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摘 要:語文教師要注意提出的主問題能夠突出文章的重難點,且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章簡述語文課堂中主問題的突出特征,并從于標題處設問整體感知、于細節(jié)處設問深化理解、抓住關鍵詞設問提升素養(yǎng)等方面,對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主問題;設計;途徑;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6-0041-02
有效的課堂提問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發(fā)現問題并積極探索,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從當前語文教學情況來看,有些課堂十分熱鬧,教師用心教學,學生也開心學習,但細細品味卻發(fā)現整體教學效率不高,且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教師并未精心備課,沒有把握文章的整體內涵,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要精心設計主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出來,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簡述語文課堂中主問題的突出特征,并對語文課堂中主問題設計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一、主問題的突出特征
1.概括性與目的性很強
主問題與串問以及碎問等層次性的問題是相對的,其能夠起到解讀文本的作用,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思考文章時更加深入。以教學《甜甜的泥土》這篇文章為例,筆者在教學中圍繞“母子深情”開展課堂教學,避免課堂教學提出的問題比較零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抓住“你比較喜歡誰,為什么喜歡”這個主問題,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找到相關的句子,并以“我喜歡……因為……”這個句式回答,使得主問題目的性與針對性更強。如此,整個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比較高,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2.主問題梯度性很強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體會獲得學習成果的喜悅,如此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常來說,一節(jié)課至少要有幾個主問題,且按照循序漸進的順序進行,同時每個主問題都應發(fā)揮獨特的作用,不可隨意設置。以教學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在設置這篇文章的主問題時就應設計具有梯度性的問題。比如,首先教師可以設置簡單的問題:“文章一共寫了作者四次流淚的情形,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流淚的,為什么流淚?”接著,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作者四次流淚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兩個問題由淺到深,從已知到未知,學生思考起來有一定難度,但也不會覺得太難。如此,不會因為文章主題過于隱蔽而讓學生思維停滯。這樣具有梯度性的問題,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語文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有效途徑
1.于標題處設問,整體感知
以層級理論為基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分層問題。其中,比較初級的問題是篩選信息以及理解相關內容,比較高級的問題是讓學生鑒賞以及評價。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筆者根據文章的標題給學生提出比較初級的問題,讓學生在解讀標題的過程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以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文章的標題為切入點設置主問題:“為什么這篇文章的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你從這個題目能提取到哪些信息?”思考幾分鐘之后,有學生開始回答。一個學生說:“我從題目中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作者的爸爸?!边€有一個學生說:“從‘花兒落了能知道文章大概內容就是屬于爸爸的花兒落了?!睂W生們回答得特別好,接著筆者又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思考:“現在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仔細解讀文本,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自己的爸爸的,題目中的‘花兒指的是什么,從爸爸的角度來分析‘花兒落了表明什么。”之后,學生們深入閱讀文章,最后能夠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是表示爸爸種植的夾竹桃凋謝了,更重要的是暗示爸爸離開了人世。可見,從標題著手能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于細節(jié)處設問,深化理解
初步感知文章之后,筆者讓學生繼續(xù)深入閱讀,同時給學生提出中等層次的問題。在設計問題時,筆者以文本中某些細節(jié)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設問,讓學生分析文章的內涵并理解相應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感悟為基礎逐漸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理解文章,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以教學《紫藤蘿瀑布》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如:“文章主要是寫紫藤花,但是為什么作者又從花談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呢?作者描寫紫藤蘿時為什么會想到生死謎、手足情呢?作者在寫作時將花與人聯系起來有何用意?”仔細品讀文章之后,學生能夠理解到文章對比花的現在與過去主要是為了說明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聯想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當時作者十分擔心弟弟的病情,因此才會聯想到手足之情以及生死謎。從寫作手法來分析,作者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方式,將紫藤蘿與人聯系在一起,也正是因為二者有一定的共性??梢姡處熖岢雠c文章內涵有關的問題,能讓學生在深入解讀文章時加深對文章深層內涵的理解,深化學生對文章主題的認識。
3.抓住關鍵詞設問,提升素養(yǎng)
同樣以層級理論為基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層次性更高的問題,提升學生思想的高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就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進行設問,讓學生在探索重點詞句含義的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以教學《傷仲永》這篇文章為例,筆者抓住這篇文章的關鍵詞句讓學生深入分析。如以“受之天”“受之人”等關鍵詞為基礎設問:“方仲永才能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請細讀文章找出你認為描寫得最為仔細的一個階段,并說一說作者詳細描寫這個階段的用意是什么?!苯涍^仔細分析,很多學生發(fā)現描寫得最詳細的就是方仲永才華橫溢的階段,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后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接著,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天資與后天教育有何聯系?學習了這個故事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這個主問題以文章為基礎并有所拓展,能讓學生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內涵,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總而言之,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設計主問題,實際上就是以靈活、少量的問題將教學思路簡化,以此將學生的思維激活,讓課堂教學清晰、純粹且又細膩。教師要科學設計主問題,讓學生先解讀文章標題再進入到文章的內涵探究中,最后挖掘出文章關鍵詞句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此才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祚扣.對初中語文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3(34).
[2]戴海洋.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16(07).
[3]施愛輝.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主問題及其有效設計[J].語文天地,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