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的方式不適合初中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促使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聯(lián)想能力、實踐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策略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求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研究出了許多新鮮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其中就有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合作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基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上的互相交流,通過增強集體榮譽感和集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整體提高學生小組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個人的能力。
二、小組合作的含義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將2~6個能力各異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以合作互助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放松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與小組成員共同探索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比較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此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且這時候的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表現(xiàn)欲。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中發(fā)揮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在小組合作中,各種思維和思想相互碰撞,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拓展學生思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課堂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
有的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對現(xiàn)代教育模式的認同度不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還有的教師因為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認識不足,將其定義為簡單的分組學習,只是將在課堂上運用這種學習模式當作完成任務,沒有真正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比如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組之后,直接讓學生探究比較困難的問題,而沒有進行相應的指導,也沒有考慮到學生認知能力的因素,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打擊比較大,從而失去學習初中數(shù)學的興趣和熱情。
2.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教學課堂中分組不合理
有的教師才開始接觸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對其主要理論和方法策略不夠了解,導致分組出現(xiàn)了小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推理能力、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相差較大的現(xiàn)象,也沒有對小組內部分工進行有效指導,小組合作目標不明確,致使小組合作效果不明顯。
四、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陶行知認為:“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他還認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學的是學生。”這很好地強調了學生、教師和教學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課堂并不只是學生的課堂,同樣也是教師的課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這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成全。
1.教師提高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知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明白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相對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探究數(shù)學知識,體會數(shù)學的魅力,促使學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讓學生在難題中鉆牛角尖,失去學習欲望。因此,教師在設置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一定的了解,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將4個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這個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平面幾何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利用簡單的小游戲,能夠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快速進入學習當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師讓學生觀察拼出來的圖形,找到三角形與正方形之間的等量關系式,從而引導學生探究出勾股定理的原理,再引導學生總結勾股定理原理的理論概述,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光靠教師直接講解勾股定理,學生很容易因為遺忘規(guī)律而忘記勾股定理的真正含義。相比之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真正參與到勾股定理原理的推導過程當中,能夠加深對勾股定理的印象,將抽象化的概念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加深記憶,從而深入理解知識概念。如果只是學生獨立完成,可能難度系數(shù)比較大,但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降低難度,提高解題效率,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2.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科學分組
教師應該通過平時的成績檢測或者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一定的掌握。根據(jù)學生能力的差異進行科學的分組,促進小組之間的公平。具體而言,就是對小組進行宏觀調配,使得每個小組中都有能力較好、中等能力、后進生三個層次。從整體上看,這樣的分組更能夠保證小組之間的公平,并且能夠確保小組內部由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只有小組中保持學生異質,才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從整體上促進全班同學的共同成長。如果讓學生自由組隊,有的組全是成績好的學生,有的組全是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成績較差的學生會受到打擊,也無法把握教學進度,不利于教學的推進。因此,想要促進小組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
3.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這兩樣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十分重要。有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無論什么內容都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反倒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正數(shù)和負數(shù)”這方面的知識,概念比較簡單,教師可以利用幾個簡單的問題直接引導學生回答正負數(shù)的性質和判斷標準即可,不需要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探索,沒有意義。
但是在學習“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時候,可以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因為三角函數(shù)本身就是教學的重難點,將來也是高中學習的重點。針對這部分知識,教師應該先明確本堂課中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什么樣的能力,是推導能力還是運用能力。
如果這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推導能力,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形,結合具體形象進行思考,總結出三角函數(shù)的公式。這一部分作為課堂的重點教學內容,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只要能夠推導出一個公式,后面就能夠舉一反三了。教師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刺激學生快速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計算能力和反應能力。
如果這堂課的側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先通過小組搶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回憶之前所學的內容,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之前的知識。然后通過幾個簡單的練習題,讓學生熱身,對三角函數(shù)的基礎知識進行練習,之后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答較難的題目。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小組的情況,收集每個小組都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適當?shù)闹笇АR部梢詫δ芰^差一點的小組進行個別指導,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對每堂課都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夠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
五、結語
陶行知認為,“做”是在勞力上勞心,“做”含有三個特征:行動、思想、新價值之產(chǎn)生。在現(xiàn)代,“做”更傾向于集體合作,更應體現(xiàn)團隊精神。因此,在數(shù)學學科中運用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育理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很有必要,這也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主動、探究、合作”教育理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集體協(xié)作,從而促進學生快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王洪金.初中數(shù)學課堂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120-121.
邱乙忠.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對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2(16):121.
田占元.淺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華少年,2017(01):146-47.
周斌.淺論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6(A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