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通過開展翻轉課堂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基礎護理學》實訓課進行教學改革,結果顯示該模式能明顯提升學生“灌輸信念和希望、科學解決健康問題、提供良好環(huán)境”三個方面的人文關懷能力,顯著改善學生“學習合作能力、信息素質”明顯改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被推廣。
【關鍵詞】 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應用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是護生學習臨床護理專業(yè)課的必備基礎課程。護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完成教學目標,培養(yǎng)綜合性應用型護理人才的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
在傳統(tǒng)的《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當中,教學模式常以“傳遞——接受”和“示范——模仿”為主。并由此形成了以看教學片、演示、練習為主要教學方法,以終末性為主、形成性為輔的教學評價體系。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體系優(yōu)點在于可復制性強,便于教師熟練掌握,教學效果也較為穩(wěn)定和可靠。存在的缺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均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在看教學片過程中,對操作基本程序的記憶和對操作重難點的關注難以兼顧;在觀看教師示教過程中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信息的記憶;三是教學中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實訓與臨床脫節(jié)、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的問題;四是由于更重視終末評價,導致許多學生存在考前突擊,學習不能腳踏實地,知識掌握不牢固的現象。本研究擬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各種缺點,提高教學效果。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陜西中醫(yī)藥大學2015級護理本科1班和2班。因受課程安排限制,無法將兩個班學生完全隨機分組,故將1班設為干預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其中1班48人(女生45人,男生3人,年齡為18.0±2.2),2班49人(女生45人,男生4人,年齡為18.0±2.3),性別、年齡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課前對兩班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各個維度p≥0.05)和自主學習能力(各個維度p≥0.05)進行測評均顯示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實訓課教學模式,即“看教學片——示教——練習——考核”,整個環(huán)節(jié)均在課堂完成。教學片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基礎護理學操作》為內容;示教環(huán)節(jié)由教師一次性完成基本程序和操作重點、難點示教;學生分組開展模型或者相互的練習,不涉及病案;考核以期末考核為主,以學生隨機抽考方式進行,主要考核基本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干預組將《基礎護理學》實訓項目中的鋪床法、無菌操作、隔離技術、搬運法、口腔護理、床上擦浴、頭發(fā)護理、生命體征的測量八項實訓操作作為教學改革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課前預習階段
該階段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視頻和練習題得學習熟悉該項操作的基本程序。以四川大學護理學院錄制,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基礎護理學操作》為藍本,由主講教師提前一周進行視頻剪輯。按照操作內容或程序將一項操作剪輯成3-5段視頻,每段視頻5-8分鐘,便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分段學習,同時便于學生梳理和記憶操作基本流程。主講教師針對該項操作提出10個課前問題作為課前作業(yè),便于學生回顧和記憶學看視頻的內容,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課前作業(yè)需提前2天完成并上交,便于老師批閱。該項作業(yè)作為平時成績一部分。
(二)課堂教學階段
1.回顧操作程序,檢驗預習效果? 采用口述接龍(老師或同學說出第一個步驟,下一個同學說出第二個步驟,以此類推)的方法檢驗學生對操作程序的掌握情況。該方法寓教于樂,在教學中頗受學生喜歡。學生在接龍中的表現作為平時成績之一。
2.提出操作重難點,有針對性地再看視頻? 此階段,主講教師根據以往教學經驗,指出操作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再看一遍視頻。在看的過程中學生遇到疑惑可以隨時停下來,跟老師一起探討,以便于對每一個操作重難點細節(jié)有深入把握。
3.開展示教,鞏固操作流程及重難點 因為每個教學單位所使用的操作物品與教學片均會有所差別,故示教環(huán)節(jié)仍然必不可少。由于學生對操作基本流程和重難點已經有所掌握,傳統(tǒng)教學相比,示教環(huán)節(jié)可以適當加快速度以節(jié)省時間。
(三)練習階段
傳統(tǒng)的操作練習主要以學生練習,教師輔導,發(fā)現問題及時予以糾正為主要方式。此方式下,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但是學生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能力、不同臨床情境下的應急處理能力、理論與實踐聯系的能力等相對不足。對此,針對每一項操作編制出5-8個臨床案例,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案例開展病案分析、病情溝通、問題處理等。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隨機抽考學生,內容包括病案分析、操作項目、理論知識等,并將學生表現納入平時成績之一。
(四)考核階段
重視形成性評價在學生考核中的重要作用,杜絕考前突擊現象。形成性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紀律(10%)、預習階段作業(yè)完成情況(10%)、課堂口述接龍(10%)、隨堂抽考(20%)、期末操作考核(50%)。其中期末操作考核仍然以病案的形式開展,內容包括本學期所有操作項目。學生首先隨機抽取一份病例資料,短時間內完成患者的評估、操作項目的準備、實施、評價,并回答老師的提問??己瞬捎媒y(tǒng)一評分標準,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
三、教學效果評價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輸入、整理、統(tǒng)計分析。兩樣本之間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
在教學工作開展前、中、后分別對干預組和對照組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開展問卷調查,檢驗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學生人文關懷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四、結果
(一)對照組和干預組學生人文關懷能力比較(分, x ±s )
(二)對照組和干預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分, x ±s )
五、討論
(一)該教學模式和方法能明顯提升學生“灌輸信念和希望、科學解決健康問題、提供良好環(huán)境”三個方面的人文關懷能力(P≤0.05)
這與教學過程中以多個病案作為教學的方式和內容應該有較為密切關系。每一組學生經過5-8個臨床病案的討論、分析、實踐,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在練習、考核階段強化了準備和溝通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主動進行操作解釋,病情問診等,并通過語言向病人傳遞信心和希望,關注病室環(huán)境等。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學生一般限于機械的流程式溝通。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yè)等采取靈活的、個體性溝通方式的能力有待提高??梢栽谝院蟮慕虒W環(huán)節(jié)中給予這方面強化訓練。
(二)該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其他維度作用差異較大
由結果可以看出,“人道利他價值觀、促進情感交流”兩個維度方面,結果差異雖然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仍然呈現正向改變;這可能與干預的對象數量、時間等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在“健康教育、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要、幫助解決困難”三個維度上,差異不僅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呈現負性改變。分析后發(fā)現,這三個維度更多的是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同時具有主動開展工作的意識和能力。由于學生前期醫(yī)學基礎知識的遺忘,《成人護理學》剛開始學習,溝通過程大多處于模仿和程式化的方式,故導致這三個維度效果較差。
(三)該教學模式和方法能顯著改善學生“學習合作能力、信息素質”(P≤0.01),明顯改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P≤0.05)
由于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干預組學生主動搜集和整理分析資料,要求組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這很好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信息素質,同時對課后時間的充分利用很好鍛煉了學生課下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個別組員的不積極,不聽指揮,抄襲他人的成果,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等。如何采取一定的調控措施,保證每一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保障學習效果是接下來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四)該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學習動機”改善方面雖然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仍然呈現正性改變趨勢
“學習動機”的形成與個人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通過課程學習雖然有正性改變的趨勢但效果不明顯。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多進行個體關注,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思想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以促進學習效果。
六、總結
此次教學改革實踐總體效果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許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細節(jié),改善不足,爭取形成適合護理學生的完善的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翻轉課堂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林. 試論案例教學法基礎下翻轉課堂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 學園, 2017(26).
[2] 田志娟 金瑞華 劉春鳳.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7)3445.
[3] 張慧敏, 吳小婉, 邵珍珍.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
[4] 馮希源, 周琦. 翻轉課堂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通用能力的應用與思考[J]. 中國醫(yī)藥指南(12).
【作者簡介】
黃麗群(1981—)女,漢族,四川仁壽人,碩士,副教授,現任陜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基礎護理學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安寧療護(臨終關懷)和護理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