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素質教育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推進,“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教學時代背景下,教育部門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與工具性訴求人才培養(yǎng)相比,它更加注重對人才德行培養(yǎng)的重視度,基于“立德樹人”開展課堂實踐教育現(xiàn)已迫在眉睫。鑒于此,文章主要剖析了“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學體育德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并針對培養(yǎng)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了系統(tǒng)化處理對策,為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體育;德育教學;開展策略
一、?基于“立德樹人”下小學體育德育教學的基本概述
所謂的“立德樹人”簡單來講,包括兩方面內容,即“立德”和“樹人”,前者是指在進行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始終秉承著“德育教育”,以期通過正面教育來感化和激勵學生,而后者則是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通過合適教育來塑造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就目前來看,確保學生“德性”培養(yǎng)工作的有效落實,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必須秉承的教學理念和踐行的教學手段。在當前的小學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教師普遍認為自身的教學活動和教育規(guī)劃踐行了“立德樹人”理念,可通過調查可知在當前課程教學過程中,知識膚淺或空洞說教現(xiàn)象也十分普遍,為此基于“立德樹人”理念,將德育教育與小學體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是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xiàn)狀,確保教學活動有序展開的重要途徑。
“樹人”是踐行“立德樹人”教學理念的主要目的,其教育對象是“人”而非“人才(人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從內涵上來看,借用司馬光《資治通鑒》中的話——“才德全盡”之圣人、“才德兼亡”之愚人、“德勝才”之君子、“才勝德”之小人,證明了人與人才的區(qū)別;從功能上而言,人才的關鍵在“才”的工具性。德性教育是通識教育的使命,《孝經(jīng)》首章中,關于“德”曾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知德行教育的核心內涵是孝,《中庸》中又有一句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明確了德行之教是本于人的天命。在“立德樹人”教學理念中,“德”是人本身內在的一種本質性特征,除了具備“才”的工具性外,如何加以測定和培養(yǎng)其他特性成為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尤其對于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教學時代背景下,為了明確“德”的本質性內涵,首先要明確“人”的評判標準,德行與人互為前提,總體而言“立德樹人”的核心在于立德,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將“立德樹人”引入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是現(xiàn)階段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也是當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二、?基于“立德樹人”下小學體育德育教學面臨的困境
從某方面而言,對于“德性”是無法以明確的標準進行測定的,這種無法測定性從兩個方面呈現(xiàn)出來,一方面呈現(xiàn)為客觀行為時難以度量化測定,另一方面呈現(xiàn)為客觀行為外的精神與心理層面也是難以測定的。就目前來看,在通識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全面化發(fā)展是當下教育機構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務和目標,“德育”教學工作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雖然較之以往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主題提高了對學生德行培養(yǎng)的重視,但教育重心始終集中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度和理解度,再加之知識的廣泛性,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工具性導向”始終是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方向。雖然工具性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無可厚非,但關于“德性”的思考與修習卻未能得到預期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的功利欲望膨脹,使其在未來成長過程中成為主導人全部行為的動力,人的培養(yǎng)發(fā)生了巨大的偏頗。
“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理念是指教師通過強化自身的意志品質與內涵,發(fā)揮自身的標桿作用,從而以實現(xiàn)學生終身學習的培養(yǎng)目標雖然從某方面而言,學生課程教育仍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職工作,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種專業(yè)知識對接受者也都有特定品質的要求,因此教育工作者需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確保德育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其實從某方面而言,對學生進行“德性”培養(yǎng)時,教育工作者需超越具體的專業(yè)知識,具體而言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保持另一個貫通的維度,可伴隨現(xiàn)代知識逐漸細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在課堂教學工程中進行專業(yè)知識和“德性”的共同培養(yǎng),由于專業(yè)知識本身存在嚴謹?shù)膬仍谶壿?,對于專業(yè)教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三、?基于“立德樹人”下小學體育德育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堅持“以人為本”,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體育思政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為確?!八刭|拓展訓練”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教育工作者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即在進行課程教學訓練過程中,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情況,并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和認知規(guī)律,制訂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案,以此在規(guī)避小學生對體育課程抗拒心理和畏難情緒產(chǎn)生的同時,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堅持“因地制宜”,確保教育資源的合理化應用
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與其他課程相比,體育運動具有極強的多樣性,而“素質拓展訓練”的實施往往需要一個可長期使用的場地作為活動場所,因此在將其融入小學體育思政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還需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即在全面了解本校場地資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化規(guī)劃,以期在為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眾多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提供運動場所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堅持“全面發(fā)展”,整合學校體育教學
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體育思政課程的教育質量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而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從某方面而言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個性的拓展。因此要想從根源上徹底地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xiàn)狀,在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在將“素質拓展訓練”與教育教學活動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還需秉承著“全面發(fā)展”的原則,通過運用身體力行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對各個動作進行模擬、練習,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除此之外,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還可根據(jù)教育教學內容,借助各種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育教學情景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四)添加趣味性體育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運動技巧
“陽光體育運動”是基層教育部門為積極響應國家“陽光體育”號召,展開的系列運動項目,其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釋放小學生學習壓力,與此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最終為良好體育鍛煉風氣的形成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瓣柟怏w育”是小學體育課程思政中“素質拓展訓練”教學模式的實施形式,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為從根本上改善當前教育教學現(xiàn)狀,提高小學生運動技巧,將體育活動內容由競技體育轉向競技和娛樂相結合的方向,添加趣味性體育運動項目,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教學發(fā)展方向。如在進行田徑體育運動過程中,通常而言由于小學生對跑步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課程教育教學成效與預期教學目標之間始終存在一定差距,為讓小學生享受體育課堂,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教育工作者可仿照《奔跑吧,兄弟》,開設撕名牌的游戲,即通過將同學說進行小組劃分,指導學生進行練習,在降低他們對田徑類項目抵觸情緒的同時,為“陽光運動活動”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五)立足課外豐富德育形式
在教育體系中,體育是較為特殊的部分,其課外活動占據(jù)了課堂教學的很大部分,許多學習內容都需要從室外活動中進行。因為如何在室外活動的教學過程中融合德育教育是教學需要充分考慮的重點。要努力開展好小學生“走下網(wǎng)絡、走出教室、走向操場”為主題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將增強學生的體魄和堅定理想信念有機結合在一起,把實施體育鍛煉活動同拓展學生素質統(tǒng)一起來,把推進“三走”活動與發(fā)揚健康生活方式貫穿起來,更好地發(fā)揮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效果。
(六)將藝術文化與體育課堂相結合,緩解學生的消極感
體育課堂的主陣地是操場,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由于部分體育教師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單一化教學模式,難以確保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此在體育思政教學過程中,將藝術文化與體育課堂相結合,緩解學生的消極感也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的重要戰(zhàn)略性手段,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可在體育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音樂、舞蹈等有與體育相關聯(lián)的藝術,將體育和美育、智育有機結合起來,以此來增強課程的趣味性,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七)弘揚傳統(tǒng)體育運動,為體育課堂注入新活力
常見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項目不僅運動形式簡單化,同時它還減少了體育課程對學生的約束和束縛,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活動空間,因此基于“立德樹人”在開展體育運動過程中,弘揚傳統(tǒng)體育運動是當前體育運動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育教學手段。但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各種現(xiàn)代化體育運動項目應運而生,如街舞、跆拳道、輪滑等都極大地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因此在體育運動教育教學過程中,抓住時代的潮流,將現(xiàn)代化的新型的體育活動加入到校園當中也是落實“陽光體育”的重要戰(zhàn)略性舉措。
四、?結語
總而言之,自十八大報告首次確立“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任務后,將其引入小學體育課程教育教學中也逐漸成了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fā)展方向,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課程教育教學效益,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將其引入小學體育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過采取如上作業(yè)模式,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林宗悅,徐濤濤,張瑞東.小學體育教學在智能化社會下提升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徑[J].體育師友,2019,12(8):144-146.
[2]萬鵬,徐海洋,李志輝.新課標下滲透在小學體育中的德育教學模式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3(7):166-169.
[3]袁云良.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重要性與滲透[J].學周刊,2018,12(3):123-125.
[4]馬衛(wèi)賓,徐海華,李雯雯.立德樹人語境下中小學體育開展德育的文本解讀和實踐調查[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吳紹輝,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