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麗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對于學習初中物理的興趣?如何改善教學方式以適應現有的教學體系?這些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難題。教師應善于利用物理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體現在教案的編寫和課上學生意愿的揣摩,根據學生想要的教學方式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改善。教師還應該多多利用物理實驗室資源,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興趣
初中物理,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有一個了解,為高中物理的教學打下基礎,便于高中物理進行深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備解決一些物理問題的能力。解決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其關鍵還是在于教師而非學生。學生能夠做到的僅僅是課上認真聽講,而對于知識的理解主要還是取決于教師的講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灌輸,還要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在下節(jié)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簡單復習。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以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物理學習,而不是將物理學習當作一種負擔。
一、做好課前教案的編寫
教案是整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濃縮,精心準備課前教案,對于構建高效物理教學課堂具有重要意義。教案的準備要基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理解能力,課堂練習題的難易程度也要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能夠有較好的理解。在做教案的過程中教師要標記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進行講解,同時在重點難點部分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力圖讓全部同學都理解。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或者之前已經講過的知識,可以一筆帶過或者簡單講解回顧一下,不宜浪費太多時間。物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一般也是基于公式。對于一些學生尚未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下進行講解,推導公式等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或者在課堂的開始階段講解,不要在中間穿插,盡量讓整節(jié)課由一個知識點貫穿,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這部分物理知識的理解,不會造成知識偏移。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初中物理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伴隨著許多實驗,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光的反射”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實驗來表明一下光的反射現象的存在。讓學生拿出小鏡子或者鋼筆,塑料尺子,對準太陽光,讓他們觀察光的反射亮斑,證實光的反射。學生在發(fā)現光的反射現象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拿出一張紙,對準光線,看看現象如何?;蛘哒f讓學生看看桌子為什么反射沒有那么刺眼,從而引出“漫反射”概念,促進學生思考。將學生的關注點轉移到“光的反射”中,從而逐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
三、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物理科學結果、公式的得出往往需要大量的實驗支持。學生目前的學習理論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先人大量的實驗才驗證出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物理過程中,要注重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即將物理實驗與物理知識相結合。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路問題。學生不僅要學會電路圖繪制,也要懂得真實電路是如何連接的。串聯(lián)是最簡單的連接方式,學生可能很簡單地就連接出來,但是混聯(lián)在電路圖中的表現和在實物連接中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在經過實際的操作后,比如電路的操作,學生會對于電路圖的理解更加透徹,在他們眼中,電路圖不再是一條條線,而是實際電路的投影。
四、初中電學實驗教學策略
(一)深挖理論,情境創(chuàng)設——實驗前的目標確立
1.尋找知識前概念重溫。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對各種電學現象已具備一種原始的認知系統(tǒng)。教師需帶領學生尋找解決新問題的已有知識,結合已有知識和實驗現象深度挖掘實驗課的理論,這是支撐實驗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礎,同時也能發(fā)現原有認知結構的問題,避免學生機械地學習。
2.創(chuàng)設情境項目制驅動。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貼近生活的科學情景,才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實驗設計。用項目制學習來驅動學生持續(xù)性地探究學習。
(二)深究方法,動思結合——實驗中的結論探究
實驗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采用看、算、變、改、試的流程進行方案設計,并在實際操作中對實驗方法進行深度思考,自然生成實驗結論。
1.重走知識啟發(fā)性思維。電學實驗中,教師的關注點不能停留在進行按部就班的實驗教學上,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重走知識形成過程關鍵的那幾步,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感悟,這樣才能讓動手實驗和理論分析充分結合。
2.設計操作新知識生成。電學實驗設計靈活多變、易于發(fā)散,需要把握“安全、可行、精確、簡便”這一原則。教師引導學生深究實驗設計的思維流程,避免操作過程中思維混亂,這樣才能輔助學生自主實驗生成新知識。
3.歸納總結思辨力提高。電學知識是由實驗總結而來,避免實驗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死記硬背,需引導學生從隱性知識中獲取顯性知識,從“變化量”中找“不變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習物理,不應該局限在知識上,也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電路一章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改裝電流表或電壓表。實際上歐姆表的形成基于電流表和電壓表,學生只要知道什么與電流、電壓有關,便能夠很輕易地進行創(chuàng)新,如將電流表或電壓表改裝成油壓表的方法。
六、結語
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然后再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熱愛物理學習,培養(yǎng)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佰琪.關于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