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音樂,作為人們的精神食糧,在大家的生活找中不可或缺。因此,我們對音樂的教育也不能放松。本文主要淺談一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欣賞音樂。
關鍵詞:湘教版;初中音樂;教學策略;審美能力
關于音樂的教育,很早就已經(jīng)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眾多原因,音樂教育的開展總是見效甚微。這其中學校對音樂課的設置不合理占一定原因,但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自己也有相當大的責任。初中音樂是學生的音樂啟蒙教育之一,是其在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在該階段我們進行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可以品味音樂,感悟音樂,進而通過音樂享受生活,陶冶情操。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以學生為本,打造開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是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還要培養(yǎng)其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下面以湘教版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為例,談一下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如何更好地開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一、在課前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利用小游戲作為切入點開始新課程教學
在初中教學階段,游戲是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教學手段,通過游戲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上老師的思維腳步。那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游戲開展教學,能有效地緩解學生在文化課上的壓力,提升其對下節(jié)音樂課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去體會音樂的內(nèi)涵、旋律。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戲曲和民歌是一個難點,當代初中生對戲曲、民歌這類音樂是沒有多大興趣的,他們更多喜歡的是流行樂曲,對于這種現(xiàn)狀,我們不能去怪學生,因為他們平常接觸戲曲和民歌較少,甚至沒有接觸。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提起學生對戲曲和民歌的興趣。對于戲曲,像《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戲曲我們可以以這首音樂的凄美愛情故事作為切入點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民歌或者以前紅色歌曲如《黃河頌》我們可以以當時的時代背景,講述一些小故事作為切入點。干巴巴的教學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厭煩,適當?shù)匾胍恍┤の缎∮螒蚩梢杂行岣呓虒W效率。當然不僅只局限于小游戲,其他的一些小活動也都是可以的。
(二)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時代發(fā)展,越來越多新興技術出現(xiàn),多媒體作為新興技術之一,被應用到多個方面。在我們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多媒體也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習熱情重要手段。善于利用多媒體,可以實現(xiàn)以前很多無法實現(xiàn)或者不容易實現(xiàn)的教學手段。例如,讓學生在認識樂器這一方面,以前的話只能讓學生看書上的圖片,而通過多媒體來認識樂器,我們可以讓學生來聽聽它們的發(fā)音,去欣賞一段演奏視頻,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來認識眾多樂器,留下深刻印象。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片描述。當然多媒體技術不僅局限于這一方面,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比如,給學生介紹音樂的背景故事,了解音樂相關舞蹈,這首音樂的多種演奏方式等等。
多媒體確實會對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巨大便利,但是我們?nèi)砸⒁?,多媒體教學只是手段,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要有主次。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要想在課堂中有效地培養(yǎng)、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的能力,我們首先要注意整合教學資源,讓我們的教學與生活接軌。要做到歌曲與旋律相合,激發(fā)學生的鑒賞能力。要做到這些,首先對于我們教師就有一定要求,我們自身要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這樣我們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慢慢地把這種鑒賞能力滲透給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音樂教學與其他的像語文教學、地理教學等聯(lián)系起來,讓音樂教學更多地與生活接軌,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鑒賞音樂。例如,在進行《八音和鳴》單元教學時,我們可以將其與歷史教學進行結合,介紹一下最古老的樂器—塤;講一講大型樂器——編鐘、編磬;談一談中國古代的風雅——古琴。這些都可以和歷史教學進行結合。除了與歷史教學結合,在進行古風音樂教學時,與語文教學結合也是相得益彰,比如,經(jīng)典的《明月幾時有》就是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音樂的很好結合,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名曲。還有很多古琴曲的歷史故事、曲中情誼,也值得我們多加傳頌。
在談到歌曲與旋律相合,我認為“串燒”可稱得上一朵奇葩,“串燒”的制作過程就是歌詞與旋律再組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同歌曲的拼接,使學生在感知旋律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歌曲的韻味和一首歌曲的不同韻味。
三、在課后拓展學生的鑒賞思維
(一)在課后組織趣味小比賽,提高學生興趣
在課后組織一些趣味小比賽,其實就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組建趣味比賽與進行考試目的相似,但效果不同。都可以查探學生的掌握程度,看其學習效率,側面反映了課堂效果。但不同的是學生對考試充滿抵觸,而趣味比賽卻可以相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盡情抒發(fā)情感,緩解學習壓力,綻放自我,啟迪心靈,這也側面體現(xiàn)了音樂的重要性,提高了音樂教學的實用性。
(二)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音樂也是同理,多多欣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開拓學生視野。在欣賞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評判能力。以湘教版初中教學為例,在《七彩的管弦》板塊,除了教材本身的內(nèi)容外,還可以找出相應視頻,音頻讓學生欣賞,拓寬學生的欣賞視野,積累音樂作品,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結束語:
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主要以啟蒙和培養(yǎng)興趣為主,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操,更好地去學習音樂,并為學生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一心.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03).
[2]高萩保治.《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M].?繆裴言,林能杰,繆力,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5-3.
[3]潘銀紅.淺談優(yōu)化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