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摘要】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引用案例來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其擁有親切、有趣、共鳴性強等特點。將案例教學有效運用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點分析具體案例的能力,還能促使學生通過案例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不妨讓案例教學成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而使之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67-02
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健康心理以及法律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是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品質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案例,一般是社會生活中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學生會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受到道德與法治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shù)陌咐?,從而引導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一、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展開課前預習
有效的預習活動能夠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展開課堂學習活動,從而能夠讓學生收獲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然而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以文字為主的課程,學生單看語言文字的話,很容易會誤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明白了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是到真正的解決問題、分析案例時,學生又開始摸棱兩可。文字性的東西讀出來比較容易,但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運用還是需要花費一番功夫的。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導學案,并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展開案例分析,從而全面提升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例如《班級生活有規(guī)則》,這節(jié)課旨在引導學生知道學校處處有規(guī)則,明白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設計相應的導學案,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展開預習活動。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呈現(xiàn)如下案例:片段一,課間,王明和班級中的幾個同學在二樓樓道間追逐奔跑,速度非???。片段二,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課,王亮偷偷吃從家?guī)淼牧闶?。以上學生的行為對嗎?你有過類似行為嗎?這些行為會有哪些不好的后果呢?學生會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明白兩個片段都是學生不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是不對的,學生的這些不良行為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會給自己以及他人帶來不良影響,等。
二、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突破重難點
教師在備課階段,會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確定好重難點,然后圍繞重難點展開教學活動。如果學生能夠運用知識點對具體的案例展開合情合理的分析,那就說明學生突破了重難點。
例如《歡歡喜喜慶國慶》,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就是國慶節(jié)的由來,國家象征的神圣性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革命先烈的尊敬與感激之情。教師可以結合時事新聞,呈現(xiàn)相應的案例材料,其中既有革命烈士為新中國成立頑強戰(zhàn)斗的信息材料,又有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信息材料,還有香港暴徒侮辱國旗、國徽受到法律制裁的信息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國慶節(jié)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們?yōu)槭裁匆Wo國旗國徽?學生會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認識到革命先烈為新中國成立所做的貢獻,認識到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認識到國旗的象征意義,從而學生就會很好的突破重難點。
三、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展開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課后練習,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又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學生要想很好的完成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后練習,就既需要展開一定的背誦記憶,又需要展開一定的理解運用。
例如《歡歡喜喜慶國慶》,這節(jié)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重要節(jié)日,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意識以及愛國情感。當學生了解到一些革命故事,能夠辨認國家象征,認識到尊重國旗的行為及其重要意義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展開知識點的鞏固。其一是關于革命故事的相關案例,在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為了這一天,很多革命戰(zhàn)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有董存瑞,他為了完成炸掉敵人占據(jù)點的任務,不惜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與敵人共存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董存瑞身上體現(xiàn)的是什么精神?學生還了解哪些革命小故事,學生可以展開寫作分享。其二是尊重國旗的行為及其意義方面的案例,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思考,當校園內正在舉行升旗儀式時,看到國旗冉冉升起的學生應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等。學生會在思考作答中認識到尊重國旗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是一種非常適合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方式。其既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又能夠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不同的案例,并引導學生展開分析討論,從而引導學生在構建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一定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宋儀平.淺談道德與法治課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