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黃劍鋒
[摘要]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化學課程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也是中國高校人才選拔的要求,還是高考評價體系關注的一個重要能力。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三化學復習應按“大單元主題復習一化學高考命題點解題模型構建一題型專題復習”流程進行。這樣進行復習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最終形成核心價值觀,而且能從整體上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模型認知;高三化學;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23-0076-02
一、問題的提出
1.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是化學新課程標準中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組成元素。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模型認知作為教學設計的導向,而高三復習教學時同樣要注重學生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是中國高校人才選拔的素養(yǎng)要求之一。新的高考評價體系主要是由“一核”“四層”“四翼”三個部分構成。其中“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梢?,核心素養(yǎng)是新高考評價體系的核心考查內容,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納入新高考的評價體系中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高校對人才的選拔。
3.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高考評價體系的一項重要能力。高考評價體系對“四層”和“四翼”的考查是通過真實情境這個載體來實現(xiàn)的。在同一個測試目標下,出題者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真實情境,提出不同復雜程度且結構合理的實際問題,從而形成不同難度的測試任務。解題時學生必須從題干中排除次要因素和干擾因素,提取關鍵信息,再與平時自身構建的化學認知模型進行對照,進而使問題得以解決。另外,題干中還可能出現(xiàn)完全陌生的信息,學生必須從陌生信息中重新構建認知模型以解決陌生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有能力自主構建解決問題的認知模型,解決情境不同但測試目標一致的問題。
4.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現(xiàn)狀對新復習策略的呼喚。高三化學復習是中學化學學習的收尾階段。高三教師受到了來自學校領導、家長、學生的三重壓力,在這種壓力的驅使下,教師為了不影響復習效果,不敢對復習策略做出改變,仍然偏重于加大知識或練習的容量。如此教學,不但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尤其是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更多的由知識立意轉向了能力立意,使得實際的復習教學效果越發(fā)的不理想。
二、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策略
筆者認為,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大單元主題復習一化學高考命題點解題模型構建一題型專題復習。
(一)大單元主題復習
教師按照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進階來組織復習,復習內容不再按以往的教材知識呈現(xiàn)順序,而是以元素為脈絡,重新整合化學基本概念、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化學實驗、化學基本理論這些內容來確定單元復習主題,既緊密關聯(lián)化學學科核心內容,又廣泛連接科技前沿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社會等,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設置學習任務。大單元主題復習有三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是確定大單元復習的主題。大單元主題復習是以化學研究的物質為核心,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為單元主題來進行復習的,比如鈉及其化合物,鎂及其化合物,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等等。二是設計單元子課題和課時任務。教師要依據大單元復習主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考試大綱設計出具有探究性、實踐性和挑戰(zhàn)性的子課題和課時任務。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大單元復習可以從“構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體系”“元素及其化合物有關實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位一構一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反應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運用”五個子課題展開復習,將結構、實驗、原理等內容的復習滲透到各單元子課題中。三是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研究歷年高考真題,分析整合教材知識內容,在對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關鍵能力、學科觀念、生活經驗、思路方法等分析和診斷的基礎上確定課時復習內容,設計教學案。
(二)化學高考命題點解題模型構建
專家之所以能夠快速地解決一些常見或者不常見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在以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問題解決模型,遇到問題馬上在大腦中尋找對應的問題解決模型,并迅速匹配,從而解決問題。少部分能力突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做題的經驗總結,也能夠自主構建一些解題模型,但是大部分學生并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構建化學高考命題點的問題解決模型,以便學生面對問題時能夠馬上匹配相應的解題模型,從而快速解決化學問題。鑒于高三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在構建化學高考命題點解題模型的高三化學復習課中設置如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1.原型引入。原型即蘊含典型高考命題點的化學問題情境,選擇什么樣的原型是進行模型認知的關鍵。問題情境應該來自于教材或歷年高考真題,為了不讓其他因素干擾解題模型的構建,教師必須對素材進行適當?shù)母木帯?/p>
2.原型分析。教師對原型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從而促進學生對其蘊含的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為構建模型做好準備。
3.模型構建。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綜合等思維方式對題型信息進行抽象與理想化,并利用化學符號、化學公式以及精練的語言來對解題模型進行描述,自主構建化學解題模型。
4.模型應用。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應用解題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加深他們對模型基本特征的認知,促進對化學概念與化學規(guī)律的學習,深化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反思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已有的解題模型進行及時的反思,思考模型以及建立模型過程中的策略是否正確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及時對解題模型進行修正,并提醒學生要特別注意解題模型的適用條件。教師可以結合一些高考的典型易錯題,促進學生在不同情境下對解題模型進行辨別與應用,并能夠及時反思解題模型的合理性,系統(tǒng)化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題型專題復習
大單元主題復習和高考命題點解題模型構建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學生的必備知識,打好解題基礎,而高考試題還會從關鍵能力、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角度對考生進行考查。高考試題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觸類旁通,還要求學生能學以致用,要有應對生活實踐問題的學科素養(yǎng),高考試題還強調學生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題型專題復習,幫助學生構建某種題型的審題思維模型,引導學生盡快找到試題中的關鍵信息和命題點,以消除學生因對試題陌生而導致的緊張感,提高綜合解題能力。題型專題復習教學其實是廣大高三教師一直在進行的,但大多數(shù)教師將其等同于題型刷題訓練,基本模式就是先拿同一題型的歷年高考題或模擬訓練題給學生做,教師再選講部分試題,接著是專項練習。這種復習模式并沒有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fā),也沒有循序漸進,常常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恐懼做題。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三化學題型專題復習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回歸教材,立足“原型”。教師在高三復習階段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在教材的情境素材中認識模型,構建模型。二是精選真題,構建模型。在研究完教材上的素材后要引導學生對歷年真題進行整體性研究,引導學生去分析試題情境中的信息哪些是對做題有用的,哪些又是干擾項,怎樣才能更快地找到情境中的關鍵信息,形成審題思維模型。還要引導學生分析試題中的問題,要讓學生學會把題目中的問題和常見高考命題點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把問題和自身認知結構中的解題模型進行匹配,從而解決問題。三是開闊視野,拓展模型。教師要緊跟科技發(fā)展的步伐,把一些最新的化學前沿的研究成果或方向介紹給學生,并結合高中化學內容對其進行適當?shù)募庸ぃ岢鲆恍﹩栴}來讓學生思考。四是專項訓練,鞏固模型。這里要注意不要搞題海戰(zhàn)術,要精挑細選一些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并且讓學生準備錯題本,積累經驗,鞏固審題模型和解題模型。
三、研究結論
1.“大單元主題復習法”以化學思想觀念的建構為主,通過回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物質建構元素觀,對物質進行分類建構分類觀,形成轉化關系建構轉化觀,設計實驗建構實驗觀,了解物質結構建構微粒觀,探討反應機理建構守恒觀,解釋反應原理建構平衡觀,進而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高三化學復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化學高考命題點進行分析,對解題模型進行構建以及開展題型專題復習,能幫助學生迅速建立起復雜情境下的審題思維模型和解題模型,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最終形成核心價值觀。
3.在高三化學復習中運用模型認知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復習教學策略,能極大地提高化學教師對教學素材的分析整合能力,提升化學教師的宏觀和微觀教學設計能力,增強化學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