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科
摘 要 本文結合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的特點,就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采購工作的控制要點進行了探討,對做好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的采購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工程總承包;海外;采購管理
1簡述
為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戰(zhàn)略,二十一世紀初,我國企業(yè)積極進軍海外工程總承包市場。而后隨著“絲路基金”“亞投行”的設立及“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推進,給我國企業(yè)進軍海外工程總承包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我國工程建設領域企業(yè)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逐步增大。
目前我國企業(yè)在海外承擔的工程項目多是采用工程總承包的模式,這種建設模式主要運用于石油、化工、加工制造、供水、交通運輸、電力等技術復雜、投資巨大、設備采購量眾多、管理難度大的領域,是當前國際工程承包中一種被普遍采用的承包模式。
采購工作貫穿于工程總承包項目實施的全過程,是項目成本、進度、質量控制的重要方面。本文結合筆者所在企業(yè)海外電站工程總承包項目實施的經驗,就如何做好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的采購工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2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采購控制要點
工程總承包項目采購管理貫穿于整個項目建設周期,是項目投資控制的重點。海外電站項目采購費約占整個總承包合同價款的50%左右,采購管理做得好壞,對項目成本、進度、質量等方面影響巨大。
采購工作就是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保證按質、按量、按時以合理的價格和可靠的供貨來源,獲得所需的設備、材料及有關服務[1],以滿足施工階段、調試運行階段的需求,并確保項目建成后質保期內的連續(xù)、穩(wěn)定和安全運行。其主要分為采買、監(jiān)造檢驗及催交、物流運輸、現場物資管理等幾個方面。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的采購工作需要根據海外項目的特點、項目所采用的標準、項目所在國的氣候情況、當地的強制性標準等要求而進行,使采購的設備、材料符合合同要求的標準及性能。
2.1 采購計劃的編制和計劃的動態(tài)調整
(1)海外項目采購計劃的編制要符合以下原則:①根據項目策劃階段對所采購設備進行的分級分檔的設定,確定各級設備是采用進口產品、合資品牌、國產品牌,以此確定采購的分類。②根據項目實施需要,確定設備、材料需要到達施工現場的時間,加上考慮采購周期、運輸時間和預留富裕時間的情況下,確定各設備的采購開始時間,以此制定出各設備、材料詳細的采購計劃。③編制采購計劃時要充分考慮辦理報關、商檢的時間;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國海關到達項目現場的道路、橋梁等是否滿足運輸要求,是否需要進行加固等。
(2)采購計劃的動態(tài)調整。海外項目的施工進度受當地工人的施工效率、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應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發(fā)運計劃,避免設備到貨后長期存放而引起設備性能的下降,在滿足安裝施工需求的情況下,盡可能縮短物資在現場的存儲時間,尤其是電氣類等對防潮要求較高的設備,以降低氣候條件對設備性能的影響。
2.2 采購設備、材料的技術指標及性能應滿足招標文件及合同要求
在正確把握和理解合同及其技術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確定設備、材料的技術指標及性能要求。
(1)在海外項目中,業(yè)主方的文件往往只是給出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容易存在錯誤、遺漏和籠統(tǒng)的表達。因此,在前期設計階段就要對業(yè)主的功能性要求、設計標準和強制性規(guī)范要求理解透徹、熟悉掌握。
(2)對于業(yè)主的功能性要求、當地的強制性標準等,在設備材料采購合同技術規(guī)范書中要進行詳細描述和全面閉合,并通過招標階段的技術澄清、設計聯(lián)絡會、合同條款等讓供應商充分理解和響應,以確保采購的設備材料滿足項目要求。
(3)對于設備出廠技術文件資料的不重視,是國內大多數供應商的通病。在采購合同條款和合同履行中,要重視符合國際工程要求的設備材料隨機文件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在設備出廠交付時要同時審核相關隨機資料。
2.3 設備材料供應商的選擇
供應商的選擇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①從技術上分析供應商對滿足合同約定及當地強制性標準的履約能力,避免個別供應商為了簽訂合同隨意承諾,合同履行時卻不能完全履約。②從財務狀況上,分析供應商交貨期上的履約能力,避免出現供應商因財務問題無法按期交付所有設備的情況出現。③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設備材料,應選擇同等檔次的供應商為發(fā)標對象,避免不同檔次的產品供應商的惡意競爭[1]。
2.4 運輸方式的選擇
海外項目設備材料的運輸方式主要有:雜件貨運輸、集裝箱運輸、航空運輸等。
根據經驗,不同的運輸方式的運輸時間為:集港報關及裝船:7~10天;國內港口到目的地港口:雜件貨運輸60天,集裝箱運輸30~45天;目的地港口清關及內陸運輸到項目現場15天左右。
設備材料運輸方式的選擇應根據項目現場對設備材料需求的緊迫性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并遵循以下原則:
①根據施工進度需求計劃,合理安排運輸方式及發(fā)運批次,在時間富裕的情況下盡量采用費用較低的運輸方式,以降低運輸成本,一般情況下應按計劃采用雜件貨運輸、集裝箱運輸等費用較低的運輸方式;對于急需的關鍵性小件設備可考慮航空運輸。②對超限和有特殊要求設備的運輸,項目部應制定專項運輸方案,并提前對項目所在地國海關到達項目現場的道路、橋梁、涵洞進行調查研究,以確定其是否滿足運輸要求、是否需要進行加固等,若需要加固應提前做出安排。
2.5 監(jiān)造、檢驗及催交
監(jiān)造、檢驗工作是采購合同執(zhí)行工作的一部分,起點為采購合同簽訂生效,終點為設備材料的出廠發(fā)運及協(xié)助現場設備問題處理完畢。
(1)監(jiān)造、檢驗方式。根據設備、材料的重要性劃分催交與檢驗等級,確定催交與檢驗方式和頻度,制定催交與檢驗計劃并組織實施[2],監(jiān)造、檢驗及催交方式分為以下兩種:①駐廠監(jiān)造、檢驗/催交。重大、關鍵設備,及進度已經嚴重滯后的非關鍵設備。駐廠監(jiān)造工程師主要負責檢查供應商執(zhí)行合同的情況、質量體系運行情況,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及關鍵點見證,與廠方協(xié)調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等。②巡檢監(jiān)造。非重大、關鍵設備,采用巡檢監(jiān)造。監(jiān)造工程師根據生產進度、供貨期等,并結合采購計劃、發(fā)運計劃,編制監(jiān)造催交計劃,安排實施巡檢監(jiān)造工作。
(2)監(jiān)造、驗收主要工作。①設計圖紙、文件與技術協(xié)議書要求的差異復核,主要制造工藝與設計技術要求的差異復核。②關鍵原材料和元器件質量文件復核;關鍵零部件和組件的檢驗、試驗報告以及關鍵的工藝試驗報告與檢驗、試驗記錄和復核、見證。③規(guī)定為重要點的設備零、部、組件的加工質量特性參數試驗,工藝過程的監(jiān)視和相關記錄的核對。④檢查完工設備的外觀質量、接口尺寸、油漆、充氮、防護、包裝和裝箱等質量,或相關文件、圖紙和保證措施。⑤清點設備、配件和備品備件,確認供貨范圍完整性。⑥復核合同規(guī)定的交付圖紙、文件、資料、手冊、完工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符合合同要求,杜絕純中文版技術資料。⑦確認包裝、發(fā)運與運輸。⑧簽署見證/驗收文件,或后續(xù)行動計劃。
2.6 倉儲管理
倉儲管理主要包括倉儲規(guī)劃、卸貨、倉儲保管、日常維護、開箱檢驗及發(fā)放領用、資料移交等過程,項目部應在施工現場設置倉儲管理人員,負責現場倉儲管理工作。
①為保證項目現場物資倉儲需求,根據設備材料的存儲條件要求,在前期要對現場倉儲設置進行規(guī)劃,確定封閉倉庫、棚庫及露天堆場的布置位置及建設規(guī)模(結合項目總平面布置圖進行部署)。②根據各種設備的存儲環(huán)境要求,做好設備的定置定位總體規(guī)劃,并事先對各個場地做出詳細的、具體的規(guī)劃,確定存儲場地中各個區(qū)域的劃分、不同類型設備的定置定位存放、通道的位置及吊裝進出通道等。③根據管理規(guī)定,到貨設備在入庫前要進行開箱驗收,對驗收中發(fā)現的問題要詳細記錄、參加驗收各方簽字,并及時聯(lián)系廠家處理,達到驗收條件的,應提出入庫申請,辦理入庫手續(xù),驗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庫[2]。④倉儲管理應建立物資動態(tài)明細臺賬,所有物資應注明貨位、檔案編號和標識碼等;倉儲管理員應登賬并定期核對,使賬物相符。⑤按照規(guī)定做好入庫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⑥物資發(fā)放要嚴格執(zhí)行物資發(fā)放制度,根據批準的領料申請單發(fā)放設備、材料,辦理物資出庫交接手續(xù),杜絕錯發(fā)、漏發(fā)和重發(fā)等錯誤;根據施工組提交的用料計劃,編制出庫計劃,落實搬運機具、人員和場地,保證施工所需,出庫交接手續(xù)要在倉儲管理人員對申領物資和資料復核無誤后由領料人當面簽收;對不符合規(guī)定或沒有正式領料申請單的領料要求,倉儲管理人員要堅決拒絕。⑦按要求進行資料移交。
3結束語
海外項目的采購管理具有不同于國內采購管理的特點,采購工作要結合海外項目的特點,統(tǒng)籌做好采買、運輸、倉儲等各項工作,以達到采購為項目實施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全國一級建造師職業(yè)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第三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16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guī)范:GB/T50358-2017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第1535號[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