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祥
【內容摘要】STEM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主要是通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深化、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并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全面提升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本論文立足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對STEM 教學理念在其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STEM? 初中語文? 教學? 融合
在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手段單一、陳舊、落后,課堂教學過程中溝通時間和機會比較少,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低下,教學評價不夠科學、完善,嚴重制約了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將STEM這一新型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發(fā)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內模式,致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嚴重制約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具體來說,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即:首先,教學理念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機械地、單項地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在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模式下,制約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無法落實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其次,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其身份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緊緊圍繞高考開展教學。在這一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致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最后,教學評價不夠科學。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唯分數(shù)是從,致使教學評價失衡,制約了課堂教學質量①。
二、STEM教學理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將其局限在語文這一學科之內,屬于一種單項的教育模式。而stem教育理念則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多個學科之間的有效綜合,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要求相適應。具體來說,將stem教育理念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查找學習資料、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其次,在stem教育理念下,使得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工具的利用、方法的使用、知識的獲取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和統(tǒng)一,不僅強化了語文這一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也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和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在stem教育理念下,可將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有效的鏈接,進而促使學生在“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②。
三、STEM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策略分析
1.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
在stem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必須要認識到教學情境的重要性,并借助教學情境的導入和引入,使得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把握,并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將語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場景。同時,就語文這一學科來說,受到語文學科特點的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知識傳輸?shù)囊豁椈顒?,必須要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圍烘托中,才能實現(xiàn)高效率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立足于stem教育理念,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文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主題,并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例如,在“濟南的冬天”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就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濟南相關的視頻、圖片,使得學生從視頻中,直接領略到濟南的冬天魅力,進而對文章的內容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作者結合stem教學理念,將濟南的地理位置、氣候、歷史等進行補充,結合多個學科開展教學,使得學生對濟南更加了解,進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2.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思維引導與指導
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在帶領學生進入到一定的教學情境、學習氛圍中之后,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精心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這一問題開展探究學習。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領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完成開放性問題的探究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和拓展,進一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孔乙己”教學過程中,教師就結合課文的內容,給學生設置了三個問題,即:孔乙己的命運是悲慘的,生活的不幸最后設置在哪一個季節(jié)中?孔乙己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孔乙己的死亡揭漏了什么社會現(xiàn)實?通過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等形式開展探究性學習,使得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深化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3.圍繞“實踐鍛煉與制造改進”,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緊緊圍繞“實踐鍛煉與制造改進”進行教學設計、開展課堂教學,進而促使學生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充分借助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料,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其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使其為教學內容所服務,進而促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資料拓展中,完成語文的高質量學習。例如,在“蘇州園林”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基本上都將沒有去過蘇州園林,針對文章中的描寫,在理解的時候存在極強的難度。據(jù)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相關的文字資料和圖片等,制作成為一個微視頻,進而將蘇州園林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自身的解說詞融入其中,使得學生在“制造改進”中,對蘇州園林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4.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評價
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手段的改變和引導,還要重視教學評價的更新和優(yōu)化。在在stem教育理念下,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機會和過程,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和體驗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并對其進行應用。因此,在這一教學理念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唯成績論”的評價標準,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對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給予關注,包括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探究學習中的表現(xiàn)等,進而對學生實施課學的、全面的教學評價,引領學生在特定的教學評價中,不斷成長。同時,在這一課學的教學評價中,教師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據(jù)此展開改進,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單一的人才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stem教學理念營運而生,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一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促使了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面對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將stem教學理念與課堂教學之間進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以更好地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注釋】
① 蔣薇. 基于STEM教學模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 課外語文,2018.
② 全彩暉. STEM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1).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