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前剛
【摘要】雖說閱讀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育的重頭戲,但是很多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教學時卻沒有對閱讀教學進行改善。作為基礎性的教學工作開展者,教師需對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進行考慮分析,由此尋找到語文閱讀課堂合適的改進策略。本文基于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展開探討,提出了加強自主閱讀、加強合作學習、加強課外閱讀、加強讀寫結合等教學模式,由此來改善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種種不足,提高閱讀課程教學的整體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閱讀是語文課程展開的重點,學生能夠在有效的閱讀學習過程中了解語文知識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進行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時,教師需探索到整個語文課堂的優(yōu)化改進策略。由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出發(f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的種種不良狀況。了解到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質,結合具體的工作教學經驗讓學生在更為高效的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1.帶動學生學習其他學科
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時不可避免地要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而這樣的教學模式也促進了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1]。原本看似相互獨立的學科會經由語文閱讀教學連成一個整體,成為綜合性的學科體系。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帶動著其自然、歷史等多學科學習興趣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借由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到適合其他學科學習的打開點。形成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由此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學科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2.引領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小學學生會通過語文閱讀學習在課堂上學習大量的文章,而這些文章也大多擁有著極為明顯的創(chuàng)作思路。文章中所融入的正確價值觀念會帶給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文中主人公的整體精神活動也會讓學生依照文章中的人物進行學習發(fā)展。這樣的潛移默化影響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啟發(fā),學生會逐漸了解到為人處事的相關原則,形成屬于自我的正確價值觀念。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學生學習的被動性較強
學習的過程應當是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了解知識,完成自我能力綜合發(fā)展的一種過程。但是從目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很多教師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上仍只注重自己講解[2]。
他們害怕某一知識點的輸入,而這也影響到了學生的語文學科成績,由此學生在此種學習模式下也只能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我的“長生果”》這一課文時,如果教師在教學時直接以教材為參考,告訴學生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是關于少年回憶的文章,那么教室里勢必會產生一些交頭接耳的聲音,一些學生會偷偷地說:“原來是學習回憶??!”而還有的學生則說:“早知道就不查什么資料了。”這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明顯會讓整個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顯得較為尷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只能夠被動地跟隨教師去學習本課程知識。教師教學的此種觀念影響了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它也無法幫助學生完成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提高。
2.教師淡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常沒有考慮到學生自主分析的相關思維,由此大多數(shù)時候,語文教師也都會按照自我經驗來對文章進行分析。
這樣的“教師包辦”教學模式只能夠達到讓學生聽懂的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思維過程。在問題分析過程中,他們也沒有通過思考了解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很多語文教師在剛上課時就使用多媒體將本課的重點問題排列在課件之中,學生在此種學習模式下只會片面地去尋找對應問題的答案,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其他段落的效率,他們也無法從整體上去把握文章主旨。教師的整體教學模式失去了其作用的真正意義,學生在學習課堂上也無法完成自我閱讀學習的個性化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展開策略
1.加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自學能力[3]。放手讓學生自主去體驗知識,由此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2.加強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
閱讀并不僅僅局限于單一地去讀,它更要求學生在學習時有想法、有創(chuàng)新地讀。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時需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合作、比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有效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文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作者在文章中的謀篇布局。隨后,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仿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某一景物進行描寫,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模式進行思考,寫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文章。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思維也順勢開闊了,他們會在課堂上展開合作學習。一些學生以家鄉(xiāng)的小河作為描寫重點,對小河以前的景象做出了介紹,并對比小河現(xiàn)在渾濁的樣子,通過對比,闡述了工業(yè)污染給小河帶來的無盡“痛苦”。教師可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剖析,讓學生思考未來的小河應該怎樣治理才能夠變得重新清澈。學生會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了解到――只有通過改善環(huán)境,未來的小河才會比以前更美麗。除了以上所說的小河之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應用的生活事例還有著很多,如霧霾、天氣,這樣的生活主題都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素材。教師可以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閱讀課程的教學質量。
3.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有效的課外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整體視野,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單一學習。而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也要了解到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教學模式對于整個閱讀課程開展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外閱讀任務完成過程中提高自我閱讀的整體能力[4]。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文時,在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把相關的黃山奇石微課視頻上傳到班級群里,讓學生在觀看完微視頻之后了解黃山奇石這一課程的中心。隨后,教師再給學生布置兩個課外任務,讓學生閱讀與黃山相關的文章,并與家長共同將該類文章進行總結,第二天在課堂上做出展示。學生大多會跟隨父母一同收集與黃山奇石相關的文章,他們會在精美詞句尋找過程中逐漸擴充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師第二天在檢測學生課外閱讀成果時可針對學生的資料整理以及閱讀問題回答情況,給予學生適當?shù)脑u價,讓學生在評價認知過程中完成自我學習自信心的激發(fā)。在展開具體的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也需加強與學生家長的共同聯(lián)系,嚴格控制學生在課外的看手機和看電視時間,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進行閱讀??紤]到小學學生的整個閱讀天性,配合相關的課外閱讀素材讓學生在故事探討過程中獲取更為廣闊的知識。這些課外閱讀文章可以包括歷史事跡,人物事件、航天宇宙知識等,對于課外閱讀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教師應在全班范圍內給予表揚。通過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升整個閱讀課堂開展的實際效果。
4.加強讀寫結合教學
閱讀與寫作本來就是融為一體的,寫可以進一步提高讀的有效性。在閱讀教學課堂展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邊閱讀邊寫,使學生通過閱讀與書寫了解文章的真正主旨。
例如在教學《趙州橋》這一課文時,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邊讀邊寫,把自己認為描寫趙州橋較好的句子記錄在摘抄本上,以便能夠隨時鞏固應用。當學生在閱讀完畢一遍文章之后,他們大多也能夠對趙州橋這篇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句產生一個大體的了解。接著教師繼續(xù)深入課堂展開以“我心中的趙州橋”為題的作文訓練,讓學生圍繞該作文題目展開書寫想象,最終進行自我構思,書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在此題目引導之下,由于學生之前已整理過大量的優(yōu)美句段,他們在進行作文寫作時也會將課文中整理到的這些優(yōu)美詞句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生會在學習以及演練的基礎之上了解趙州橋的魅力,并學會運用文章中的一些優(yōu)美片段去進行書寫。這樣的課堂練筆、課外布置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夠保證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又如在教學《桂花雨》這一課文時,教師則可以開展隨機的“我說桂花雨”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摘抄下的優(yōu)美詩句進行展示。讓學生依次上臺,把自己整理下的好詞好句讀出來,讓臺下的學生做“小觀眾”,評價臺上學生整理的優(yōu)點以及說出其整理過程中的一些局限點,使全班學生都能夠在共同交往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完成優(yōu)秀知識的傳遞。這樣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鞏固了學生閱讀的相關基礎,教師也借此強化了閱讀課堂教學的整體高效性。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了解文章主旨的重要途徑,它能夠奠基學生的其他學科學習。在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時,教師也要了解到語文閱讀課程開展的實際策略。綜合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不足點,開展有效的閱讀課程。以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為課堂開展中心,依據(jù)讀寫結合、合作學習、課外閱讀、自主閱讀等教學模式進行展開。引領學生在快樂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由此為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姚秉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 聊城大學, 2014.
[2]田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6, 000(009):106,111.
[3]徐蕓蕓.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3).
[4]竇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中華少年,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