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好
【摘 要】 在現代教育中,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教育設施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總體水平上都低于城鎮(zhèn)小學,所以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的小學教育顯得格外重要。在農村小學義務教育中,有效閱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要指導學生的閱讀習慣,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再次表明了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從單篇文章閱讀到多篇文章閱讀,再到整本書的閱讀,不斷總結閱讀方法,提升個人能力。
【關鍵詞】 農村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
筆者長期從事農村教育事業(yè),深知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難點重點。農村小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家中只有爺爺奶奶照顧,留在農村的父母又大多文化水平低下,對閱讀也不夠重視,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家長認為做題比閱讀更加重要,不會主動給學生購買圖書,生怕學生影響學業(yè);加之農村小學生放學貪玩,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閱讀能力還停留在簡單的識字閱讀上,更別說是整本書閱讀了。本文將簡單闡述農村小學整本閱讀的開展意義,再提出其指導方法,以便更好地提升閱讀效果。
一、農村小學整本書閱讀開展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閱讀教學已經受到了各小學的重視。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農村教學中,不能僅局限于課文內容的閱讀,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局限性,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已經不能很好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了,而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可以讓學生在書中更好感知世界,豐富其自身情感,并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教師可以整本閱讀指導為主,穿插群文閱讀和經典朗誦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此來達到農村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目標。
二、農村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
1.從學生興趣開始
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而興趣就是驅使學生學習的人。由于農村小學生大多對閱讀書籍不感興趣,導致閱讀能力較弱,所以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選擇符合學生年齡段、讓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只要書中的內容積極健康,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先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學生閱讀時,教師也可對書中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能堅持將整本書看完,并在閱讀結束后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可防止學生在閱讀中半途而廢或是不夠認真。在后期,教師可以挑選一些略高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書,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品味和閱讀能力。同時,為了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也可將自己喜歡或是學生喜歡的趣文,在學生面前進行有聲有色的朗讀,要帶有情感地去朗讀,引導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一定要帶著學生一同進行優(yōu)秀句段的賞析,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文章的趣味和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
現在大多農村課堂教學設施依然落后于城鎮(zhèn)小學,但相比與十幾年前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也有新建的教學樓和簡單的電子教學設備。在硬件設施不能改變的情況下,教師需要營造一個書香校園的氛圍。例如在學校開辟一個小小的圖書室,在教師、樓道和操場上布置一些名人名言以及國學典故等標識,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生的閱讀意識,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另外語文教師可以每周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能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書籍中的優(yōu)美詞句,還可以進行一些閱讀主題的延伸活動,例如閱讀公開課、朗誦大賽、故事比賽等,雖然硬件設施我們不能很快進行改變,但軟件設施我們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像這樣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營造出來的閱讀氛圍,能夠很好地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
3.扎實的基本功
想要有效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教師要先指導學生打好扎實的基本功,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并且準確理解詞意,加強字、句、詞的基本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運用詞語,從內到外地讀懂書籍的思想內容以及層次結構。教師在課前要深入鉆研課堂內容,既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還要讓學生進行準確表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由于農村小學生閱讀方面還有理解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課文進行延伸,推薦適合學生的課外書,讓學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的閱讀,并且課外書的閱讀能讓學生具有新鮮感和好奇心,例如《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篇文章是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序,那么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城南舊事》這本書,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在經濟條件不允許時,可以采用三四人一本書,書本不厚,高年級學生看的速度也不會太慢。在規(guī)定時間看完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一起探討書中有意義的句段,分享自己閱讀完整本書的感想,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
4.家校聯合
當代教育,教師已經不能單獨解決所有迫切的教育問題了,需要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并且要支持、鼓勵學生。說到底,家長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在影響著學生,所以家庭的學習教育狀況往往影響著孩子的校園學習情況和健康成長。其實農村家庭的父母也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好的成績和好的生活習慣,但是他們因為經濟問題、負擔過重或是自身文化水平過低,無法給孩子進行輔導,甚至不能陪伴孩子一同學習、成長?;诖耍覀冞€是希望家長能抽出一點點時間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總結學生在學校和在家的個人情況,在家中能起到監(jiān)督學生的作用,并且支持教師的工作,讓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自我學習能力。
農村小學的閱讀教學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在提高學生閱讀品味和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思賢.農村小學整本書閱讀的開展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108.
[2]林其淵.農村小學整本書閱讀的開展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