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寧
[摘 要]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會經(jīng)歷從寫話到習作的這樣一個過渡階段。很多學生在這個階段感到非常的迷茫,因此表現(xiàn)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創(chuàng)作能力比較弱。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中“身邊有特點的人”為例,探討構(gòu)建導寫支架的方法,以及導寫支架在習作中的具體應用,以期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相關指導性的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寫支架;寫好作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5-0090-02
導寫支架這一定義其實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當人們僅憑借自我的能力無法完成一個目標時,比如裝燈泡,這時我們就會借助一個梯子,梯子發(fā)揮的就是“支架”的作用。在學習中也是如此。最開始,學生只需要寫出幾句話或者是一個段落就可以了,但是慢慢地學生需要完成300到400字左右的一篇作文,有的學生就很難接受如此大難度的跳躍。這時我們不妨也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讓他們完成這項工作。導寫支架能夠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表達,促進學生寫作,幫助學生度過這一個比較困難的中間時期。
一、確定導寫要點,構(gòu)建導寫支架的線索
導寫要點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構(gòu)建導寫支架的線索。確定導寫要點的前提是充分分析并了解到作文題目中的要求。只有確立出符合題意的導寫要點,才能保證我們根據(jù)導寫支架寫出來的作文沒有跑題,保證是合格的。
這節(jié)課的作文題目是,“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似乎每個人都有著某種特點,有的人熱心助人,有的人天真活潑,有的人倔強,有的人溫柔體貼,有的人勇敢正直。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聊聊自己身邊認識的人,把自己熟悉的人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了解到這個人的特點?!笔紫鹊谝徊絹矸治鲱}目中的要求。這個題目主要有兩個要求。第一,要求同學們?nèi)懽约菏煜さ娜恕5诙?,我們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因此可以歸納為人物和特點。學生需要解決我要寫誰?要寫他的什么特點?這兩個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確定導寫要點。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人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學、老師都是熟悉的人,她們都可以成為本次寫作的導寫人物。確定一個導寫要點之后,我們還要確定第二個導寫要點,就是人物的特點。對于媽媽,她的特點就是溫柔體貼;對于爸爸,他的特點可能是嚴厲嚴肅;而對于奶奶,她的特點可能是慈祥和藹;對于爺爺,他的特點可能是幽默風趣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觀察還要學會思考。只有學生觀察到人物的特點之后,才能確定相關的寫作素材。而學生的思考就在于怎樣將人物和作文聯(lián)系在一起,怎樣通過作文去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多。
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去突出寫作的趣味。教師不妨先開展一個“熱身”活動,讓學生們?nèi)ゲ乱徊掠刑攸c的人物。比如,教師說出,“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學生們可以很快地想到諸葛亮。這個活動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人物和特點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在幫助學生去確定寫作的主體。
二、繪制導寫圖表,構(gòu)建出導寫支架
確定導寫要點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jù)要點去構(gòu)建出導寫支架,可以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也可以思維圖的形式呈現(xiàn)。這一步驟是在給文章“定形”。這時,文章的一個大致模樣就可以很好地凸顯出來了。
在上一個步驟中,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這次寫作要寫的人物和要表現(xiàn)出的人物特點。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具體的事情去完成這項工作。比方說,這次作文題目我要塑造的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同學的形象。那么我就要聯(lián)想出他樂于助人的事例,然后從這些事例中挑選出最合適的、最能夠表現(xiàn)出人物特點的事例,確定文章的整體布局,然后把這個事情描寫清楚。為此,我選擇了這樣一個事例:“有一次,我和我的同桌一起放學回家。我們看到一個年邁的老奶奶在收拾街道上的垃圾。她把地上的廢紙屑和塑料瓶子都撿了起來。這時,同桌叫我一起去幫助這位奶奶。他告訴我,如果我們幫助這位奶奶,這個奶奶就可以早一點下班,可以像我們一樣回家吃到熱騰騰的晚飯?!币虼?,文章的第一段就寫有關樂于助人的名言,表現(xiàn)樂于助人這個良好品質(zhì)的重要性。文章的第二段用來刻畫這個老奶奶年邁的形象。文章的第三段重點描寫我和同桌一起幫助老奶奶清掃街道。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把這位同學告訴我的話在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做到首尾呼應。以上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導寫支架,為了增強導寫支架的直觀性,我們可以把它改編為圖表的形式。
因此,無論是在課上和課下,教師和學生之間都要多交流多溝通。在課堂上通過互動的方式,解決學生們在導寫支架的構(gòu)件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在課下,多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具體地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三、填補支架空缺,完成習作內(nèi)容
我們把支架空缺填補完整之后,就可以組成一篇很好的作文。這時不妨應用在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方法給文章進行潤色,提高文章的檔次,增加文章的亮點。
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一節(jié)中,作者為了表現(xiàn)出胡蘿卜先生胡子的用途,他分別舉了好幾個事例。小男孩兒拿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去放風箏,鳥太太拿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晾小鳥的尿布,鼴鼠老師拿胡蘿卜先生的胡子讓小鼴鼠順利地通過了馬路,鴨子先生拿胡蘿卜的長胡子去當捆書的繩子等等。作者采用的是多個事例的寫作方式,我們將其稍微延伸一下可以得出,不妨嘗試從多角度去描寫同一件事情,這樣更加能夠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特點。其次,有些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喜歡使用一些比喻擬人或者是排比的寫作手法,讓文章看起來更加的生動和有趣。比如,《我是一只小蟲子》就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熱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讀者有著非常好的啟迪作用。填補導寫支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給文章起一個好的題目。在題目中,可以稍稍地透露出寫作的人物以及寫作人物的特點。比如《家有暖爸》這個題目就向讀者透露出他要描寫的是他的父親,想要表現(xiàn)出的是他父親善解人意,溫暖的特點。在文章一開始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具有較為強烈的吸引力。在支架空缺填補完成之后,教師不妨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評價。通過互換作文,學習其他同學的寫作方式,借鑒其他同學一些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因此,在填補完支架空缺之后,要想進一步完善寫作的內(nèi)容,就必須不斷地修改和斟酌語句,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才能寫出一篇高質(zhì)量的習作。
總之,導寫支架可以發(fā)揮一個橋梁的作用,讓學生們很好地度過從寫話到寫作這一個過渡時期。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不要讓學生半途而廢,是每一個教師工作的重心。教師用心就可以呵護花朵的成長,最終收獲豐碩的果實。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