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摘??要:初中是學生接受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性物理教育的起點,教師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選擇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學生掌握和學習物理知識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了初中物理的一項重要教學目標。如何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已經成為了教師所共同面臨的一項課題。要想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學習物理知識的方式來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標,就應該合理選擇物理教學方式。本文就學生有效性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
關鍵詞:有效性學習;初中物理;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0-0110-02
初中物理課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識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被經常應用,很多物理理論能對生活行為提供指導作用。針對這樣的學科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合適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情境中,使學生能從更加直觀的角度接受和理解物理知識。當前,初中物理有效教學已經得到了新的定義,強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相結合。因此,將學生有效性學習作為著手點,根據初中物理課程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1.初中物理課堂學生學習現(xiàn)狀
首先,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不足。興趣能在學習方面為學生提供較強的驅動力。但是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大多數(shù)學生表現(xiàn)出物理學習興趣不足的現(xiàn)象,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導致這種學習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物理課程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點。盡管初中物理課程的內容較為簡單,但是其所體現(xiàn)出來的抽象化特點仍然不容忽視,涉及的公式和定律較多,使得這門課程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學生很難從字面的意思掌握這門課程的知識點。第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具有單一性。教師對教學方式的選擇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初中物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難以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很容易對這門課程形成畏難心理。
其次,學生承受的學習負擔較重。初中物理課程中的知識點較為零散,其跨度也較廣。初中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起點,對課程的內容完全不熟悉,沒有形成能靈活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加之課程內容的復雜性,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承受較大的壓力。一些教師一味采用“題海戰(zhàn)術”,希望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卻容易達到相反的教學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會利用固定思維來分析所有的物理問題,以敷衍的態(tài)度完成習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沒有效率的,更加難以達到突出學生學習有效性的目標。
2.提升初中物理課堂學生學習有效性的策略
(1)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初中物理課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識點都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lián)性,這樣的課程特點為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課程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和乏味。在生活化的情境當中,能使物理知識更加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以一些生活現(xiàn)象或者問題作為背景,可以使學生逐漸形成運用物理思維分析問題的學習意識,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教師講解到“光的折射”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準備一個較大的器皿,在里面倒入清水,在放入幾個石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畫,在動畫中,一個人在小河里捕魚,但是他無論怎樣瞄準都無法用木棍準確的插到魚。通過這樣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讓學生到講臺上,拿筷子嘗試夾出玻璃器皿中的石子,學生會發(fā)現(xiàn)明明已經看準石子的位置,可是卻很難夾起石塊。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將“光的折射”知識點導入進來。當學生掌握和理解了“光的折射”這個章節(jié)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分析如何才能準確夾出玻璃器皿中的小石子呢?并走上講臺進行實驗。
(2)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實驗在初中物理課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也是學生直接探究物理知識的主要渠道。要想使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通過這樣的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講解到“浮力”這個部分時,涉及到“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學生實施分組,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教師為每個小組的學生準備相應的實驗用具,比如,燒杯、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等,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驗證公式F浮=G液排=ρ液gv排。學生需要通過合作和探究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并進行操作,觀察現(xiàn)象,記錄數(shù)據等。在這樣的學習形式中,學生能通過自主實驗和直觀操作對“浮力”知識形成更加透徹的理解。每個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完畢,由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驗結論和所形成的實驗報告進行總結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真正掌握物理知識點。
(3)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從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不僅僅是教師進行單項傳輸?shù)倪^程,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和互動的過程。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是現(xiàn)代初中生應該具備的一項素養(yǎng)。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善于運用開放性的問題作為著手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拓展其思維空間,逐漸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教師講解到“重力”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是否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為什么?”每個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學生在互相討論和進行實驗的過程也是思維發(fā)生互相啟發(fā)的過程,有利于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有的學生認為與質量有關,有的學生則認為沒有,學生要舉出實際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是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
(4)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先學后教”模式
當前,“先學后教”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教學模式,在很多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突出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以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翻轉課堂,將課前、課上與課后形成一個學習體系。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提高其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師講解到“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這個部分時,在課前,教師可以將本章節(jié)的重要知識點總結下來,比如,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的概念、連接方式、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的異同點等,將這些內容的講解過程分別以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上傳于網絡當中,供學生進行觀看和自主預習。學生可以將自己無法理解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教師結合微課重點為學生講解其反饋的學習難題,為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使課堂教學時間得到有效利用。在課后,教師應該督促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復習,扎實掌握物理知識。
3.結語
綜上所述,側重學生有效性學習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初中物理教師所選擇的一項教育方法,也是一項教學目標。當前,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對其實施合理運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實驗教學活動,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先學后教”模式。通過本文對學生有效性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展開的一系列探討,希望能為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任國棟.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61-162
[2]齊冬建.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12
[3]敖玉柱.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8(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