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青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李景陽認為“閱讀教學”是“讀文訓練”,是教師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文質兼美的范文,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從而逐步形成語文能力,發(fā)展語文智力,張揚健康個性和塑造健全人格。綜上所述,在語文學科中,閱讀教學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運用閱讀方法感受欣賞文本、獲取知識和情感體驗、培養(yǎng)語文學科能力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學生
一、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師專業(yè)知識缺乏
教師是學生在課堂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專業(yè)知識匱乏,會直接導致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不到應學的語文知識。有的教師沒能與時俱進,思想懈怠,安于現(xiàn)狀,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面黑板”,課堂中“滔滔不絕”的教學狀態(tài),不愿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會做到“精講釋疑”,不會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呆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這就制約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內容隨意性大
有些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號召,過于注重學生對課文的解讀,沒有對學生的解讀作出正確的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曾聽一位老師上《落花生》這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談談“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的理解,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說:“我不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只想做好自己?!苯處熣f:“你很有自己的想法?!苯處煘榱斯膭顚W生的個性張揚沒有對學生的理解作出正確而有針對性的評價,沒能讓學生理解花生默默奉獻的意義。整節(jié)課看起來氣氛挺活躍,但實際上偏離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生沒有獲得應有的語文知識和情感價值認識,教師也沒有收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探討了影響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原因,下面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談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學設計要嚴整完善。一次完善的閱讀教學設計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對教學的評價。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尤為重要,并力求細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落實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越清晰明白,課堂教學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標達成率越高。如《草原》一課教學目標其中一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朗讀才有感情?如第1自然段教學目標:第一句音調稍高,須讀出作者急切心情;第二句速度稍快,須讀出作者激動的心情;第三至第六句語速平緩,須讀出作者慢慢欣賞草原美景時的安靜;第七句語速加快,須讀出作者被美景深深打動的強烈感情。又如第2自然段朗讀前半部分描寫草原遼闊的語句時語速要偏慢,后半部分描寫蒙古同胞迎接遠客的語句語速要加快,音調稍高。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就能讀出作者的感情起伏,自然而然也體會到草原之美。因此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就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三)教學內容要以“打基礎”為主。小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翱鞓纷x書吧”就是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的好路子。生字新詞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礎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一、二年級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三、四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五、六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以詞句為主,引導學生以讀促寫,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比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學生學習了“寇、副、榴、彈、掄、貫”等14個生字,會寫了“日寇、奮戰(zhàn)、斬釘截鐵、滿腔怒火、崎嶇”等20個詞語。然后從詞語遷移到句子,如:“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边@個句子要求學生特別注意加點的關鍵詞語,體會英雄氣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采用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課堂練習中,我就要求學生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一段話,寫完后讓學生展示生生點評、師點評,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四)教學方法要參考教學的情景。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情境而進行選擇。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朗讀法、練習法、激趣法、多媒體展示法等。不同的文章體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授詩歌時主要采用朗讀法,因為詩歌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會加深體會。記敘文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的教學方法很靈活,創(chuàng)設情景,聽說讀寫方法結合,小組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等。散文以朗讀法和講授法為主,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學生不容易捕捉主題。如《匆匆》一課,通過反復誦讀,讀出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我還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閱讀文本時,除了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還要結合學情來授課,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教學評價要有針對性,以“鼓勵”為主。新課改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如《窮人》一課,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問題,從描寫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句子,可以看出桑娜和漁夫是怎樣的人?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他們善良有愛心,有的認為他們樂于助人,有的認為桑娜很有母愛,有的認為桑娜和漁夫具有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貴品質。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在學習中討論,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以鼓勵為主,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總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閱讀文本為依托,分析學情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盡可能在課堂40分鐘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少丹.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003(023):255.
[2]? 劉小蘭.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