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虹
摘 要:本文從“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理念的內涵出發(fā),論述了在信息時代的圖書館管理應如何實施人性化的管理與服務,從而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圖書館;以人為本;圖書館管理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中國最早的省級圖書館為1904年創(chuàng)辦的湖北省圖書館。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圖書館建設事業(yè)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fā)展,在服務社會、以人為本造福大眾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引入當代科技對圖書館管理方面進行了革新,使得圖書館的服務更具人性化。同時,圖書館硬件設施的完善,也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和業(yè)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名圖書館工作者,怎樣在實際工作中緊緊圍繞人文服務在圖書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樹立圖書館“以人為本”的公共責任意識和“讀者第一”的服務宗旨,優(yōu)化服務工作,就成為我們目前急需解決的事情。下面,就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以人為本”談談個人的一點淺見,以在日常的圖書館服務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更好的服務大眾。
一、當前圖書館開展“以人為本”服務存在的問題
1.當前圖書館的管理理念,普遍存在重科技、輕人文的現象。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圖書館帶來了空前的發(fā)展,特別是進入大數據時代,高度信息化使得圖書館管理決策層自然而然把目光聚焦在提高硬件設施的現代化、智能化水平,緊跟社會科技進步的步伐。一段時期以來, 自動化熱、網絡熱、數字化熱一浪高過一浪。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我們只有細心觀察和思考,就不難發(fā)現,先進的信息技術給有的圖書館帶來的只是服務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卻使讀者服務變僵硬和冰冷,淡化了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便捷、公平的人性化服務的宗旨,這是圖書館人當前不能不冷靜地從社會、人性的角度進行理性思考的現實問題。
2.當前圖書館館藏普遍重數量輕質量現象
受“ 以書為本”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 似乎館藏量成為衡量一個圖書館水平的惟一標準。于是一些圖書館不是作深入調查研究, 確切了解廣大讀者和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 把有限的資金用在“ 刀刃”上, 而是盲目地或憑采購人員的好惡采購文獻, 導致復本量大, 文獻利用率低, 造成資源浪費。
3.當前圖書館管理普遍存在重制度輕人性現象
在圖書館的管理上,我們經常看到各式各樣德標語牌、提示牌,在有的圖書館標識牌設置上, 命令性的語言過多,如“禁止”、“罰款”等字,缺乏人情味,沒有親切感。讀者進館沒有增加愉悅、寬松的心情,反而產生了誠惶誠恐的感覺。在語言表達詞上“生、冷、硬”,缺乏親切感,對讀者也很不禮貌。讀者看了會產生逆反心理。圖書館工作人員態(tài)度盛氣凌人, 以指導性和命令性的語氣干涉讀者的借閱選擇。這些都淡化了圖書館的人文服務宗旨。
通過以上存在于圖書館普遍問題的思考分析,筆者認為提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現代圖書館工作所關注的熱點,也是圖書館未來服務工作發(fā)展方向,下面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一點個人意見。
二、 樹立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公共責任意識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舉辦的靠納稅人維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它的公益性決定了它的一切服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共同需要, 是一項公眾廣泛參與的事業(yè)。其最重要、最基本的價值觀是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和以人為本的社會責任。
《中國圖書館員職業(yè)道德準則》從職業(yè)意識、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目標四個方面闡明了圖書館的公共責任, 表現為 “ 有效地利用所有資源,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終極目標”。要求建立“ 以人為本”“、社會需求為上”的理念和“ 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 全面整合人力資源、設備資源、技術資源、服務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 實現資源共享和社會協(xié)作, 提升圖書館在社會公共服務中的份額和影響力。這種公共責任意識的樹立至關重要, 它會使每位公民平等、自由、無償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得到保障, 使一切有悖于公共責任的行為舉措都被判定為對讀者文化權利的侵犯, 而受到批評和譴責。而作為公共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就要嚴格的要求自己,不但要以制度為行為準則,更要以為讀者更好的、更人文化的服務讓讀者在圖書館中感受如沐春風般的舒適閱讀。
三、堅持“以人為本”,優(yōu)化服務工作
圖書館的發(fā)展歷史中,正是讀者的種種需求催生出了圖書館的各個職能部門來為讀者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服務。因此,讀者是促進圖書館變革的源動力。在圖書館工作中,讀者既是主角,又是圖書館工作的終極目標。圖書館的一切決策和變革都取決于讀者的需求。同時, 隨著人類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面對多層次化和多樣化的讀者需要, 對讀者服務工作也提出挑戰(zhàn)。隨著圖書館的建筑美學、讀者心理學、閱讀環(huán)境學等研究的日益被重視, 讀者在圖書館應得到的不是單一的文獻信息需要, 而是知識寶庫中的多重精神需要, 如美的陶冶、心靈的凈化、人格的尊重。
1. 圖書館應遵循人文設計理念
圖書館的建筑設計、館內布局是圖書館“以人為本”精神的物質體現。其建筑設計要有深厚的人文意蘊和時代精神,造型建筑要莊重,配合搞好周邊綠化帶,使館舍周圍綠樹成蔭,花草擁簇。內部環(huán)境布局高雅、新穎、親切、和諧,小到如閱覽室窗戶的采光和燈光布置, 閱覽桌椅的高低角度, 閱覽室內外的衛(wèi)生整潔, 各種牌匾的準確醒目, 都能體現對讀者的尊重和愛護。讓讀者在典雅的讀書氛圍中體味美的享受。在流連忘返于圖書館中,體會人與信息之間交流的自由空間和服務環(huán)境。
2. 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宗旨
圖書館不僅要把“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一切為了讀者”的圖書館宗旨貫穿于工作全過程,而且要通過圖書館員細致入微的服務把這一宗旨具體化,成為讀者看得見、摸得著,時時處處感受到的真誠關愛和滿意服務。讀者是圖書館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源。圖書館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就必須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圖書館的所有工作都應當圍繞讀者來開展。傳統(tǒng)圖書館強調藏、借閱功能分區(qū),采用閉架借閱的方式,現代圖書館以“以人為本”為出發(fā)點,強調藏、借、閱功能一體化,采用開架借閱的方式,書庫兼具藏書室、借閱處、閱覽室的功能,擴大書架借閱量,延長開館時間,為讀者營造舒適、寬松的人性化的借閱氛圍。
3.關注弱視群體,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
弱勢群體基本上是一群貧困、孤獨、多災多難、郁郁寡歡的社會邊緣群體。黨和政府采取多種措施, 幫助他們脫離困境, 社會各界也紛紛奉獻愛心, 為他們解決困難?!豆矆D書館宣言》宣稱:“ 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 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務”??梢姡?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責無旁貸。我們應從人文關懷、人性良知和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fā)關心他們, 幫助他們, 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的無償性、平等性為他們求知求樂提供便利, 使他們享受充實的精神生活。圖書館可在本館網站開辟為弱視群體讀者提供免費信息服務的專欄,如殘疾人群體、社區(qū)居民群體、老年人群體、下崗再就業(yè)人員群體等。結合實際,針對不同的弱視群體開展個性化服務,全方位地展示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立體特殊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馮振宇.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J].圖書館縱橫,2009(2)
[2]胡美香.淺談圖書館管理中的以人為本理念[J].教研論壇,2011(6)
[3]張鵬民.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服務[J].黑龍江史志,2008(15)
[4]龐曉敏.以人為本建立公共圖書館特殊服務體系[J].科技資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