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
摘 要?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涩F(xiàn)在的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寫。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激發(fā)興趣、自由表達及評價激勵層面進行探討,讓學生快樂寫作。
關鍵詞?興趣;自由表達;評價激勵;快樂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1-0160-01
這里飄散著書香,彌漫著詩情,在這里與靈動的文字相約,與孩子的童真相遇,這里就是寫作的課堂,是揮灑想象和才情,是文字和心靈共舞的樂園??墒怯械膶W生卻望而卻步,談寫作色變。如何使學生讓寫作成為快樂并享受這快樂?筆者認為關鍵是激發(fā)學生潛能,發(fā)揮教師的作用。
一、學生——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fā)被春催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是獨特的,都有著自己獨特之處,是不可替代的;他們也都有著無窮的潛力,就好比是“心似百花開未得”,就等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年年爭發(fā)被春催”。
(一)積累素材,儲備能量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讓學生的作文豐盈生動就要讓孩子與書為伴,讀名著、讀兒童小說,讀各種適合他們的文字,引領他們走進書的海洋,走進班級的圖書角,走進學校的圖書室,走進街上的書店,走進政府的圖書館,在書的海洋中徜徉。同時,還要讓學生們走出校園,接觸大自然,深入社會,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感悟身邊的人和物。學生的視野打開了,學生的知識豐富了,厚積而薄發(fā),自然而然激起學生寫作的欲望。
(二)激發(fā)興趣,呼喚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自己喜歡的事都會很認真的對待,孩子們更是如此。興趣同樣也是推動兒童習作的一種強大的內(nèi)在動力,當孩子們對某一人、某一景、某一物、某一事產(chǎn)生興趣時,就會產(chǎn)生去研究的欲望,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和閃光點,就會想把自己所知所想傾訴出來。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各種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這種興趣,以滿足他們對習作的需要。
英國教育學家洛克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他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喜歡把任何事當成游戲,他們喜歡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既然他們喜歡做游戲就讓學生做吧。玩的時候筆者告訴學生要用心觀察這種游戲的玩法,體味這種游戲的快樂,如果愿意還可以把這些精彩的瞬間、滑稽的動作都一一用心、用筆記錄下來。把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紛紛加入到這種寓寫于樂的行列中,讓每一篇都寫出童真、童趣,讓每一篇都包孕著他自己的的親身感受及真情實感。
(三)大膽想象,張揚個性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睂W生縱橫馳騁的想象是一種可貴的智能,有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同時也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之“火”越燃越旺?,F(xiàn)實與想象融合會讓學生產(chǎn)生趣味盎然的學習激情。教師為學生搭建想象的平臺,將會收獲佳作接連而來的驚喜。學生現(xiàn)在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在他們腦子里有著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為學生打開一扇窗,讓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給學生充分自由,你就會看到他們思維靈性的火花,想自己所想,寫自己所寫,用筆盡情傾吐自己的心聲。這樣,既打開了學生這扇心靈之窗,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習作興趣,視習作為趣事。
二、教師——撥動學生智慧的心弦,打開學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
(一)創(chuàng)建快樂自由的課堂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進行心靈碰撞的主要場所。而真正的課堂應該洋溢著浪漫的氣息,棲息著肆溢的詩意,進行著思想的交流,涌動著澎湃的激情,演繹著生活的色彩。筆者一直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快樂的課堂,一個可以讓學生獨抒心靈的天空,讓學生像花叢中的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的采擷,像林間的小鳥一樣,盡情地歌唱。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咀嚼品味一段段優(yōu)美的文字,那種感覺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蕪的心田,心胸會慢慢被一種叫享受的東西塞滿。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交流,一起暢想未來,一起描繪明天的藍圖。
(二)搭建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
筆者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讓學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得以展現(xiàn)。再把教室墻壁開辟出來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習作張貼上,讓同學之間互相欣賞交流??粗瑢W們被自己的文字和自己的創(chuàng)作而感動,這種過程是快樂的。
(三)書寫激勵性評價
以評價為手段,多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從中嘗試到成功、感受成功,以達到情感互動,進一步激發(fā)其習作的需要與動機。評議和總結(jié),可以同時增強教授與學習的合力,使學生體驗到習作的快樂,嘗到寫作的甜頭,會更愿意去寫作,從感性到理性再來一次認識上的跨越。因此,筆者在批改作文時要么對文章的內(nèi)容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要么就與小作者產(chǎn)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鳴;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閃光點大大地欣賞一番……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那么,當學生有了這種成功的喜悅和再次寫作的欲望時,何愁不能“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呢?
對于小學寫作教學,筆者還只是一個行路者,但筆者愿意帶著自己的思考,一直行進在路上。筆者期盼多遇到幾位引路人,讓筆者和筆者的學生們一直感受寫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