,在實際工程領域,無角速度量測、外部擾動、飽和輸入等條件均是實際飛行器編隊過程中需要克服的約束。因此, 本文所考慮的約束條件與工程實際貼合比較緊密,具有較強的工程指導意義。后續(xù)還需要進一步考慮編隊成員之間的時延、丟包等約束條件對控制效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