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婷婷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庇纱丝梢钥闯觯晳T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钡拇_,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們一旦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按照這個軌道運行。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家長應從以下方面加以注意,用“愛心”“慧心”“賞識”澆灌孩子,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备改改芙o予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是“愛”,無論孩子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父母都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孩子。在批評孩子時,不要使用傷害感情的話語,例如“你走開,我再也不愿見到你”“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別來見我”等。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各種各樣的經(jīng)歷,讓他們盡可能接觸到各種事物,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以更自主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
家長管教孩子是告訴他行為的標準,即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樣的事情不能做,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應盡的義務(wù)。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間,但是,當孩子犯了錯誤,不得不進行管教時,一定要有權(quán)威。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必須是嚴肅的,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為什么會提出某項要求,這種“嚴”正是“愛”的表現(xiàn),信任的延續(xù)。
(一)陪伴是主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怎么做,孩子就模仿著怎么做。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多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和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孩子樹立榜樣。另外,家長要盡可能陪伴孩子:孩子學習時,家長可以安靜地看會兒書、練會兒字;孩子看電視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電視里的故事和社會上的新聞;孩子痛苦時,給予他一些安慰和指導;高興時,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甚至,家長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安靜地坐在孩子身邊,看著他,陪著他,聆聽他,欣賞他……多一些陪伴,多一份信任與理解。
(二)信任是佐料
家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地方。家長需要多問問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對什么感興趣,不幫孩子做決定,讓孩子敢于嘗試,樂于嘗試。家長要在了解的基礎(chǔ)上相信孩子的選擇,必要時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孩子的主動性,決定于他的自尊是否健全。自尊健全的孩子,對自己有信心,有較好的自我觀念。如果家長對孩子采取批評、冷嘲熱諷甚至暴力相對的方式,孩子就會形成不好的自我。觀念健康的自尊來自家長對孩子的欣賞和鼓勵。孩子做對了,家長要及時給予欣賞和肯定;不對時,要心平氣和地教給他正確的做法。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無法保證一定能行,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孩子會對不曾發(fā)生的事情產(chǎn)生恐懼和畏難情緒,此時,家長應告訴孩子:“我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沒什么可怕的,大膽地去做吧?!边@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事情應該不會太難,便有信心去完成。只要家長善用肯定的語氣鼓舞孩子,他就一定能充滿信心地努力奮斗,從而獲得成功。
對孩子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家長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克服消極因素,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特別是不要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要幫助孩子迎頭趕上,這樣既尊重了孩子的勞動,又引導教育了孩子,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的選擇與他們的興趣分不開。興趣是孩子認識事物的內(nèi)驅(qū)力。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興趣,善于啟發(fā)引導,才能發(fā)揮孩子的潛能。當今家庭教育的誤區(qū)之一,就是家長過早地給孩子“定向”,進行所謂的“特長教育”,不尊重孩子的選擇,殊不知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對此沒有興趣,通常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習慣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廣博的“愛心”“慧心”“賞識”,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家長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培養(yǎng),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使良好習慣真正變成孩子的內(nèi)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yǎng)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吳江區(qū)實驗幼兒園(愛德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