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幼兒及家長長期居家背景下,由于家庭教育資源儲備不足,家長的溝通及教育方法有限,加之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所以一些幼兒和家長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文章以“疫情時期巧用網(wǎng)絡教育促進教師、家長、幼兒共同成長的實踐研究”課題為載體,探索獨具特色的“六個一”網(wǎng)絡教育活動,以實現(xiàn)家園共育共成長。
關鍵詞:新冠肺炎;幼兒教育;網(wǎng)絡教育;家園共育;幼兒;家長;教師;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0-0030-02
“疫情時期巧用網(wǎng)絡教育促進教師、家長、幼兒共同成長的實踐研究”系威海市文登區(qū)大眾實驗幼兒園申報的山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疫情專項課題,由于曉主持,倪麗丹、黃美珺、譚英珍、叢新文、王芳芳、于瑩瑩、叢志雋、張福榮、王斐、楊立君等人參與。本課題研究于2020年2月開始,主要是利用網(wǎng)絡開發(fā)優(yōu)質教育資源庫,以“六個一”教育活動為載體,實現(xiàn)教師、家長、幼兒共同成長。本研究成果著重從巧用網(wǎng)絡教育提高家長教育水平方面進行介紹。
一、課題研究背景
2020年1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國人民紛紛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為幼教機構,筆者所在幼兒園也義無反顧地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隨時關注疫情發(fā)展,每天利用QQ群統(tǒng)計幼兒的健康狀況及外出探親情況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上報。當時由于疫情嚴重,居家抗“疫”時間一再延長,家庭教育資源儲備明顯匱乏,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游戲種類比較少,幼兒經??措娨?、玩手機,無所事事。幼兒正處于身心發(fā)育關鍵期,接觸太多電子產品不但影響身心發(fā)育,而且容易使視力出現(xiàn)問題。同時,長期的居家陪伴也令一些家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幼教工作者應該如何科學、專業(yè)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引領家長高質量地陪伴幼兒呢?本著引領家長提升家教素養(yǎng)、豐富育兒知識、緩解焦慮情緒,實現(xiàn)家園共育共成長的初心,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巧用網(wǎng)絡,開發(fā)、挖掘家園共育“六個一”網(wǎng)絡教育活動,為家長提供教育資源和指導策略,以促進幼兒快樂成長。
二、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是在疫情時期對網(wǎng)絡教育資源進行搜集、挖掘、開發(fā)、整理,最終形成教育資源庫,并通過“六個一”網(wǎng)絡教育活動對家長進行教育,促使家長形成科學的育兒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以實現(xiàn)家園共育。
三、課題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初期,課題組采用的是調查研究法,通過班級QQ群等平臺了解疫情期間幼兒的看護人是誰、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及家庭網(wǎng)絡設備等情況,并進行分析和總結,最終確定該課題研究具有可行性。
課題研究實施階段,課題組采用的是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首先,搜尋國內外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優(yōu)秀案例、繪本故事等,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及已有調查材料、本園實際情況,開發(fā)和整合網(wǎng)絡教育資源,并提供給家長。其次,采用行動研究法將家庭教育專業(yè)知識與技巧融入家長課堂,并通過QQ、微信等平臺與家長交流互動,對他們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家長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反思修正中成長,從而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另外,多次采用經驗總結法,每天挖掘、匯總家庭教育資源,擇優(yōu)通過班級QQ群及微信公眾號向家長推送,每月組織家長進行一次網(wǎng)絡家庭教育經驗交流分享活動,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四、課題研究具體實施
課題組成員進行線上研討,根據(jù)家長、幼兒的成長需求制定實施方案,推出快樂成長“六個一”教育活動,以引領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陪伴幼兒快樂成長為出發(fā)點,挖掘、開發(fā)、整理和有選擇地推送家園共育網(wǎng)絡教育資源。
一是每日收聽一節(jié)“家長學堂”音頻。教師利用荔枝FM軟件每日錄制一條家教音頻,并通過QQ、微信等分享給家長。音頻內容主要包括“心理營養(yǎng)”“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在每日10分鐘~20分鐘的“家長學堂”音頻學習中,家長需邊聽邊記錄,并通過QQ群分享家庭教育經驗,提出自己的疑問與困惑,再由持有心理咨詢師證的教師及時解答,從而得到家庭教育的專業(yè)化引領。
二是每日進行一次親子閱讀活動。教師通過“七色花故事會”欄目,將適合小、中、大班幼兒欣賞的繪本故事,聲情并茂地分別錄制成音頻并配上故事圖片,制作成繪本微課,每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薦給家長,供家長和幼兒自主選擇觀看。家長還可以根據(jù)繪本內容帶領幼兒制作道具,開展角色扮演活動。
三是每日開展一次親子游戲。教師根據(jù)3歲~6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居家生活的現(xiàn)實需求,通過微信及QQ平臺每日推送一個適宜居家操作的親子游戲,如“搭房子”“魔術師爸爸媽媽”“尋寶”等。家長需要充當游戲的支持者、參與者,與孩子平等互動,相互配合,從而增進親子感情。
四是每日進行一次親子鍛煉。教師利用微信視頻、QQ群直播形式,以幼兒的興趣愛好及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基礎,引領家長帶著孩子進行簡單又充滿趣味的親子鍛煉。在親子鍛煉中,家長需合理安排鍛煉時間,掌握好幼兒的運動量。
五是每日記錄一次童心畫語。幼兒都喜歡用涂涂畫畫、粘粘貼貼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教師鼓勵幼兒每天畫一幅畫或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建議家長用相機拍下幼兒的作品,并認真傾聽和記錄幼兒創(chuàng)作的想法和情感,同時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和鼓勵,支持幼兒勇敢表達、表現(xiàn)。幼兒的作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呈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很多家長表示以這種方式走進孩子的世界,才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心是如此多姿多彩。
六是每周學習一段音樂律動舞蹈。為了鼓勵幼兒用簡單的舞蹈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并促進親子互動,音樂教師每周錄制一段適合幼兒進行音樂律動的視頻,再通過QQ、微信平臺進行推送,讓幼兒與家長共欣賞、共參與、共表演,為居家抗“疫”生活增添樂趣。
在疫情防控時期,課題組運用網(wǎng)絡推送適宜的教育資源,供家長、幼兒自主選擇的方式,深受歡迎。家長學堂音頻傳播了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讓家長懂得如何更好地陪伴和教育幼兒;親子閱讀、親子游戲和童心畫語不僅能活躍家庭氛圍,還能拉近親子關系;親子鍛煉不但能增進親子感情,更能讓久居在家、缺乏運動的家長和孩子增強體質;音樂律動不但能促進幼兒大肌肉的發(fā)展,提高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與平衡能力,還能讓家長和幼兒變得更加開朗,使焦慮情緒得到緩解。
五、課題研究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的成果,主要是疫情時期通過挖掘、開發(fā)網(wǎng)絡教育資源,解決家庭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形成了一套適合家長使用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優(yōu)化了家長的育兒觀念,豐富了家長的育兒方法。簡言之,本課題研究的最大成果是通過搜集、挖掘、開發(fā)、整理而形成的一套網(wǎng)絡教育資源庫。其中七色花故事會繪本微課、童心畫語等資源的使用對象是幼兒和家長,其能夠促進幼兒與家長共同成長;大眾家長學堂音頻的使用對象是家長,其能夠以專業(yè)教育理念引領家長,進而達成家園共識,形成家園合力。可以說,這一網(wǎng)絡教育資源庫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
本課題嘗試采用多種信息技術解決長期居家的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和家長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問題,將廣泛搜集、精心整理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加以分享和推廣使用。但由于時間較短,因此所開發(fā)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質量有限。這一網(wǎng)絡教育資源,供家長和幼兒自主選擇使用,不對家長和幼兒做強制要求。今后,幼兒園應召集家長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共同開發(fā)更優(yōu)質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楊金勇,裴文云,劉勝峰,張東淑,張湘,姜卉,姜莉杰,于瑞利.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與經驗[J].中國電化教育,2020(03).
[2]李松濤.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