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旺
摘 要語文教學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引導學生習得祖國語言文字,促進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文字味;文學味;人文性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5-0159-01
語文教學要教出語文味,要從語言入手,踏踏實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熟練地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那么,“語文味”的內涵是什么呢?
一、文字味
漢字是表意文字,好多漢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一個傳說。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訓詁學知識,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方能游刃有余。賞析語言,從字形釋字義,由字義釋人物,引導學生深刻解讀文本,把握句意。初中階段,積累文言實詞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由于年代久遠,一些漢字在發(fā)展演變中產生了古今異義、詞意引申的現(xiàn)象,造成了學生理解文意的困難。如《隆中對》《惠子相粱》中同時出現(xiàn)的“國”字,就有三種解釋:(1)地勢;(2)地方;(3)京城。教學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對“國”的字義全面的理解,即興進行了講解:“國”的初字是“或”,從甲骨文看,左邊的方框表示“一塊土地”,右邊是“戈”,兩形會意,即持戈守土的意思;到了小篆,在“或”之外加一個框,表示國界,說明國家這個概念與土地相關;今天,國界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問題,守衛(wèi)國土是歷代君王的畢生工作,完成這一事業(yè)怎么會離開戰(zhàn)爭呢?漢字的簡化后,專家用珍貴美好的“玉”代替“守土操戈”的“或”,意思是讓大家像珍愛美玉一樣珍愛自己的國家。這樣講解后,學生就會明白“國”字始終與“土地”有關,便于理解以上的三種解釋。又如《出師表》中的“兵甲已足”的“兵”,本意是武器,是個象形字,像一個人雙手舉著鋒利斧頭(斤),后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对狸枠怯洝分小鄙锄t翔集的“集”,本意是鳥落在樹上,引申為集合,人們在短時間聚集在一起。在課堂教學中,像《木蘭詩》中“旦辭爺娘去”的“旦”,《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朝服衣冠”的“朝”,《短歌行》中“青青子衿”的額“青”等,筆者都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了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鮮明的印象。學生記憶深刻,能全面理解把握字義,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文學味
語文新課標指出,初中階段要初步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文學熏陶和藝術啟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語文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文學味。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有的意境純美,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有的結構完美,布局嚴謹,首尾照應;有的修辭手法運用出彩,文章文采斐然,形象生動;有的場景逼真,描寫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有的敘事嚴密,順敘、倒敘、插敘方法結合使用,行文流暢跌宕,語言感染力強,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文學熏陶、點燃學生文學才華的好材料。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學形象的藝術美,提高他們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如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中,作者通過三十年后回故鄉(xiāng)對中年閏土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與少年閏土形成鮮明的對比,刻畫了一個精神麻木、生活貧困的農民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禮教和殘酷的封建剝削的批判和控訴。又如《望江南》中,詩人著力描繪了一幅“思婦望江圖”,通過江水、余暉、望江樓、千帆、白萍洲等景物,刻畫了一幅夕陽斜照、江水悠悠、思婦久久站立、伸頸遠眺的藝術畫面,襯托出思婦內心的痛苦和絕望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寫了哪些景物,景物和情感的有什么關系,輔助以多媒體演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法,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思婦情感專一真摯的藝術形象。又如陶淵明的《飲酒》的意境非常,蔥郁的南山、盛開的菊花、傍晚的云氣、飛歸的倦鳥,詩作展現(xiàn)了一幅恬淡自然的鄉(xiāng)村晚景圖。詩人愛菊,追求隱逸,一個“望”字,寓有意與無意,把詩人歸隱田園、熱愛自由的情懷活脫脫地表現(xiàn)出來。教學時,調動學生積極想象,由景及情,感受作者營造的美妙意境,領會詩的主旨。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咀嚼詩的韻味,增補詩中沒有直接表現(xiàn)的內容,要抓住這些“美”的元素,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文學熏陶,啟迪學生的文學才思。
三、人文味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語文教材上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心選擇的,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教師要明白,語文課以語言文字符號為載體,在聽、說、讀、寫訓練中承擔著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責任,關注學生精神成長,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必然是語文教學的任務。在探究文本時,給孩子心靈的滋養(yǎng)和人生命題的理性指導,這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例如,《散步》一文,“我”的兒子的一句話點出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前面是兒子背母親,后面是媽媽背兒子。教學時,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我”背母親是孝,母親背兒子是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媒體展示這幅動人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其中蘊含的濃濃的人情味,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教育,傳承中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