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銀玨
摘? 要:經(jīng)過了教學的逐步改革,核心素質的理念也在漸漸地走進了高中歷史課堂,變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所被人重視的教學重點。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之下,若是想要更加輕易地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教師就必須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理念,增強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7-0103-01
1.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
學生通過學習歷史逐漸積累的歷史基本知識、基本能力、情感價值觀以及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一定綜合性的學科特性稱為歷史核心素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大致上由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幾個方面組成。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之中,教學的重點應結合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幾個方面,通過分析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在教學之中不斷滲透引導,從而改變教學的現(xiàn)況教學的有效性。經(jīng)過教師全面地指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2.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
(1)問題導向教學法,在自主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自主探究學習法與其它方法比較而言是一種略有成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一種方法,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有效地凸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斷地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深入,掌握問題的求證方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較,這種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促進了學生學習思維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有關于抗日戰(zhàn)爭部分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在課前先提出探究問題,讓小組成員們相互進行討論探索,尋找答案:一是日本為什么要侵略中國?二是面對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中華民族的抗日政策是什么?三是抗日戰(zhàn)爭為什么會取得勝利?
在問題導向中,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nèi)涵,學生在針對問題的探討的過程之中,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也隨之得到了顯著提升。
(2)融入情境教學法,強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博大精深,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歷史傳承,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與真實情境相結合引導教學。在情境教學之中,同學們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知識的內(nèi)容,讓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對知識有著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感受。為了更加高質量地開展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的手段,以視頻引導或者是圖片引導的形式,與教師的輔助相結合,使學生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之下,情感得到共鳴。并且情境教學法還可以渲染歷史氛圍,讓學生不僅僅能夠學習歷史知識,還可以感悟著其中的真諦以及蘊含的歷史規(guī)律。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歷史事實形成一種全新的認知,緊接著學生便會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學科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講解祖國統(tǒng)一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新科技技術多媒體教學以及iPad等等為同學展示《鄉(xiāng)愁》來直觀地表達兩岸分離的痛苦之情。通過讓學生身臨其境之中,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與之產(chǎn)生共鳴,讓同學們認識到歷史的奧妙之處,讓同學們更加專注地聽教師講課。同時,學習的積極性和歷史的感悟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3)拓展式教學引導,拓寬學生的知識體系
歷史教材畢竟是一成不變的,其中的內(nèi)容更是精挑細選才被納入教材中的,有限的教材模式導致歷史教材里的表述是比較凝練的且具有概括性的,所以僅僅通過這些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大多數(shù)都是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共同引導,很少通過素材進行拓展,這一舉措直接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以及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所以,為了通過核心素養(yǎng)來引導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我們需要結合知識所蘊含的歷史故事以及帶給我們深刻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刻理解以及加強學生自主能力。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以及視野,激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例如,當教師在進行十一屆三中全會部分知識內(nèi)容講解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讓學生自主思考這一事件對中國未來發(fā)展走向的影響,讓學生們相互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教師拓展這一部分的知識內(nèi)容讓同學們更加全面地學習這部分知識,從而讓自身的知識體系得到完善。在教師豐富知識的引導之下,不僅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體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4)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落實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之中,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在目前看來,很多的教學課程都是由教師自己來講,學生以記、聽為主。同時,教師在枯燥的講課的過程中無法帶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勁頭,以至于學生無法對這一學科產(chǎn)生熱情。最終,學生的學習進度緩慢,成績不理想。而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之下,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必須得到改變。老師少講,盡可能留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同時老師在一旁指導,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次數(shù),這一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小結
核心素養(yǎng)觀念的提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之中,可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露萍.芻議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J].科學咨詢,2019(02):121
[2]傅紀丹.核心素養(yǎng)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四部曲”[J].文教資料,2018(09):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