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鵬飛 蘭寧 巫榮輝
【關鍵詞】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口咽乳頭狀瘤;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66.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30-01
口咽乳頭狀瘤作為一種常見的咽部良性腫瘤,在耳鼻喉科工作中比較常見。為更好的探究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的治療優(yōu)勢,現專門選取20例患者展開了詳細探究。
1.1一般資料
選擇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女性各為12和8例,患者年齡在21-73歲之間,中位年齡44歲。納入標準:患者不存在任何不適癥狀,疾病的發(fā)現多在疾病就診時或體檢時;瘤體大小0.2cm×0.5cm-0.5cm×1.5cm之間;生長部位:懸雍垂根部、軟腭、腭舌弓;疾病通過病理檢查得以確診。
1.2方法
治療時使用成都美創(chuàng)的醫(yī)用等離子射頻消融儀,刀頭型號為MC401,調節(jié)輸出強度為5檔。取患者坐位,使用1%丁卡因口腔噴霧在張口后進行麻醉,5分鐘后期咽部會出現一定的感覺遲鈍與輕微的梗堵感[1]。若瘤體在腭咽弓、扁桃體表面,可以將1%利多卡因注射到瘤體根部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若麻醉效果良好則需要用直角壓舌板對舌體進行壓迫一直到暴露滿意為止,固定時患者可以自己用持壓舌板。術者使用扁桃體血管鉗將瘤體輕輕夾住并上提,將乳頭狀瘤根蒂部位置充分暴露出來,沿根蒂底部使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刀頭進行燒灼切割,將瘤體完整取出后送病理活檢。一般情況下,手術創(chuàng)面不會存在出血情況,針對出血者可以使用電凝止血處理。若瘤體比較大,可沿瘤體根部進行擴大切除與加深創(chuàng)面。如果患者存在明顯的恐懼、焦慮情緒且要求全身麻醉,則手術的開展可以在全麻狀態(tài)下進行,這種方式比較類似,但是不需要在口腔表面噴灑任何麻醉藥物[2]。
全部患者的病變均經過一次手術完整切除,自覺手術疼痛比較輕微,足以耐受手術。術前有6例患者存在焦慮情緒,經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后,手術得以順利完成。術后無一患者存在創(chuàng)面活動出血的情況,因此不需要再次進行手術處理。三個月后,1例患者復發(fā),經再次開展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并經過為期1年的隨訪未再次復發(fā)。
口咽部乳頭狀瘤作為一種常見的良性咽部腫瘤,瘤體顏色為白色或淡紅色,疾病的感染與病毒感染有關。臨床上,關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手術療法,如沿腫瘤根部手術切割或采用剪刀將瘤體剪除,術中術后出血量少,患者可以完全放心。傳統手術治療能夠將病灶徹底切除,但是會造成較大的手術創(chuàng)面、較多的術中出血量,嚴重損害正常組織,術后復發(fā)率較高。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的基本原理在于:電解液在100kHz等離子射頻電場的幫助下能夠轉變?yōu)榈蜏氐入x子態(tài),在電極前所形成的等離子體厚度為100um。在強大的薄層電場中能夠為等離子體薄層中的自由帶電粒子提供充足的動能,將分子鍵打斷,分解乳頭狀瘤靶組織細胞為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等較為簡單的分子或原子。相比較于熱皺縮技術,乳頭狀瘤組織在高溫作用下能夠逐漸壞死,等離子刀可以精準的控制溫度(40-70℃),在乳頭狀瘤組織或血液集中射頻電場的能量時,組織的阻抗會誘發(fā)熱效應,從而有助于組織皺縮、止血作用的產生,如此可充分保證膠原蛋白分子的螺旋結構與細胞活力。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研究2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發(fā)現,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手術具有三點優(yōu)勢。第一,減少手術出血,具有更為清晰的視野,減少或者避免手術盲目,致力于各種可變因素的有效減少,如恐慌、緊張等;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提高治療依從性。第二,手術不會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減少術中出血量,對于手術范圍與深度在術中可以進行有效控制;若瘤體比較大、位置比較深,則關于手術邊緣范圍與深度需要適當的加大;反之,瘤體較小有助于縮小創(chuàng)傷;基于此,術后患者不會產生強烈的反應,局部創(chuàng)面在短時間內可以得到盡快恢復,白膜可在數小時后出現在創(chuàng)面上,1個小時后可以逐漸脫模;若局部創(chuàng)面比較小,則術后無需用藥,反之創(chuàng)面較大為預防感染就需要積極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第三,相比較于門診操作,手術操作更為簡單,患者不需要花費較多的費用,可以減輕經濟負擔,且適合推廣應用到基層醫(yī)院中[3]。
綜上所述,口咽乳頭狀瘤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關于疾病的治療當中可以采用等離子射頻消融手術,且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控制術中出血,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縮短治療時間、減少術后復發(fā)率,再加上手術難度不高,治療費用低,因此深受廣大患者的青睞。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該病不適合應用到隱藏位置較為隱匿和較深的病變部位,且需要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為更好的探究遠期效果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
參考文獻
周航.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聯合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臨床效果[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9,30(04):388-389.
馮鈺,劉柏松,殷海.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聯合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臨床療效分析[J].創(chuàng)傷與急危重病醫(yī)學,2018,6(01):43-44+47.
倪昊生,吳昊.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口咽部乳頭狀瘤32例效果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3,27(03):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