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運霞
【摘要】荀子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贝蠹叶贾乐袊嵌Y儀之邦,禮儀不但是人類文明的標尺,是美好心靈的體現(xiàn),更是小學生行為的基本要求。當下,許多家長為了學生開心,不斷滿足學生物質(zhì)上的要求,過分地溺愛,使學生在生活中逐步養(yǎng)成了過分依賴、任性自私、目中無人等不文明的行為習慣,所以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迫在眉睫,作為小學教師責無旁貸。
【關(guān)鍵詞】文明;多元共促;持之以恒;文明禮儀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笔澜缟献羁膳碌牧α渴橇晳T,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一個名族、一個企業(yè)甚至一個班級也是如此,法國作家說過:“有些人學習了一生,并且學會了一切,但沒有學會怎樣做才是有禮貌?!毙W生年齡小,可塑性強,正值良好文明習慣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期,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責任要抓住這一關(guān)鍵期進行多元培養(yǎng),下面談談筆者在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的一些做法。
(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當好表率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教師的言行舉止就像一面鏡子,只有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才能充分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當我需要學生幫助時,我會使用表示客氣的詞語,如,教輔書忘了拿時,筆者就會找平時不喜歡用文明語言的學生幫忙,拿到后先對他說“謝謝”“感謝你的幫助”,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每次課前師生問好時,筆者都會對學生們的行為用微笑和點頭表示贊許;回答問題時筆者會說“請XX同學回答”“請XX同學坐下”;當不小心碰到學生時會及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等等。平時,筆者還會挖掘哪些學生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的,就會利用課前5分鐘或晨會課分享給大家,多樹立典型供學生學習。筆者相信,只要把文明言行貫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好自己的表率,學生們一定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習規(guī)范,點滴抓起,形成習慣
(1)樹立典型事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好習慣終生受益,為了使學生們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筆者常常利用名人故事分享給同學們。例如,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去理發(fā)店去理發(fā),當時這個理發(fā)店只有兩個理發(fā)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fā)。列寧進去后,大家連忙讓座,并且請列寧先理??墒橇袑巺s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順序理發(fā)?!彼f完后,就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的一個位置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公共紀律。除了分享名人故事,筆者還會樹立同學們身邊的典型事例,如,小明,每次上課前都會把課本和文具整理好,當老師走進課堂,他會用清晰的口令向老師問好,上課時姿勢端正,集中注意力聽講,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并能大膽舉手發(fā)言,發(fā)言聲音響亮、清晰?;卮鸷蟠蠋熢试S后才坐下。這些課堂文明的做法就發(fā)生在同學們身邊,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受到,筆者會及時鼓勵同學們應該向這樣的同學學習,“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同學們感受到文明無處不在。
(2)多元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當今社會的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下,很多不良行為習慣逐一呈現(xiàn)。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會利用每周的晨會課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讓學生自己會判斷哪些行為是屬于文明行為,哪些是不文明行為,并知道哪些行為可為,哪些行為不可為,再針對身邊發(fā)生在不文明現(xiàn)象進行討論,讓他們自查。筆者還利用每周三的隊活動課開展主題課,如《爭做文明禮儀小學生》《文明禮儀在我心中》,課件中小學生展示出一些畫面,讓學生自己判斷哪些屬于文明行為,哪些行為不文明,為什么?面對這些情況你會怎樣做?然后利用課件播放課堂文明及課外文明有哪些,該怎么做。再分小組讓學生談體會,交流做法,開展文明禮儀問答競賽,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最后集體宣誓:
(1)儀表整潔,衣著得體
(2)言談禮貌,舉止文明
(3)尊敬老師,聽從教誨
(4)團結(jié)同學,互助友愛
(5)孝敬父母,體貼長輩
(6)待客做客,謙虛有禮
(7)專心上課,遵守紀律
(8)集會準時,遵守秩序
(9)保護環(huán)境,愛護公物
(10)公共場所,文明禮讓
(三)家校聯(lián)合,共同監(jiān)督,持之以恒
家庭、學校、社會是教育工作中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尤為重要,兩者的合作配合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小學生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剛靠學校和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相互配合,共同監(jiān)督。例如,小歡因腳扭傷了,家長每天都背著她上下學,對她的照顧得無微不至。筆者在上《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上,讓她把這一感人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她還把自己如何回報父母、長輩及所有關(guān)心她的人的具體做法告訴同學們,使同學們受益匪淺。課后筆者還要求學生為長輩洗一次腳、洗碗掃地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家長監(jiān)督配合,任務完成后由家長匯報給班主任。另外在校外活動時,家長和老師也得隨時提醒孩子要主動向人打招呼,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不亂涂亂畫,不隨便吐痰,不亂扔垃圾,見到地板上有垃圾應主動撿起放到垃圾桶里。只有老師、家長、社會緊密聯(lián)手,共同監(jiān)督,持之以恒,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逐漸養(yǎng)成。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是個漫長的過程,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持之以恒。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家庭、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國的文明之邦名符其實。
參考文獻:
[1]小學生文明禮儀常識簡單[DB/OL].http://www.ruiwen.com/liyichangshi/129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