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并不同于舞臺演出,沒有固定的“臺本”,雖然具有一定的講授模式,然而實際上會遇到很多需要臨場反應的情況,因為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思維碰撞的直接平臺,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通過對初中課堂的賞析進行研究與思考,以達到總結理論、打造高效優(yōu)異數學課堂的目的。與此同時,評價作為一個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不單單要對學生進行評價,還需要對整個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通過對數學課堂的賞析與評價找到數學課堂之上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及時地制訂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完善并優(yōu)化整個課堂教學。文章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賞析與評價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如何評價一節(jié)課堂教學的好壞。
關鍵詞:初中數學;賞析與評價;必要條件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5-0018-02
在對初中數學課堂賞析與評價的過程之中,“評課”“議課”的教師不能從旁觀者的立場上來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而是應當將自己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從授課教師的角度去觀察并思考,去認真反思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所欲搭配的問題。在課堂評價過程之中,對課堂進行評價的教師和授課教師應當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之上共同探究,而非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對課堂進行“評課”的教師應對教學過程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評價以及深入的反思,通過總結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并針對教學過程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反思,找到具體的探究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一、優(yōu)秀數學課堂的必要條件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一堂優(yōu)秀的數學課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提升,更多的是數學技能以及數學基礎素養(yǎng)提升。一堂優(yōu)秀的數學課堂帶給學生的好處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那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優(yōu)秀的數學教學課堂呢?筆者認為,一堂優(yōu)秀數學課堂的必要條件應當從多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是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引導,以在課堂教學之初就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一開始就集中起來,學生在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濃厚的學習興趣之后才會認真聽取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其次就是課堂活動的安排,諸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只是根據課堂導學的學案進行單一的內容講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教師在課堂活動安排上要盡可能地多樣化,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相應的學習情景、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能夠得到長時間的保障,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對一些問題的探究,教師不能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是應當在這一基礎之上進行延伸,通過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游戲活動、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開展問題探究教學。最后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找到課堂學習的優(yōu)勢及劣勢之處,并加以改進和完善。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將這三方面的內容作為教學的基礎要求,那么課堂教學才能夠稱之為一堂優(yōu)秀的數學課。
二、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賞析與評價的探索
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不是盲目開展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只是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開展,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變化以及教育領域的變革。所以,現階段的數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之中意識到課堂賞析與評價的重要價值以及意義,其教學探索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在對數學課堂進行賞析與評價的過程之中需要找到該節(jié)課程的成功與失敗之處,分析出授課教師教學內容設計的意圖以及目的,判斷該種設計的原因以及自我授課過程之中是否應用過該種教學模式。之后,再與其他的評課教師一起探究該節(jié)課程“得到”了什么或是“失去”了什么?再通過集體的討論為授課教師提出一些見解以及看法,以提高實踐教學實踐能力。第二則是對課堂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對其中包括教師講解過程之中出現的問題,師生交流互動過程之中所出現的交流“卡頓”現象進行反思。尤其是學生在對某一問題有了新的思考之后,其新的思想還不夠完善,教師在這個時候如果輕易打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可能會挫傷學生思索問題的積極性。所以,評課教師需要在評課過程中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通過教學反思判斷該事件的因果關系,思考在日后教學過程之中如果出現這一問題將怎樣處理。評課者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就聽課過程之中的種種問題進行思考以及判斷,與其他教師進行商議,探究相應的解決政策。在初中數學評價與賞析的過程之中,評課者并不是單純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判,而是應當對教學過程之中所展示出的優(yōu)勢以及缺陷進行判斷,探求相應的解決辦法,以實現教學水平的共同提升。
三、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賞析與評價的評價方式
在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涌現出諸多新式的教學方式,但是這些教學方式并不是完全適用于教學活動的,或是某教學模式只是針對某一類學生或某一內容,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彼此之間的課堂評價與賞析,聯想到自身教學,并共同商議制訂教學優(yōu)化方案。
1.在評價環(huán)節(jié)站在聽課者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賞析與評價過程之中,評課的教師不能盲目對授課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進行評價,教師應當站在聽課者的角度去進行品課。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也要及時地針對自我教學進行反思。以教學目標的評判為例,這是教學賞析與評價時首先要考慮到的內容,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并且兼顧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技能的提升。其次便是是否符合教材標準、教材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實際。最后則是該目標是否簡明扼要,便于實施,并在教學之后評判是否達成這一目標。通過一系列的反思與思考聯想到自身教學,及時更正。此外,還應該考慮到在聽課過程之中我欣賞該節(jié)課堂的哪方面內容?我對課堂教學能夠提出怎樣的探索性問題?我應該吸取哪些成功的經驗,哪些不成功的經驗?評課教師需要通過接觸不同的授課方式來找到自己授課與他人授課之間的差距,學習他人的長處避免出現一些類似的錯誤。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課與授課教師的課進行對比,以更好地把握自身授課時所出現的問題以及不足。例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已知學校教學樓的高度為100米,某學生在前往教學樓的途中的C點經測量得出教學樓頂部A的仰角為30°,求某學生所處位置距離學校教學樓底部還有多遠。學生在自主思考之后,將會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直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探討并交流意見,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評課教師發(fā)現,該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運用情境構建進行授課,在課堂為學生模擬出了一個實際的教學情境,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將其與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方式進行對比,找到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反思進行經驗的總結。
2.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進行評價
初中數學課堂上有許多內容是需要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開展的,在對一堂課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必然要考慮學生的想法。這也是對數學課堂進行評價和賞析的關鍵。評價與賞析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對問題進行思考往往能夠深刻感受到該課程給學生帶來的直觀感受以及影響。評價與賞析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進行思考:我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講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該節(jié)課的教師是采用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在黑板上畫出相對應的圖案,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無法第一時間抓住其重點內容。這時從學生的角度去進行評價,那些靈活的教學工具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反思總結后,我們發(fā)現教師可以選擇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一個圖形圍繞一個點旋轉的圖像進行投影,將這二者共同放置在課堂屏幕上,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到圖形的變換方式。該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概念,還能夠幫助學生豐富想象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站在授課教師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在一堂初中數學課即將走向尾聲的時候,對課堂進行評價與賞析應當站在授課教師的角度去進行思考,如這節(jié)課成功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在實際的課堂賞析與評價過程之中,許多評價者都是根據自身已有的教學經驗來進行評價,并沒有對教材內容以及授課教師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這就導致無法從課堂評價與賞析過程之中獲得有用的東西,無法從中吸取經驗。所以,授課教師應當站在上課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看待教學課堂,實現換位思考。以習題課為例,教師讓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學生大都認真地練習題目,遇到不會的問題也及時向教師請教。這在評價者看來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但是如果從授課教師的角度來看,這種教學模式固然能夠讓學生做更多的習題,但是也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依賴心理。評價者如果沒有站在授課教師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問題,很難意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影響課堂評價與賞析。
結語
在對初中課堂評價與賞析的過程之中,評價者一定要做好教學理念的轉變工作,將教學重心由原來的課堂教學轉移到整體的角度,以學生為本,以實際的教學現狀為基礎對課堂進行賞析與評價,及時找到教學過程之中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并及時地評判一節(jié)數學課是否能夠稱之為一堂優(yōu)秀的數學課。教師在賞析與評價的過程之中一定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注重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反思,真正建立起高效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金東旭. 讓“經歷”變成“經驗”——也談核心素養(yǎng)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轉型[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16(9).
[2]劉麗娟. 核心素養(yǎng)觀照下的數學概念教學——以《認識角》一課為例[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 2016(10).
[3]劉銳.數學課堂中的教學評價摭探[J].成才之路,2017(32):93.
[4]譚美瑤.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轉型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2018.
作者簡介:孫志飛(1973—),女,壯族,廣西南寧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數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