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欣 叢玉嬌 郭宇龍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一年期內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護理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進行治療,護理組則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護理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及各項時間指標。結果 護理組各項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及搶救時間,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出現(xiàn)病變,進而減少了動脈中的血供應,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壞死?;颊呋疾『笾饕R床表現(xiàn)為胸骨后劇烈疼痛,白細胞計數(shù)和血清壞死的標志物出現(xiàn)增高,心電圖顯示患者具有進行性改變,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燒,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癥狀,這也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1]。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結構及生活作息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且向著年輕化方向發(fā)展。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管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將其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夠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1年期內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精神疾病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中26例為男性,14例為女性,年齡介于41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59.24±1.8)歲;梗死部位分別為:前壁13例,前間壁9例,下壁11例,其余7例為廣泛前壁;患者發(fā)病到進入急診時間平均為(4.8±1.4)h。護理組中23例為男性,17例為女性,年齡介于39歲~80歲之間,平均年齡(59.87±2.0)歲;梗死部位分別為:前壁12例,前間壁10例,下壁9例,其余9例為廣泛前壁;患者發(fā)病到進入急診時間平均為(4.6±1.3)h。對比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診斷患者病情,醫(yī)務人員協(xié)助醫(yī)生開展急救措施,此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搶救成功后將患者轉至制定病房,并按照醫(yī)院制度定時巡視病房,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護理組則給予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具體方法[2]為:①建立護理小組。每個護理路徑小組由1名組長,2名副組長組及若干組員組成。組長負責調度工作,組織會議討論病情,同時做好護理培訓工作;副組長負責病情分析,制定護理路徑表格;組員實施護理路徑中的各項內容,并及時反饋護理效果。②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首先、開通綠色診治通道,患者由此就診能夠加快掛號、繳費等各項手續(xù)的辦理。醫(yī)護人員接診后立即送往搶救室同時告知醫(yī)生開展搶救。③搶救??焖俨杉颊哐?,實施血常規(guī)、心肌酶、凝血功能檢查,遵醫(yī)囑給藥,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如效果不顯著可靜滴硝酸甘油,注意滴速和用量;使患者具體情況實施溶栓和PIC治療。④加強心理干預?;颊哂捎诩膊嬖谳^重的心理負擔,這樣也會影響患者心肌功能,因此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以通過語言、肢體語言、播放音樂等方式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或者告知患者一些成功案例,以便提高治療依從性。護理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及各項時間指標。
1.3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3.0軟件統(tǒng)計學分析各項數(shù)據(jù),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搶救成功率為92.5.0%(37/40),護理組搶救成功率為100.0%(40/40),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護理組各項時間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的急性病變,患者發(fā)病后以低血壓、心律失常、持續(xù)性胸痛等,如果搶救不成功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老齡化的加劇,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使越來越多的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數(sh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fā)病時超過75%的血管會發(fā)生堵塞,相關研究指出[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超過1/3的患者都極為嚴重,很多患者未送至醫(yī)院就已經死亡,因此早期有效的搶救和護理對患者而言極為重要,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癥狀,改善預后,挽救生命。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護理是一種全面的護理管理模式,它體現(xiàn)了路線式護理的客觀規(guī)律,主要依據(jù)患者病情制定護理路徑表,從入院開始便嚴格按照護理路徑表執(zhí)行護理及治療。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搶救流程非常重要,能夠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為患者贏取了更多的搶救時間,避免時間浪費,最終提高搶救成功率。此外,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壓力,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護理滿意度同樣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組住院時間、搶救時間、緩解疼痛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充分表明,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能夠有效提高搶救率,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左興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觀察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健康之友,2019,(22):38.
[2]劉東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18):112-113.
[3]吳玉婷.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3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