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政課提出的要求為基礎,在當前媒介融合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通過分析高校思政課教育調查方式存在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從以傳統(tǒng)方式了解學生、師生共同推進校際問答、師生團隊共同升華理論三個方面完成該項活動。該活動的普及有利于探索高校校際教學團隊運行新模式,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與時俱進,能夠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活動提供重要依據(jù)。
【關鍵詞】“隔空問卷法” ?思想政治教育 ?與時俱進
【課題項目】鄭州大學教改項目,項目名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課后“反芻”基本程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77-0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調查方式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目前媒介融合迅速發(fā)展,但各高校處理、分析大數(shù)據(jù)的條件并不成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以調查問卷方式搜集數(shù)據(jù)依然是分析當代大學生特點、態(tài)度、行為的主要渠道。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調查問卷普遍存在內容模式化、分析公式化、設計形式化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調查對象多元化發(fā)展與調查者個體化單兵作戰(zhàn)并存、大數(shù)據(jù)庫不斷充實與缺乏分析非結構性數(shù)據(jù)的能力并存、網(wǎng)絡渠道日新月異與調查者使用新媒介能力有待提升并存。因此在媒體融合帶來多元化、分眾化、精準化、大數(shù)據(jù)的今天,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調查方法,改善現(xiàn)有調查狀況勢在必行。
二、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的具體內容及實施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其中“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tǒng)一”不僅強調了解學生、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調查方式的改進提供了新思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問卷,以網(wǎng)絡為平臺推廣問卷。高校校際“隔空問卷”調查方式正是在此基礎上,以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核心,將新媒介優(yōu)勢與當今高校師生特點相結合,以新媒介為平臺,以高校教師為主導,以高校學生為主體,以高校師生之間相互問答為基本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并對此問卷進行“波紋式”推進,逐步擴大調查范圍,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以期展現(xiàn)當今高校師生真實的生活情況、思想動態(tài)。
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推進:
(一)以傳統(tǒng)方式了解學生
深入了解當今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征及需求。主要包括大學生目前使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狀況;學生與家庭、高校、社會之間的關系狀況;學生對目前高校生活的態(tài)度等內容。這是教師團隊篩選問答內容、設置調查問卷活動的基礎。
此階段工作資料的搜集主要依靠以下三個途徑:1.組織課堂教學。即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加強與學生的相互交流。如在布置作業(yè)、組織學生研討、教學互動、試卷考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逐步深入地了解各專業(yè)各年級大學生在認知、學識、個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情況,對課程的意見、建議和期望。以此作為篩選問卷內容的現(xiàn)實依據(jù)。2.參與課外活動。高校教師在課余時間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各類活動,了解學生特點,把握新時期大學生交流方式,密切師生關系,縮短心理距離,并以此為基礎,認真組織課后的教學評價活動,重視學生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交流模式化解學生的疑慮,使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3.師生座談會。要結合學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和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確定貼近生活、師生共同關注、有利于深入淺出的理解理論的座談主題,并在座談過程中時刻關注師生狀態(tài)。
(二)師生共同推進校際問答
校際問答環(huán)節(jié),即在不同高校學生之間互相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對問卷的“問、答”設置進行基礎性資料搜集。此階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以學生為主體:首先由學生代表組建學生團隊,對問答資料進行搜集以及第一次歸納、篩選;其次由學生團隊對所選問題進行歸類、細化,完善所選問題及其答案。2.以教師為主導:首先由教師團隊作為把關人及活動“鏈接”,對各校提問進行二次篩選,分類歸納,便于各校師生進行答題;其次教師團隊針對各校師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形成調查問卷;最后將調查問卷公布于微信公眾號,并組織較大范圍學生進行回答。
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基于兩方面目標:1.篩選有效問答。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之上,對學生間的問答依據(jù)真實性、趣味性、群體性三方面進行有效篩選;2.形成有效問卷。此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對問答情況細致分類,以當前學生的閱讀習慣為基礎,設置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分類分批公布于微信公眾號。
(三)師生團隊共同升華理論
針對微信公眾號投票程序所得數(shù)據(jù),同時依據(jù)教師團隊前期掌握的定性資料,對高校校際“隔空問答”調查方式所得資料進行定性分析,針對學生提問的數(shù)量、方向、內容以及回答的態(tài)度、興趣、新穎度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形成調查報告。
此階段工作重點:1.通過教師“背靠背”備課:首先找亮點:針對高校師生問答情況發(fā)掘是否有之前未預計到的“亮點”篩選問題。其次找異點:針對與預期不同或相反的問答情況,分析原因。最后找共同點:通過共同點發(fā)掘當今高校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2.通過教師團隊與學生團隊集體備課、分組備課,集體討論。前后對比獲取有效數(shù)據(jù),完成最終的問卷分析。
三、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與時俱進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重大任務。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也不例外,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的普及為高校思政課調查方式與多媒體的融合發(fā)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實踐方式。
(二)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活動提供重要依據(jù)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在全國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tǒng)一”,這點明教育對象的重要性。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真正以學生“想知道的問題”入手,由學生自主推動調查進程,最終形成的分析報告,將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活動提供重要依據(jù)。
(三)探索高校校際教學團隊運行新模式
目前高校思政課校際教學團隊的運行以教師為主體,即建立在備課、授課的基礎上。高校校際“隔空問卷法”在運行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以高校教師為鏈接,有效聯(lián)動各校師生,此模式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技能,也因其“時代性”而易于為大學生接受并積極參與。
作者簡介:
周榮方,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