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協(xié)福
【摘要】近年來,作文在語文考試當中所占到的分數日漸提高,同時,它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表現。可以將其作為評價學生語文基本素樣的基礎。在相關的教學工作中,老師卻常常感覺到力不從心、教起來費時費力。因此。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授方法,尋求適合的解決路徑。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困境? 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85-02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
1.過時的教學方法
陳舊的教授寫作的方法的弊端在于:過于強調材料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常是將題目以及相關的資料下發(fā)給學生,之后就讓他們自己去隨便寫一下,只要沒有太大的語法問題,就可以蒙混過關。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早已與時代脫軌。它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死氣沉沉。有的學生即使想要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卻不知道應該從什么地方下筆好。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寫作失去感覺是必然的事情。寫作水平一直處于低谷也是很好解釋的了。
2.教學中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過去的寫作模式一直都是非常固定的,它有著固定的套路,壓抑了師生的創(chuàng)新萌芽。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比如說,一次教師讓學生寫作文,題目是:美好的記憶。這本來沒有什么難度的,但是學生卻寫成了流水賬。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本身缺少創(chuàng)新的觀念,找不準寫作的關鍵點,因而寫作水平也無法被提升。
3.學生缺乏積極的態(tài)度
初中生由于處于學習的特殊階段,由小學生向青年轉型的時期,他們渴望自由,討厭被束縛。但是此時教師卻用寫作時的條條框框去約束他們,使得他們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從而失去自身的活力,也讓他們的寫作興趣和能力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二、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
1.改變作文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課余時間要經常去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學生對寫作總是提不起興趣?這是不是只是學生一方面的原因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教師的教學方式在其中也是很大的影響因素之一。學生一旦被發(fā)現提不起寫作的興趣,教師就要及時去調整自己的教法,綜合運用情境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的辦法。讓學生去充分理解和感知自己所接觸到的內容,進而產生興趣,全身心投入寫作學習,也是解決學生不感興趣的根本途徑。
2.提高作文教學的實用性,使學生學以致用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要突出實踐性,它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要讓學生們學會應用,將自己的所學用到實際寫作中去。老師要在習作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將寫作的重點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去體會。文章的開頭要給人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而結尾也不能夠過于潦草。開頭要能抓住人的眼球,才能有讓人繼續(xù)讀下去的愿望。而良好的開端只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開始也必定要有好的結束,初中語文老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寫好結尾部分,這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文章首尾呼應,才能得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分數,切忌開頭很宏大,結尾卻悄無聲息了。所以,老師應該讓學生們練習寫文章的開始和結束,首先,讓學生做好筆記,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他們的寫作水平就會逐步得到提升。教師還可以分析作文的亮點,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例如,閱讀作文材料“一條蜿蜒的河流,向前,向后,迂回,最后才能到達目的地?!睂懸黄笳餍缘淖魑?,學生首先要充分探究主題的象征意義,然后再動筆,這樣才能明白文章的真諦。認識到被寫作的事物應該是先具體,再抽象。由特點上升至符號。緊緊抓住“河流”的特征,以及“去處”也是代表一種符號的,弄清楚他們所表達的含義,引出實現理想的三條途徑。最后抓住文章的深意表面上是寫景,實則是以景喻人。書寫符號特征意義的目的是,為了引出被符號化對象的特征意義。
3.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在作文課上,師生都要注重創(chuàng)新二字。注意透過現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二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只要細致研究就會發(fā)現,其實它們是和諧共生的。華麗的語句的運用可以使得自己的作文獲得高分,而創(chuàng)新點往往也可以使得作文拿到很高的分數。使得閱卷者被深深吸引,教師的教學水平無形之中也得到了肯定。盡管如此,有些學生仍然覺得創(chuàng)新是一個難題。而且對于學生來講也是比較冒險的一件事情,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好創(chuàng)新的程度,否則就會有失分的可能。
教師如果想達到創(chuàng)新拿高分的目的,就應該著力去養(yǎng)成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他們始終有機會接觸新鮮的事物,并且學會變化自己的看待事物的角度,運用新的想法去處理事情。不要用固化的思想去束縛自己。寫出自己的時代語言。寫作時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多讀一些獲獎習作,平時注意積累寫作的素材。使自己獲得清晰的思路。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外尋找寫作的靈感,為自己的作文增添美的色彩。
參考文獻:
[1]宋勝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