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東曉
〔摘要〕隨著離婚率的攀升,如今農(nóng)村學校的單親家庭學生并不少見。有些學生由于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出現(xiàn)了一些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作為班主任,應多關注這樣的學生,補償他們常年缺失的愛,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像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農(nóng)村學生;單親學生;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1-0076-02
我國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經(jīng)說過:“倘若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苯逃姨招兄壬鷮⒔處煹膼坌年U釋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一名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遇到過一些單親家庭的學生,他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愛的缺失。因此,幫扶過程中,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同時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走出心理陰霾。
一、不吃早餐的男孩
一個冬日的早晨,學校大門口執(zhí)勤老師將我們班的小胖(化名)送進了我的辦公室,只見他眼眶紅紅的,臉上還掛著淚痕。我忙問:“怎么了?怎么哭了?”他沉默著,不發(fā)一言,眼睛看向別處,似乎有一肚子說不盡的委屈。執(zhí)勤老師向我反映:“早上孩子的奶奶送他來上學時就已經(jīng)哭個不停了。孩子奶奶說這孩子怎么哄都不肯吃早餐,就干脆把早餐塞到他書包里了,并讓我轉告你——一定要讓孩子吃早餐?!?/p>
我了解了大致情況以后,向執(zhí)勤老師表示感謝。接著,我讓小胖在辦公室坐了一會兒,讓他先冷靜一下。等到了小胖的情緒平復后,我試圖和他進行溝通:“怎么了?怎么不吃早飯了呢?能告訴老師嗎?”
小胖低著頭,不停地玩自己的小手,仍舊一言不發(fā),仿佛沒有聽到我的問話,可見他尚未從憤怒、委屈的情緒當中完全解脫出來。我沒有生氣,因為我知道小胖是一個性格極其內向的孩子,又很敏感,一味地逼迫他說話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就在這時,我接到了孩子奶奶的電話,在電話中,奶奶說孩子早上因為不想吃早飯和大人鬧了別扭,他的情緒一上來,如何勸也沒有用,希望老師叮囑孩子吃早餐。結束了和小胖奶奶的電話之后,我在小胖的保溫杯里灌了點溫水,接著說:“早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吃就會餓肚子,影響生長發(fā)育。老師也是每天都吃早飯的,老師如果不吃早餐給你們上課沒準兒會在講臺上暈過去。萬一你在學校暈過去了,奶奶會很擔心的!”
小胖聽完我的這番半開玩笑的話語,忍不住笑了。我看他的態(tài)度有所松動,順勢說道:“等會兒要把早餐吃了哦!我會讓你的同桌監(jiān)督你的?!毙∨峙笥巡欢?,同桌是他在班級里唯一信任的朋友。聽我這樣說,他終于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我就讓他回教室了。
二、原因分析
監(jiān)督小胖吃完早餐之后,我在想他在家里不吃早餐的深層原因。我對小胖先后進行了兩次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小胖的家庭情況十分特殊,他的母親在他在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在母親去世之后沒有重組家庭,帶著小胖和奶奶一起過。父親在市區(qū)工作,工作繁忙,很少回家,對小胖也不怎么過問。和小胖最親近的人是奶奶,奶奶平時對他十分寵愛,基本上他要什么奶奶都會盡可能滿足。
了解了小胖的家庭情況后,我對他的行為進行了分析。
首先,家庭教育環(huán)境與子女性格的形成密切相關。單親家庭的父母對子女的愛處在兩個極端, 要么是寵愛有加, 要么是愛的缺失, 這兩種極端都會使孩子的情感生活遭到破壞,孩子易出現(xiàn)自卑、孤獨、抑郁、任性、暴躁等情緒或行為問題。
小胖來自單親家庭,和父親比較生疏,和奶奶感情好,奶奶對小胖一味放縱,在物質生活上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對孩子的心理關注度不夠,孩子的很多小缺點沒有被及時矯正,因而逐步養(yǎng)成了驕縱、任性的性格。
其次,淡漠的父子關系給他造成了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對父母的離異充滿憎恨,進而擴展到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對周圍的人或者事也漠不關心,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行為上我行我素。小胖的母親早逝,父親在市區(qū)工作,極少回家,更遑談跟孩子溝通。在成長中缺乏父親的引導,小胖養(yǎng)成了特別內向的性格,很少和班上的同學主動交往,他在班級中的唯一的好友就是同桌;不愛參加集體活動,難以融入班集體,長此以往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小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
三、幫扶過程
第一階段:和小胖的奶奶溝通,建議她與孩子交流時“去標簽化”。
我和小胖的奶奶溝通時,奶奶一再強調小胖生長在“單親家庭”,當小胖犯錯時也不忍心批評他,語氣中滿是對孩子的虧欠。我表示理解老人家的心情,同時提醒她,在和孩子交流時避免強調“單親家庭”這樣的字眼,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讓他感覺自己和其他同學不一樣,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十分不利。
第二階段:和小胖的父親溝通,建議他多陪伴孩子,使孩子感受到父愛。
單親家庭學生面對家庭的缺損, 心理上很容易產(chǎn)生被遺棄感。因此,充足的愛是醫(yī)治孩子心理創(chuàng)傷的最佳良藥,它可以補償因家庭殘缺帶來的傷害。隨著離婚率的攀升,如今社會上單親家庭并不少見。在一些單親家庭中,由于父親或母親給予了孩子充足的愛,孩子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分析小胖的家庭情況,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父親之前對小胖的關心是欠缺的,這使得本就缺失母愛的小胖內心深處變得更加孤獨。因此,我同小胖的父親進行了溝通,建議他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聽了我的建議,小胖的父親進行了深刻反思,他自己也意識到平時對兒子太冷漠了,關心得太少,表示以后會嘗試作出改變。
第三階段:讓小胖擔任衛(wèi)生委員,在責任擔當中收獲信心。
人格心理學中提及,讓某個人在集體中擔任重要的角色,往往能夠增強個體在集體中的存在感,從而不斷將這種存在感轉變?yōu)樽孕判暮拓熑胃?。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當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進步時,家長和教師的夸獎和肯定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班主任應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順勢加以引導。我任命小胖為班級衛(wèi)生委員,發(fā)揮他做事細心的優(yōu)點,使他逐步贏得同學們的信任,提升自信心。我還經(jīng)常和他的父親進行電話溝通,督促他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小胖的父親在我的“監(jiān)督”下越來越關心小胖。
在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胖比以前自信、陽光了許多,在班級各項活動中表現(xiàn)得越來越主動,與同學們相處融洽,同時在擔任衛(wèi)生委員的過程中收獲了同學們的信任。
下半學期的一個下雨天,我看到一位陌生的家長站在我們教室門口,身旁有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笑著在門口喊:“哥哥!哥哥!”我轉頭一看,小胖笑著向她招了招手,然后迅速整理好書包。我走上前去,問小胖這個小妹妹是誰?!八俏颐妹?。”小胖笑著告訴我。原來他的父親從喪偶的悲痛中走了出來,不久前又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小胖與家人相處融洽,盡管他還是有些靦腆,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四、回顧與總結
單親家庭的學生遭遇了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了一份愛。只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多關心、愛護他們,就能醫(yī)治他們內心的創(chuàng)傷,使他們收獲快樂和幸福。只要我們少一分冷漠,多一分溫情,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會少一些失落,多一點自信。
(作者單位:浙江省浦江縣黃宅鎮(zhèn)前陳中心小學,金華,322200)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