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
摘 要:初中語文是語文學習從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教育到高中的語文涵養(yǎng)教育過渡的重要階段,其中不僅囊括了基礎知識、還存在拓展性教學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觀念以及認知。但是,盡管語文學習豐富多彩且十分重要,仍然存在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存在困難的現(xiàn)象,無論從個人發(fā)展還是教育教學上來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幫助初中語文學困生解決學習難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參與積極性,讓其愛上語文,走入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轉(zhuǎn)化;教學策略
學困生并非完全指學生智力存在問題,而常常指學生暫時在某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而導致學習進程停滯或者倒退。根據(jù)有效分析表明,初中語文學困生并非真正討厭語文,而是通過教師的講述并沒有找到學習技巧和與自己興趣相關的方面。在提高學困生學習主動性時,教師可以將學困生感興趣的方面作為切入點,引導其逐步走入語文殿堂,用科學的方式以及妙趣橫生的教學模式感染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逐漸進步。
一、利用信息技術設置趣味情景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對信息技術產(chǎn)生興趣,尤其是對那些學困生而言,網(wǎng)絡與信息技術往往是奪走他們進行語文學習的時間的“罪魁禍首”,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結(jié)合網(wǎng)絡信息技術設置趣味的教學情景,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對這節(jié)語文課堂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例如,《范進中舉》一課的講述前,教師首先可以告訴學生:“同學們,本節(jié)課我們要了解范進,并且是以看視頻的方式來了解他?!边@種一反平常的教學模式更加容易獲取學困生的注意。緊接著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分享相關影視片段,視頻以名言作為切入點:“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緊接著切入范進中舉的視頻,然后教師可以提問:“你認為范進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他為什么會成為這樣的人”教師可以引導學困生回答問題,并且對其進行鼓勵。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對視頻進行回味,揣摩影視片段中“范進”說每一個字時的心情以及表情,再要求學生進行模仿和“情景再現(xiàn)”。
二、搜尋相關動漫片段引起注意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喜歡動畫片,而中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動漫有十足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搜尋有關教學內(nèi)容的動漫片段或者通過相關信息技術制作小動漫,教師將文章中的故事情景以及畫面以動漫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豐富課堂內(nèi)容。
眾所周知,古代文言文一直是讓學生頭疼腦熱的學習內(nèi)容,因為文言文不僅很難理解,而且知識點冗雜,是中考語文考題的難點和重點。學困生在遇到文言文時更加害怕因此退縮。這使,教師便可以以學生能夠接受并且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來呈現(xiàn)。例如,在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講述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請教學困生“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以及相關軟件輸入相關數(shù)據(jù),將文言文故事制作成動漫片段?”學困生會因此了解文言文中的知識點以及故事情節(jié)。倘若條件不允許,教師可以通過其它網(wǎng)絡技術進行制作,讓學生在觀看片短時了解人物、走進歷史、感知文言文的魅力。同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需要注意知識點的層層遞進,首先從簡單的字詞的翻譯入手,接著講述歷史背景以及故事情景,便于學困生理解學習。
三、采用課堂獎勵機制鼓勵學生
很多學困生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語文,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經(jīng)常特別努力去聽講、完成作業(yè),但是成績依然不理想,進而對語文學習逐漸失去信息、喪失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經(jīng)常點撥學生,為學生總結(jié)歸納學習技巧,并且采用獎勵機制,促使學困生積極回答簡單的問題,給予他們信心以及勇氣。
例如,八年級上冊學生需要學習《大自然的語言》,講述的就是通過觀察大自然的一些生態(tài)現(xiàn)象從而傳遞一些信息。教師首先可以以一首詩來開題:“今天我想請一位同學為大家分享一首詩”。緊接著教師邀請學困生來讀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苯處煂Υ藶閷W生提出表揚,之后為學生解讀這首詩傳遞的大自然的語言。緊接著,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分別從大自然的哪些生態(tài)現(xiàn)象中獲取了什么自然奧秘。教師引導每位學生積極地說出自己留心自然所得到的規(guī)律,并且對學生給予表揚,根據(jù)實際情況減少作業(yè)量或者在適當情況下引導學生進行放松,觀看視頻或者微電影等。
四、結(jié)語
要想提高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學教育工作者需要從學困生的學習現(xiàn)狀入手,以學困生的需求以及學習情況為依據(jù),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讓學困生通過教師特殊的教學情境與及用心的教學設計,逐步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并且愿意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融入語文課堂,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教師在專注于改善課堂教學模式時,還需要關注學困生的心理狀況。筆者相信,隨著教學實踐活動的不斷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學困生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張燕杰.基于學習能力培養(yǎng)視角的初中“語文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萬小娟.初中語文學困生轉(zhuǎn)化的行動研究[D].伊犁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