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敏
摘? 要:閱讀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初中生而言,閱讀是他們汲取知識、開闊視野、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而如何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則成了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群文閱讀”的概念應運而生,它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優(yōu)化學生的讀書體驗,也因此在初中的閱讀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文本
所謂群文閱讀,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中圍繞特定的閱讀主題選擇多篇文本,然后將它們進行有機串聯(lián),從而提供給學生進行閱讀的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單篇閱讀,群文閱讀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多樣的文本材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探索閱讀中隱藏的樂趣。而另一方面,學生邁入初中后精神需求與日俱增,僅靠課本上原有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未免捉襟見肘。而群文閱讀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緊扣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入不同文本,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對閱讀教學起到拓展和延伸的作用。那么具體應該如何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呢?下面就來詳細探討一下。
一、精心選擇文本,激發(fā)閱讀興趣
文本的選擇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前文中提及,群文閱讀是圍繞特定的閱讀主題展開的,也就是說文本之間應該具有關聯(lián)性。教師如果不加考慮亂選一氣,閱讀課堂就成了毫無秩序的“大雜燴”,學生也無法體會到群文閱讀的好處。而教師如果嚴謹?shù)刭N合教科書內(nèi)容選擇文本,篇篇都是課內(nèi)閱讀的文章,勢必也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閱讀課變成了預習課。想要合理地選擇文本材料,教師就要嚴格遵循開放性和多向性兩個原則。開放性是指閱讀材料的選擇應該兼顧課內(nèi)與課外,多向性則是指以一個或多個議題為中心展開閱讀。以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的《木蘭詩》為例,它是一首南北朝的樂府民歌,以長篇敘事的手法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英雄事跡。對于學生而言,民歌還是一種比較陌生的詩歌體裁。教師便可選擇同為南北朝時期的民歌作品《敕勒歌》,以及漢樂府民歌的經(jīng)典作品《十五從軍征》,一并提供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思考民歌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無論是《木蘭詩》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還是《敕勒歌》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讀起來都有著朗朗上口的特點,這也是樂府詩作為詩歌的重要語言特征,即便于傳唱。同時它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都比較自然流暢,能夠反映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如《木蘭詩》和《十五從軍征》提到的兵役,《敕勒歌》描述的游牧民族的生活環(huán)境等等。學生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入地體會到民歌的藝術特點,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情趣,提升閱讀的鑒賞能力。課外文本材料的引入,也為學生的閱讀增添了新鮮感,讓他們更加有學習動力。
二、重視情感體驗,鼓勵學生表達
在傳統(tǒng)的初中閱讀教學中,常常有“重理解而輕表達”的問題出現(xiàn)。畢竟教學時間有限,倘若教師一味強調(diào)文本解讀,要求學生逐字逐句理解課文段落,領會其中內(nèi)涵,學生表達的空間便會被大大壓縮,甚至無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閱讀除了理解、分析和歸納,也同樣要求學生有正確領會文章主旨、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換而言之,不在閱讀課堂給予學生適當?shù)谋磉_空間,則他們讀得好不好,理解得是否透徹,教師根本無從得知,閱讀就成了單向的信息傳遞活動。要想杜絕這樣的“填鴨式閱讀”,教師就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見解,反饋問題。比如在學習《藤野先生》這一課時,教師選擇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以及《祝?!愤@兩篇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材料,供學生品鑒魯迅筆下的不同人物形象。此時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魯迅在刻畫人物時,總是故意留下有矛盾的細節(jié)點呢?比如藤野先生是一個有正義感的醫(yī)科教師,但魯迅卻把他衣著寒酸、被人懷疑成扒手的事情寫出來。還有《阿長與<山海經(jīng)>》里的遠方叔祖,魯迅形容他是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但他卻有個性格惡劣的太太。如果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正面形象,這些細節(jié)完全可以隱去不寫。面對這些問題,大家可以集思廣益,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充分凸顯閱讀課堂的民主與自由精神。
三、擴充閱讀渠道,豐富學生見聞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學生來說,要想多讀書,尤其是讀整本的書,靠幾節(jié)閱讀課的時間顯然不夠。因此教師還要設法擴充學生的課外閱讀渠道,讓群文閱讀延伸到他們的課余生活中,成為一種求知習慣。以名著導讀版塊的《駱駝祥子》為例,它講述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期間,北京城里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的艱難謀生經(jīng)歷。以此為紐帶,教師還可以拓展諸如老舍的《茶館》《四世同堂》,蕭紅的《呼蘭河傳》等小說名著推薦給學生。大家也可以在教室里組建語文閱讀角,互相交換自己的圖書,實現(xiàn)閱讀資源的分享和流動。不同班級、不同年級間更是可以開展大型的圖書漂流活動,讓好書在傳遞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學生也能借機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在群文閱讀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
到這里,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探究就要結束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精選閱讀材料,注重情感表達,并利用靈活適宜的教學手段啟發(fā)、引導學生,讓群文閱讀真正走進學生中間,發(fā)揮它的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1]方丹丹.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實施路徑[J].作文成功之路,2018(11).
[2]劉敬惠.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實踐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