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芹
[摘 要]在互動中促進學生的語感成長,這是最為普遍的教學認知。教師要在互動話題、互動形式、互動引導、互動訓練等方面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以成功啟動學生的語感思維、語感體驗,促進學生語感個性的成長。語感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指標,教師以此展開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實踐,勢必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成長動力。
[關鍵詞]語感;創(chuàng)新;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19-0045-02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最為常見的交流形式,這些互動交流機會為學生的語感成長提供了豐富動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精選互動話題、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優(yōu)化互動引導、延伸互動訓練,以成功啟動學生的語感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感體驗,幫助學生筑牢良好的語感基礎。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和體驗,是語言運用的基本能力體現(xiàn),教師從語感角度展開教學發(fā)動,能夠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提供助力。
一、精選互動話題,啟動學生語感思維
精選互動話題可以為學生的交流創(chuàng)造契機,學生在多重互動交流中自然歷練語感,這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常用的方法。在話題選擇和設計時,教師需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話題的趣味性、啟迪性,讓學生自然進入話題交流之中,達成訓練目標。
例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教師為學生投放了閱讀話題:作者要給讀者講述一個什么道理呢?你能夠找到哪些語句?文章構建時進行了詳略處理,你知道哪一部分是重點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設計展開互動討論,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起來。在討論交流后,學生紛紛設計出個性化的語言,對落花生進行了重點描述:“課文通過寫落花生的貌不出眾,折射出做有用的人這個生活道理。”“作者寫種花生等環(huán)節(jié)是略寫,到了吃花生時,則重點對花生的特點進行討論,采用了詳寫的方法?!薄?/p>
教師為學生投放互動話題,引導學生展開文本探究,特別是發(fā)動學生對落花生進行個性形容,用一句話展開概述,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語感訓練的機會。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能夠對花生的屬性展開凝練性歸結,這對其語感的成長形成了助力。
二、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提升學生語感體驗
創(chuàng)新互動交流形式,教師需要對制約互動交流的因素展開梳理和分析,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出設計。集體討論已經不能給學生帶來心理觸動,教師不妨給學生投放課堂辯論、課堂演繹、閱讀質疑、知識競答、游戲競賽、角色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會、主題發(fā)言、主題演講、口頭作文等互動形式,這些都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沖擊,能夠促進學生語感的逐漸形成。
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投放了爭議性話題:課文重點介紹了最為普通的搭石。有人說,這些搭石連接了鄉(xiāng)情,自然有著不同一般的內涵。有人認為,這些搭石只是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如果說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鄉(xiāng)情,有些牽強了。你贊同哪一種觀點呢?學生紛紛站隊,并自發(fā)展開了爭辯。教師進行引導:辯論中,可以自由發(fā)言,在具體闡述時,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設計,順利進入辯論環(huán)節(jié)?!拔艺J為搭石有特殊含義,不僅給人們帶來便利,還能夠聯(lián)系鄉(xiāng)情,呈現(xiàn)和諧氣氛。”“搭石就是一些過河的石頭,現(xiàn)在都不存在了,難道鄉(xiāng)情就淡薄了嗎?所以,不能過度解讀這些石頭。”教師針對學生的辯論情況,給出一些思維啟示:這些搭石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自然有特殊作用。我們在思考時,需要結合當時的背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搭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課堂辯論話題,讓學生在爭辯過程中形成閱讀認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呈現(xiàn)個性化,這是最為自然的現(xiàn)象。教師給出必要的引導,讓學生產生更多心靈觸動,使學生在對話爭辯中獲得了語感的成長。
三、優(yōu)化互動引導,凸顯學生語感個性
學生對互動交流有更多趨同性,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展開教學設計,以提升語感教學的有效性。在互動話題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互動方式選擇、互動效果評價等方面,教師需要做出更多創(chuàng)新引導,做好篩選和優(yōu)化處理,以提升互動學習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認知基礎。
在教學《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先展開梳理性閱讀,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課文復述活動。學生聽說要自己講述故事內容,都顯得有些緊張,此時教師需要給出必要的指導。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閱讀梳理情況進行監(jiān)控,并給出必要的提示:要復述好課文,需要對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如果有必要,可以先列出一個復述提綱,用一些簡短的話概括復述內容,這樣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研讀,列出了復述提綱。在小組復述展示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圓滿完成復述任務。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課文復述任務,并且在小組內展示,這個互動任務具有更高的挑戰(zhàn)性。在具體操作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為學生提供方法支持,讓學生列出復述提綱,確保了復述的順利開展。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復述任務,并在復述操作過程中獲得了語感成長。
四、延伸互動訓練,促進學生語感成長
延伸互動交流訓練域度,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感成長機會。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為學生投放更多課內外結合的互動訓練任務,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中訓練學生的語感。課外閱讀信息搜集、生活案例解讀、課內外對比閱讀、課本劇創(chuàng)編、讀后感、讀書筆記等都屬于語言學習的訓練形式,也帶有一定的互動性,教師要借助這些訓練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訓練便利條件,讓學生在廣泛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語感基礎。
在教學《牛郎織女(二)》時,教師為學生布設了一個合作讀寫任務:同桌兩個人合作,為牛郎織女續(xù)寫一個故事情節(jié),要與故事有機結合,看哪個組合能夠有更精彩的表現(xiàn)。學生聽說要為這個神話故事寫一個續(xù)集,自然產生了濃厚的參與興趣。學生開始了討論和研究,教師也與學生對話,對學生的創(chuàng)編思路進行調查,并提出一些建議。學生經過一番操作,都能夠順利完成故事續(xù)寫任務。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讓學生參與小組展示,然后由小組推薦,在班級中集體展示。教師再對學生提交的作品進行認真評價,挑選出一些佳作做重點推介。學生的創(chuàng)作角度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可以從幾個角度進行評價。首先是合理性方面,要與上文對接,要體現(xiàn)嚴密的邏輯性;其次是生動性方面,故事要追求靈動性。
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性創(chuàng)編任務,給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學生對這樣的神話故事有特殊情結,為故事增加一個續(xù)集,切準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了豐富的教學助推力。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創(chuàng)編活動之中,自然獲得了語言運用歷練機會,這對其語感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小學生語感基礎還比較弱,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互動機會,讓學生在多重交流中形成語感基礎。精選互動話題、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優(yōu)化互動引導、延伸互動訓練,教師從更多角度展開教學設計和引導,能夠為學生的語感成長提供更多幫助。語感代表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利用多種教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體現(xiàn)了鮮明的教學思想,具有更強針對性。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