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琴 譚光明 周利娜 時先鋒
【摘? 要】目的:通過對應激下助孕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分析,為制定心理干預對策提供參考。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2020年3月到本院就診的助孕患者進行評定。結果:患者SCL-90各因子分均值與中國正常成人常模比較,兩組間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6個因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不同學歷患者僅精神病因子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患者僅軀體化因子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助孕患者的總體心理狀況水平比正常成人更差;低學歷患者在精神病性因子上、高收入患者在軀體化因子上表現(xiàn)更突出。助孕患者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
【關鍵詞】癥狀自評量表;不孕不育;心理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014-01
WHO統(tǒng)計,21世紀全世界不育夫婦占已婚育齡夫婦的7%~15%[1]。輔助生殖技術經過四十余年的發(fā)展,胚胎種植成功率逐漸上升,但治療費用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加上漫長的治療周期,這些成本都成為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應激。有研究發(fā)現(xiàn),確診為不孕不育的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絕望恐懼等負性情緒,危及家庭和諧,大大降低其生活質量[2]。本文通過分析124例助孕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特點,以期為尋求應激下助孕患者的心理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問卷星平臺自行設計問卷,對2020年3月到本院生殖科就診的助孕患者進行橫斷面調查,遵循自愿參加、不記名、嚴格保密的原則,便利抽樣患者共130名。被調查者根據其內心真實感受獨立答卷,調查員不提示或引導,漏填無效。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24份,回收率為95.4%。
1.2方法
調查表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一般情況和癥狀自評量表。
1.3 評價指標
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由90個項目組成,包括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每個項目均用5級評分制,依次為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賦分1分~5分。SCL-90因子分是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目總分除以組成該因子的項目數。得分越高說明心理狀況越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患者各因子分與常模比較采用單樣本t檢驗,不同學歷患者各因子分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有意義的再進行兩兩比較;不同家庭月收入患者各因子分差異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a=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中,<30周歲39人(31.5%)、30~39周歲75人(60.5%)、≥40周歲10人(8.0%);高中及以下學歷40人(32.2%)、大學75人(60.5%)、研究生9人(7.3%);家庭月收入<1萬元組86人(69.4%)、≥1萬元組38人(30.6%)。
2.2 助孕患者SCL-90各因子分與常模比較
助孕患者SCL-90 各因子分均值與中國成人常模[3]比較,兩組間僅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這三個因子沒有差別,其他6個因子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不同學歷助孕患者SCL-90各因子分比較
分三組的不同學歷助孕患者之間,僅精神病性因子比較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90,P=0.02<0.05)。不同學歷間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僅高中及以下學歷(1.51±0.41)與大學學歷(1.31±0.32)之間的因子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4 不同家庭月收入助孕患者SCL-90各因子分比較
分兩組的不同家庭月收入助孕患者之間,僅軀體化因子比較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4,P=0.02<0.05),<1萬元組的因子分為1.40±0.25,≥1萬元組的因子分為1.52±0.30。
3 討論
3.1 助孕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
上述結果顯示,助孕患者總體心理狀況水平跟全國正常成人常模比有所下降。這可能跟患者短期內遭遇疊加的強烈心理應激有關。有研究顯示,心理狀態(tài)與不孕不育間有著復雜的聯(lián)系,人口學、疾病、心理、社會環(huán)境、生物等因素都可使患者產生心理應激,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4]。調查時段廣州已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但零新增≠零風險,患者此時除了承受治療帶來的身體不適等軀體化感受外,還由于疫情未完全結束而對周圍人群、環(huán)境產生高度戒備心,求子心切和恐懼病毒兩種心理矛盾交織,繼而強迫、焦慮、恐怖的情緒比平時、比常人更突出,這種心理沖擊的疊加效應往往會讓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
3.2 低學歷助孕患者在精神病性因子上表現(xiàn)更突出
有研究顯示[5],不孕患者所獲知的關于不孕不育的信息量及其準確性是影響其心理主要因素之一,低學歷者對疾病認知不足,更易受到負面因素的影響,且其所能獲得的家庭社會支持也不足。低學歷患者對助孕技術更加疑慮,可能因反復治療失敗而“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嚴重問題”,加上其家庭支持不足,負性情緒難免進展到“即使和別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單”。因此,這類患者在精神病性因子上的表現(xiàn)更明顯。
3.3 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助孕患者在軀體化因子上有差異
收入偏低者多從事人員密集型的體力勞動,受疫情影響無法復工,軀體化因子表現(xiàn)不明顯;而收入偏高者多從事知識密集型的腦力勞動,常要請假去就診,一些工作任務可能得加班完成,故軀體化因子得分偏高。
總之,助孕患者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值得醫(yī)護人員關注。下一步擬對助孕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干預的實證研究,以獲得更多的循證醫(yī)學依據,從而探索出有效的心理干預以提高妊娠率。
參考文獻
[1]? Ying? L,Chen X,Wu L H,etal.The partnership and coping enhancement programme for couple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lex intervention in China[J].J Assist Reprod Genet,2017,34:99-108.
[2]? 李艷芳.心理護理在緩解不孕不育患者負性情緒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9,16: 104-107.
[3]? 張明園,何燕玲,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1版.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21 -30.
[4]? 閆霞,王美婷.863例不孕癥患者心理因素及GSES評分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9,28:149- 152.
[5]? 王薇,皮潔,朱敬香.IVF-ET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3, 2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