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麗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所以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充當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改變,使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不斷地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本文主要講述的就是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實效性的措施。
【關(guān)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興趣;實效性
初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三觀近乎形成,在這個時候?qū)λ麄冞M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為了避免學生走向錯誤,這個時候?qū)W生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比較迷惘,非常希望可以獲得外界地指導。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原因,一些人認為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對于學生的學習沒有幫助,所以說就不是十分重視,這個時候培養(yǎng)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就是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1.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內(nèi)容較為枯燥
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的內(nèi)容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要求,加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墒窃诂F(xiàn)在的教學中教師有的時候并沒有遵守這個理念,還是對課本上面的內(nèi)容進行照抄,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夠從學生本身出發(fā),在教學的時候一味的督促學生記筆記,可是這些筆記學生在沒有理解的前提之下是不可能記好的。品德課本身就是理論知識偏多,學生在學習時候興趣不是十分強烈,這個時候教師要做的是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課本上面的知識。
1.2道德與法治認識有偏差
當前我們國家的教育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有一定的偏差,教師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有很大的偏差?,F(xiàn)在的教師都重視學習的成績而忽視學生的行為以及思想。一些教師過分重視成績較好的同學而不喜歡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所以說很多的成績不好的同學都會產(chǎn)生一些厭學的思想。一些水平不高的同學融不進去學校學習的氛圍,想學習也沒有人可以請教,一些學生就會想出來一些壞主意,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看一些對上課沒有用的書籍,這也是因為學校以及教師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很大的偏差。
1.3道德與法治目標不清楚
在現(xiàn)在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算是有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標也與教學的目標沒有很好地契合,這就會造成道德與法治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隨著教師地感覺走,主要就是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就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例如,學校有衛(wèi)生問題的時候就進行衛(wèi)生教育,在出現(xiàn)紀律的時候就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學生出現(xiàn)打架問題的時候就進行團結(jié)友愛的教育,這就是說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候普遍有功利性存在。而且,在這種情況之下,每周一次的班會就變成了學校傳達命令的場所,或者是變成了班主任的說教課,或者是讓學生在班會上寫作業(yè),甚至于有的時候道德與法治教育就只是一個形式。
1.4道德與法治隊伍的素質(zhì)有待提高
道德與法治教育在現(xiàn)在的學校中并沒有足夠重視,所以說很多的時候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就會出現(xiàn)班主任經(jīng)驗不足、方法不到位等問題,這也就降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能。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不重視,沒有積極進取、樂于奉獻的精神并且缺乏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經(jīng)驗。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有很多的熱情可是由于缺乏經(jīng)驗也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
1.5道德與法治的理論學習和研究不夠
初中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還是比較重視,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會比較薄弱,而且學生本身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并沒有足夠重視,也認為道德與法治教育比不上學科教育,大家也不愿意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研究道德與法治教育。這樣一來,很多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也沒有辦法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不能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必須要跟隨著時代的步伐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
2.提高實效性的措施
2.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
師生關(guān)系關(guān)乎學生的學習,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想要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坝H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就是對師生關(guān)系最好的解釋,當學生可以親近教師,感覺教師可以成為自己朋友的時候就會自己主動的親近教師,愿意聆聽教師的講解,教師闡述的道理自己也會用心的去理解,在課間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就會自己主動的向教師進行詢問。事情都有兩面性,假如,學生不喜歡教師的講解方式,或者不喜歡教師這個人,那么學生就會不喜歡這位教師的課程,在上課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不聽講、記憶力不集中的問題。師生關(guān)系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決定的,因為教師在師生關(guān)系中可以說是一個主動方,當教師愿意伸出自己的橄欖枝,那么學生就會欣然地接住這根橄欖枝。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必須要讓學生自由的發(fā)揮自己的思想,讓學生的思想在班級中與其他的學生進行深刻的交流,當學生的觀點正確時就需要給與學生表揚,當然了,學生的思想錯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這樣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得越來越近,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不斷的激發(fā)學生興趣。
2.2樹立學生主體思想,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師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一味的在課堂上面講解知識,學生坐在下面被動的聽,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他們的思想只會受到極大的壓抑,不能夠發(fā)揮主動性。當然了,改變這種狀況的辦法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情。教師也必須要扔掉“我是老大”的觀點,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自己在一旁協(xié)助學生進行學習。當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課堂上面可以自由發(fā)揮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想要去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那么學生就會一起討論這些問題,學生會通過自己的討論而得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印象更加的深刻。
2.3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案例教學法通俗的來說就是利用案例對學生進行講解,通過某一情景的描述來讓學生參與進來,是一種由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就需要教師正確的處理教材與案例之間的關(guān)系,教材中出現(xiàn)的理論教師必須要找到十分貼切的例子才可以,因為生動鮮活的例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想要達到這個效果,教師在平常的授課中就必須深刻的研讀教材,教材透徹與否關(guān)乎自己案例選擇。案例的選擇重要,那么案例中角色的人物關(guān)系更是十分重要,傳統(tǒng)的課堂都是教師作為主體,學生沒有機會發(fā)表自己觀點。教師必須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從一個解惑者轉(zhuǎn)變?yōu)橐粋€“引導者”,教師在一旁可以帶動案例的進行節(jié)奏,在案例進行的時候教師必須要以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積極地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地看法,不要讓案例過程出現(xiàn)“間斷”,教師要保障案例順暢地進行,并且讓學生在其中可以學到一些知識,這樣案例教學法才算是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實效性。
3.結(jié)束語
簡言之,在學習道德與法治時調(diào)動學生興趣十分重要,興趣的大小關(guān)乎教學成功與否。所以教師必須要用全新的理念進行教學,遵循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要擔任起引導者的作用,并且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技術(shù)進行教育,然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韓光文.如何開展對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學科報,2016(03):25-26
[2]徐國松.試述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策略[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6):224-225
[3]趙坤,王振維.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6)
(連云港市厲莊初級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