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頌榮
摘? 要: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yè)核心課程,對學生工程創(chuàng)新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該文在分析在線課堂與討論式教學的利弊基礎上,針對該課程課時少、教學內容多而抽象難懂的問題,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 結合在線課堂和討論式教學及實訓教學,揚長避短,互相補充,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應用型本科?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5(c)-0171-02
根據(jù)歐美國家統(tǒng)計,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的汽車市場中,50%~60%的利潤是從服務中產生的。據(jù)統(tǒng)計,至2019年6月人均保有量突破179輛,因此,我國需要大量的汽車后市場服務人才。目前大多數(shù)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了汽車服務工程專業(yè)。該旨在培養(yǎng)掌握汽車運用技術與理論,熟悉相關法律法規(guī),能勝任汽車信息服務,車輛事故鑒定與定損,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等方面管理和技術工作,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相比學術型人才,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具備更寬廣的知識視野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知識和技術的實用性和綜合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而《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yè)核心課程。隨著汽車電子化時代的到來,該課程對學生工程創(chuàng)新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重要。但該課程教學內容多而抽象難懂,教學學時少,教學難度十分大,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出
1.1 在線課堂利弊分析
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展示了豐富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且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教學,實現(xiàn)無限次的重放,給學生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教學保障。但單純的、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對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能力有限,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填鴨式教學模式[2]。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程涉及內容多且復雜,尤其是對于自學能力較差,自控力較低的學生,單純的線上教學很難保證教學效果。
1.2 討論式利弊分析
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的開放課堂,該方法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充分調到學習者的積極性,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3];討論式教學法恰好能彌補在線課堂師生缺乏溝通,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等問題。該方法在歐美等國家高校深受歡迎,但是不太適合我國高校實情。因為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學生多,教師少的狀況,尤其是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生師比明顯過高,導致單純的討論式教學很難開展。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提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程開展教學改革,旨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興趣和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
2? 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2.1 課前學情分析
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先修課程有《電工電子技術》《汽車構造》等專業(yè)基礎課程,因此,為了解學生知識結構和知識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在上新課之前一周,進行學情分析。教師可以設計包括該課程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的大測試,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進行梳理和回顧。
2.2 教學計劃調整
汽車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原有的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不能跟上現(xiàn)代汽車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地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材內容,對很少使用的電器或電子控制裝置只做簡略的介紹,增加電子控制制動力分配、電動助力轉向、電動汽車的全時四輪驅動等內容。并且改革原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孤立開設的方式,將理論和實訓融合在一起進行線下討論教學。
2.3 基于國家精品課程的線上教學設計
筆者學?!镀囯娖髋c電子技術》課程為壓縮為只有32學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們MOOC官網(wǎng)上精選國家精品課程作為在線教學資源。在中國大學MOOC精品課程網(wǎng)站搜索該課程,有湖南大學《汽車電子技術》、黃河交通學院《汽車電器》、金陵學院《汽車電器》以及江蘇理工大學《汽車發(fā)動機管理系統(tǒng)》。湖南大學的課程主要針對車輛工程專業(yè),側重理論知識的內容。黃河交通學院《汽車電器》側重知識應用知識,通過比較,我們選擇了黃河交通學院《汽車電器》第一章至第八章,包括電源系統(tǒng)、起動系統(tǒng)、點火系統(tǒng)、儀表及信號、照明與信號系統(tǒng)等,以及江蘇理工大學《汽車發(fā)動機管理系統(tǒng)》,作為線上課程。在每一章上課之前,教師以思考題的形式設計任務點,布置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并完成在線檢測。同時,對于難點內容,開展課堂精講,讓學生理解透徹。
2.4 線下討論與實訓結合的教學設計
在線上教學和課堂精講重點知識完成后,教師設計一些討論問題,讓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討論,設計方案并驗證方案。比如,講授發(fā)動機起動系統(tǒng),點火系統(tǒng)理論知識后,教師可將起動機故障檢測,點火系統(tǒng)檢測以項目的形式設計為討論主題,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帶學生在實訓室開展討論式教學,各學習小組分頭設計檢測方案并利用儀器儀表驗證方案。在這個過程中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程應用能力。
2.5 多元化考核方式
同時,需要改革傳統(tǒng)的考試成績評定方法,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強調學習過程與多元評價。具體為:考勤占10%,線上檢測成績占比30%,線下討論及和實訓任務完成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30%。這樣的考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與討論,并在團隊協(xié)作中共同進步,提升學習效果,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3? 結語
針對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時少任務重,該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對我院2017級汽車服務工程學生進行改革試點。對31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94%的學生認為這個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了學習興趣,有利于理解復雜的理論。相比傳統(tǒng)純粹的教學,混合式課堂到課率大幅提升為99.8%,期末成績評定不及格人數(shù)僅1人,相比以往教學模式,不及格率大幅下降。通過調查表明,課程學習之后有8位同學表示有興趣去參加明年的大學生電子技術設計大賽可見學生學習熱情,創(chuàng)新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師生課堂互動、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越來越密切,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開展因材施教,引領和塑造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當然,由于我們實施的混合式教學時間短,還需要不斷完善,比如,需要建設與之適應的自主教材,并在條件成熟、師資力量雄厚之時,考慮根據(j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建設在線獨具特色的教學網(wǎng)站,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會新.面向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評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7,9(39):57-58.
[2] 陶宇煒,陶依洋,謝愛娟.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2019(19):49-52.
[3] 徐蘭英,尹子民,劉曉偉.基于討論式教學法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討[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