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城梅
摘 要:微課程是基于當前課程改革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生產物,已被廣泛運用于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微課程是生成式的課程,體現(xiàn)了幼兒整合式的學習,同時微課程小而靈活,更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在游戲活動中,如何科學地生成和培養(yǎng)微課程意識,教師還存在不少困惑。為解決困惑,文章通過對微課程的內涵、微課程對學前教育所產生的意義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在學前教育游戲活動過程中有關教師微課程意識的生成和培養(yǎng)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游戲活動;微課程;意識生成;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4-0086-02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正規(guī)學習的初始階段,有效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在開心的環(huán)境下成長,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為幼兒的未來生活奠定基礎。傳統(tǒng)的學前兒童教育手段多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傳授,并對幼兒提出要求。在這種教育氛圍下,幼兒是在一種較為被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游戲活動,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快樂,自然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預期的教學目標也無法達到。[1]教師將微課程教學模式引入學前教育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更加多樣的手段讓幼兒感受到課堂的樂趣所在,并自愿地加入游戲活動之中,可以讓幼兒身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更好地與幼兒互動,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的未來提供更好的基礎教學。
一、微課程的內涵分析
微課程是當前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它是我國科技不斷發(fā)展并進入校園教學的產物。它利用相關的教學視頻、音頻以及畫面來對課堂游戲活動內容進行一定的補充,實現(xiàn)各類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讓幼兒可以接受更前沿、科學的教育,為幼兒未來生活打下更為扎實的基礎。[2]教師應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對自身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革,融入更多互聯(lián)網技術,通過微課程讓幼兒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感受到知識的多樣性,感受到游戲所帶來的樂趣,更加樂于通過游戲進行一定的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程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在幼兒存在困惑的時候,利用視頻短片或是短音頻對幼兒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答,讓幼兒可以更加直觀、準確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促進幼兒個人能力的發(fā)展。[3]
另外,微課程還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游戲活動,讓教師與幼兒可以在豐富多樣的游戲中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況,并制訂有針對性的下一階段的教學方案,實現(xiàn)教師與幼兒的共同進步。
二、微課程對學前教育所產生的意義
學前兒童普遍年齡偏小,存在著好奇心十分旺盛、專注能力較差的特點,想要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讓幼兒在未來的工作與學習中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目標,就必須對傳統(tǒng)的游戲活動進行一定的改革,加入更能吸引幼兒的活動形式,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日常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進行有效的學習。[4]微課程教學無論是使用視頻還是音頻都比較容易呈現(xiàn)幼兒園教學內容,幼兒對視頻、音頻教學也特別喜愛,將更有利于幼兒進行學前學習。下面我們將對微課程在學前教育中的意義進行細致的分析。
(一)微課程可以有效地豐富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模式
幼兒園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是安排一些簡單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參與其中,并在游戲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幼兒的自我動手能力以及個人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但是每天重復的游戲活動內容,會使幼兒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不利于幼兒的成長。教師要生成微課程意識,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簡單的錄像器材對幼兒生活畫面進行記錄,讓幼兒可以看到自己的每日情況,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自我進步意識。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程對幼兒進行相關教學視頻的播放,讓幼兒可以更好地參與日常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5]
(二)微課程可以有效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個人專業(yè)能力
幼兒教師在運用微課程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相關拍攝工具對自身教學活動進行錄制,并上傳至教師交流網站,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與探討。在錄制的過程中,教師會對準備錄制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力求展現(xiàn)更加完美的游戲活動過程,這對其他教師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了鍛煉,并且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程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教學模式,并通過這種學習,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了解自身在日常游戲活動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為幼兒提供更加專業(yè)的教學服務。[6]
(三)微課程可以有效實現(xiàn)家長、教師以及幼兒的良性互動
目前我國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多數(shù)為80后或是90后,對智能手機等設備的使用較為普遍。教師通過錄制微課程可以讓幼兒家長更好地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以及幼兒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及時對幼兒的身體以及心理狀況進行關注,保證幼兒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成長。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技能的過程進行錄制,制作成微課程發(fā)送至家長群,讓家長在家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與幫助,實現(xiàn)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在學前教育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微課程意識生成并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微課程無論對幼兒家長、教師還是幼兒個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實際需要,但是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游戲活動過程中如何生成并培養(yǎng)微課程意識是我們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教師微課程意識生成和培養(yǎng)的策略——要以幼兒為主體
幼兒教師在生成與培養(yǎng)微課程意識時,必須堅持幼兒的主體地位,一切游戲活動內容的研究和設計都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成長,更好地實現(xiàn)對幼兒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游戲活動過程中,時刻關注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依據(jù)確定有針對性的微課程內容,讓幼兒可以通過微課程學習,其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7]例如,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疊被子游戲活動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疊被子的相關動畫內容,引導幼兒進行模仿并學習,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游戲活動,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教師微課程意識生成和培養(yǎng)的策略——內容要符合實際幼兒園游戲活動需要
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較多,對學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啟蒙作用,可以說幼兒教師主要對幼兒“語言、科學、健康、社會以及藝術”五個方面的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微課程的力量所在,進行微課程內容的甄選,讓整個游戲活動過程更加適合幼兒的實際需求。例如,在元旦或圣誕節(jié)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在班級中進行一定的裝扮活動,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微課程的制作,并且找尋更加貼合幼兒實際動手能力的微課程內容供幼兒模仿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際參與度。
(三)教師微課程意識生成和培養(yǎng)的策略——形式要相對簡單
教師在生成微課程意識時,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進行一定的錄制與分享,這就要求教師對微課程選題進行一定的考慮。由于幼兒教師錄制的微課程主要服務于其他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因此形式應盡量簡單、明了,體現(xiàn)學前教育階段的特點。在錄制方面,幼兒教師應選擇幼兒最為真實的狀態(tài)進行錄制,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較為方便簡單的錄制器材進行微課程制作,以便更加方便地上傳至視頻網站或學習平臺,也有利于教師更方便地將微課程傳輸至家長群,讓家長對幼兒的情況有一個實時的了解,促進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8]例如,教師在微課程形式的選取過程中,可以對幼兒日常吃飯情況進行錄制,對每一名幼兒的吃飯情況進行真實的記錄,并將視頻發(fā)送給幼兒家長,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情況。教師需要長時間地保持使用與制作微課程的主動性,通過對微課程的熟練運用,更好地形成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更加快樂的環(huán)境下成長。
四、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學前教育階段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時,如何更好地生成并培養(yǎng)微課程意識。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不僅教育幼兒相關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對幼兒個人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幼兒可以脫離父母的保護獨自面對未來學習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階段我國學前教育階段的游戲活動內容較為單一、重復,幼兒極容易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幼兒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在日常游戲活動中生成并培養(yǎng)微課程意識,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幼兒感受到游戲活動的樂趣所在,并積極主動地加入游戲活動之中,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微課程是教育與當代網絡融合的產物,需要學前教育教師更加認真、細致地進行鉆研,更好地將微課程融入日常游戲活動中,促進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得到更好的利用,為推進幼兒園高效教學提供可行的方案。
參考文獻:
[1]李 敏,常 華.學前教育小班化數(shù)學教育的實踐研究[J].收藏界·名師探索,2018(6):33-34.
[2]高紅霞.微信讓學前教育管理引領“動”起來——現(xiàn)代化通信手段在業(yè)務管理過程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2017(23):61.
[3]丁紅波.班本化微課程,原來這樣簡單——主題課程班本化實踐探索[J].長江叢刊,2019(26):149-150.
[4]李彥平.學前教育課堂情境中兒童話語的人類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7.
[5]任 冰.幼兒教師專業(yè)能力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X市城區(qū)學前教育為例[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7.
[6]葛妍寧.追隨兒童的腳步——班本微課程“身體有個小秘密”實踐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9):85.
[7]張茹娟.分層分步搭平臺,集萃集點促發(fā)展——園本研訓的四點思考與實踐[J].家教世界·現(xiàn)代幼教,2018(4):48-50.
[8]徐小越.DS附小“率性教育”理念下語文教學中幼小銜接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D].延吉:延邊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