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霞
摘?要: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其中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小實驗既有利于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對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實驗?興趣?自主性?動手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它的規(guī)律都是通過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觀察和在實驗的基礎上,認真思考總結得來的。我們無論是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guī)律,還是引導學生學習物理概念,都離不開物理實驗。
初中物理課標指出:“初中物理教學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進行演示和教學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必要基礎?!?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了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初中學生學習物理處于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重視小實驗的教學,既有利于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對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上小實驗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讓課題引入“活”起來
教師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訓練,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小實驗來導入新課,其好處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引起興趣,明確探知的目的和方向,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實驗技能。設計一些小實驗,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引入情景之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出學生渴望學習的欲望。例如:進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教學中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教師讓學生在提前準備好的鼓面上放置輕質的泡沫小球,用力敲擊鼓面會發(fā)現五顏六色的小球在“跳舞”;讓學生彈奏吉他,撥動琴弦,導入聲音的特征。
二、讓學生“畏學、厭學”轉變?yōu)椤皹穼W、趣學”
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制作的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學習欲望高漲。小制作小實驗,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去制作小實驗,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對教師所講授內容的學習,又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收集利用日常的用具能夠設計制作許多小實驗教具。如:1、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讓學生準備好氣球,點滴管和水,利用吹起來的氣球與頭發(fā)摩擦后,去靠近點滴管中留下的細水流,會發(fā)現水流路徑彎了。2、利用學生親手折的紙船研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利用廢舊的紙杯飲料瓶做覆杯實驗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教具,生動的實驗現象,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畏學、厭學”情緒。真正做到了學生自身的“樂學、趣學”。
三、讓學生成為“主體”
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動腦、交流、討論過程中體驗并構建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形式,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并突出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貫穿了發(fā)展能力、提高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從而更容易達到“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的雙收的良好效果。課堂中的“教”是教師做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那么“學”就是要求學生要把接收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轉化為能力。從小實驗的開始設計制作,到演示現象總結規(guī)律,都是學生親自通過耳聽、眼觀、思考、操作來完成的,真正地發(fā)揮了其“主體”的作用。如:學習導體和絕緣體時,讓學生親手利用事先準備好的鉛筆芯、木棍、塑料板等物質接通電路,看小燈是否會發(fā)光,通過實驗現象學生認識到了導體和絕緣體的區(qū)別。這是在實驗中總結,能力在實踐中提高,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觀察實驗動手動腦,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基本素質。
四、讓學生“動”起來
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fā)現很多學生理論性強,但動手能力差,原因是因為部分學生缺乏自信,一部分學生是對實驗畏懼,認為實驗器材貴重,擔心弄壞。當他們發(fā)現有的小實驗器材來源于我們的生活用品,還有一些廢舊物品時,他們就敢于動手去做。做錯了,做壞了,還可以重復做,通過這些小實驗讓他們敢于動手,增強了自信。例如:“小瓶吞蛋”實驗,點燃浸過酒精的棉花投入瓶內,把一只剝了殼的雞蛋堵住瓶口,火焰熄滅后,雞蛋會被壓入了瓶中(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還可以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瓶瓶罐罐當儀器,用易拉罐制作簡單的小孔成像實驗儀器,觀察小孔成像的情況。通過這些小實驗,既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五、讓學習難度降低,鞏固知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問題。有時想不明白就會產生畏懼,厭學情緒,影響學習效果,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小實驗應用的都是物理的相關知識,可以通過小實驗來解決,指導學生做小實驗。學生學習液化這一節(jié)內容后,讓其觀察冬天在爐子上燉菜的時候,火焰熄滅前后會出現兩種現象,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認真觀察熄火前后白氣的多少,得到熄火后瞬間白氣多的結論。學生通過馬德保半球實驗,知道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而可分析理解,塑料掛鉤壓在墻上,墨水被吸進鋼筆里,人的呼吸等。通過對小實驗的制作、討論、改進和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與學的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充分發(fā)揮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能夠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其主體性,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辛德華.農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才智,2008,(24).2007,(06).
[2]湯君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的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8,(8).
[3]譽長雄,運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J].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18).
[4]林峰,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