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
[摘 要] 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下,進一步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深入改革教學模式。在材料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中,基于學生特征分析進行教案改進,以嘗試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實踐表明:互動式教學課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有利于本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
[關鍵詞] 材料專業(yè);互動式教學;教學質量
2018年,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指出,高等教育是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荆ㄔO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1]。該《意見》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們在教學方面與時俱進、持續(xù)發(fā)展。
多年來,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學生認為面對的是枯燥專業(yè)知識,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嚴重降低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們必須思考如何竭力創(chuàng)新。一個良好的設想就是,通過加強互動式教學,使得不同學習目標、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都積極融入學習與討論中,從而實現(xiàn)最佳學習效果。本文基于筆者最近的教學實踐,以“材料成型原理”課程為例[2],扼要論述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的實施過程,并對其進行總結分析。
一、材料專業(yè)互動式教學的提出背景及內(nèi)涵
材料專業(yè),作為極其重要又基礎的工學專業(yè)之一,在整個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大多數(shù)課程都集合了物理、化學、數(shù)學、力學、材料、模具等綜合知識,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材料制備、表征分析、設計開發(fā)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然而,一方面由于材料專業(yè)課程涉及的理論較多,對于才剛完成大一、大二的基礎課、就立刻進入大三學習材料專業(yè)課程的本科生而言,知識本身就顯得復雜且枯燥;而另一方面,朱熠民等人指出,在材料專業(yè)的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學方法相對單一(通常以講授為主)容易造成“多教少學”甚至“多教不學”的局面[3]。這兩方面(知識和教學模式)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效果不佳等問題。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時無法理解類似于“位錯”“孿晶面”等一些抽象概念,嚴重降低了教學目標達成度。因此,設法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學生學習與思考習慣,以實現(xiàn)課堂上理解消化吸收,成為提升本專業(yè)教學質量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此背景下,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例如討論式課堂、對分課堂、翻轉課堂、快樂學習課堂、混合式課堂等[4]。例如張芬等人在材料專業(yè)進行了案例互動引導式教學改革,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被極大調(diào)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5]。對上述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盡管這些不同名稱的教學理念或方法所提出的年代不同,但實際的教學過程都存在一些共性的實施方法,比如:將問題寓教于樂、將學生分組、將學生引導為問題的解決者角色、注重對討論過程的總結分析、注重學生的勇于表現(xiàn)等。
二、互動式教學的實施過程及效果分析——以“材料成形原理”課程為例
(一)學生特征分析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為了構建互動式教學,首先對教學班的學生特征進行了簡單調(diào)查,主要從年級、年齡、人數(shù)、心理特征、預備知識、學習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以反饋于課程的教學準備工作。表1所示為正常教學班的學生特征分析結果,表明:剛剛步入大三年級的本科生,由于尚未接觸過專業(yè)實踐,因此對“材料成形原理”課程的認知度較低,很多同學還不清楚材料成形工藝及其原理在工程、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顯然,在掌握了學生的特征后,將直接有利于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進型設計,從而促進課程教學效果。
(二)課程教案改進
教案是教學實施過程的指導性綱領。在傳統(tǒng)的教案設計中,僅僅羅列了知識點;教師按照教案,按部就班的講解,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意愿、理解程度。更何況,當今我們面對的是95后的學生,他們從小就接觸很多新媒體及網(wǎng)絡,因此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講授,是較難接受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為了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必須對教案深入改進,以體現(xiàn)更多的互動成分,例如專題演講教學、分組辯論教學、集體討論教學、教學軟件交互教學等[5]。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首先必須考慮的是設法提升學生的興趣。基于前文的學生特征分析,在改進的教案中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案例、預設了一定的問題,以增加互動的趣味性。表2所示為其中某節(jié)課(屈服準則)的教案要點。可以看出,在該堂課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圍繞“屈服準則”這一知識點,預留了適當?shù)幕迎h(huán)節(jié):(1)在知識點的提出(導入)階段,由于增加了案例視頻,使得同學們帶著對生產(chǎn)實踐問題的好奇,聚精會神地觀看學習視頻內(nèi)容,有利于接下來知識的正式講解;(2)在知識點的內(nèi)涵講解階段,及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3)在知識的應用階段,提出問題并將同學進行分組,要求小組進行討論并各派1名代表進行解答,并對積極討論、積極解答問題的同學的平時分數(shù)進行酌情合理加分。
(三)教學的實施及效果分析
按照改進后的課程教案,實施了一個學期的課程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征呈現(xiàn)明顯轉變;一個積極的反饋是,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分數(shù)和期末考試分數(shù)均呈現(xiàn)了更合理的正態(tài)分布,也體現(xiàn)了持續(xù)改進的思想。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知識變得有趣”“愿意參與到互動中”“學習效果得到了增強”;尤其是,以最大深度參與討論的那部分學生,將來可能依然會對課程知識記憶猶新。
三、結語
高等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對大學教師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是契合新要求以改善教學質量的重要一步。筆者將互動式教學理念引入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材料成形原理”的課堂,實踐表明:在不影響課程目標及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并積極改進教案及課件(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注重討論效果、做好評價反饋),能有效促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深度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形成與教師的良好互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S].2018.
[2]俞漢清,陳金德.金屬塑性成形原理[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
[3]朱熠民,楊振國.教學相長,與時俱進——交互式教學在材料科學導論課程中的實踐與改革[J].大學教育,2017(11):4-7.
[4]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科學出版社,2016.
[5]張芬,宋亮,曹梅青.《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案例互動引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山東化工,2019,48(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