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育方法上可謂千差萬別,各有千秋,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對學生的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愛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p>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創(chuàng)設溫馨的人際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感?!庇變浩谑菒鄣捏w驗開始形成期,這種體驗不僅來自生理上、物質上的滿足,而且也來自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滿足。幼兒喜歡與教師親近,當教師在活動中拍拍他們的肩膀,摸摸他們的頭,幼兒就會有極強的滿足感。所以在小班開學初,教師可以每天用微笑迎接來園的幼兒,并致以親切的問候,也可以與幼兒有肢體上的碰觸,比如抱一抱、摟一摟,適當?shù)臅r候還可以給予一些贊揚的話語,如“來園沒哭你真棒”“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等,讓幼兒在來園的第一時間感受到老師給予的溫暖,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
教師要有“愛滿天下”的胸懷,熱愛每一個學生。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熱愛學生,必須了解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坎兒上。關懷學生是師愛的起點,也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催化劑。
愛學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個人積極上進的內部動力,它極其脆弱,經(jīng)不起任何粗暴和冷漠。言為心聲,只要尊重每個學生,教師就會在課堂教學中隨機創(chuàng)造出各種生動的語言。
對于部分調皮搗蛋的幼兒,教師要讓幼兒感受到愛和尊重,用教師的愛溫暖幼兒的心,再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糾正幼兒不良習慣。如班級上有個調皮搗蛋的男生,教師要尊重幼兒,不可因為他的調皮搗蛋就嚴厲斥責。教師可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他特別喜歡《熊出沒》這部動畫片,一說起熊大、熊二,他馬上滔滔不絕地講起來,頭頭是道。在班級活動中,教師可以請他給其他幼兒講一講熊大熊二的故事,并在講述過程中給予他肯定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真心實意地尊重學生,經(jīng)常采用關心、贊賞或鼓勵的教學用語,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一片溫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幼兒。教師要用愛滋潤呵護幼兒,架起溝通橋梁。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就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币虼?,教師要用愛與幼兒耐心溝通。剛入園時,幼兒對陌生環(huán)境和教師有恐懼感。所以,教師應用愛和耐心與幼兒溝通,緩解幼兒對環(huán)境的恐懼。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睈凼且环N尊重,愛是一種交流,愛是一種等待,愛更是一種觸及孩子心靈的教育過程。教師要用真心,關愛感染每一位幼兒,打開他們的心靈。愛能讓幼兒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導。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新上任的班主任,總要首先把調皮搗蛋的孩子叫到辦公室苦口婆心地訓話,勸其“改邪歸正”然而這種訓話的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教師和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愛的情感聯(lián)系,孩子對教師仍心存戒心。師生之間在心中筑起了一道防線。在這種情況下,普通的說教是沒有用的,它甚至會導致一段更糟糕的關系。只有師生間的心相通了,彼此才能架起一個信任的橋梁,這時,道理的傳遞就會坐上愛的車暢通無阻地行駛。
任何認知活動都伴隨著一定的情緒,并在情緒的影響下進行。而教師的愛可以提高思維的強度和效率。學生喜歡教師時,他們會對老師講授的科目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并愿意克服一切困難學好這門課程。這說明學生的情緒對他們的生理過程有很大的影響。好心情能加快體內新陳代謝,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程度,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教師不能帶著“等級”的觀念去上課,要學會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要用鼓勵的目光、真誠的微笑、激勵的話語消除幼兒心中的不安因素,用自己耐心的等待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
總之,愛在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教師應做好學前教育工作,讓幼兒成為心中有愛的人,懂得善良、同情、愛護、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