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師是社會的財富,教師的榜樣,師德的圭臬。文章分析名師的界定、名師隊伍的現(xiàn)狀,探索名師隊伍培養(yǎng)機制體系,以完善名師隊伍的遴選、激勵、培養(yǎng)、評價,促進名師踐行“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教育信念,使名師做到:德能正心,才能立身;筆能成文,言能明志。
關鍵詞:名師隊伍;培養(yǎng)機制;教學名師
中圖分類號:G63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5-0094-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绷暱倳涍@段話說出了教師的歷史使命,指出了“大先生”的重要性。出于學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我們都迫切需要培養(yǎng)“大先生”式的名師隊伍,探索名師隊伍成長機制,促進名師成長。
一、教學名師的素質特征
教學名師如何界定?有哪些素質特征?孔子在《論語》中的一段話最能概括:“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痹陂L期的教學實踐中,把“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當作自己的夢,為實現(xiàn)“大先生”的夢,做到:懷夢于道,追夢于德,逐夢于仁,圓夢于藝,以德立足,以仁化人,以藝涵養(yǎng),循教育之道,教育學生全面發(fā)展。
1.懷夢于道,為民族復興立信仰
“道”在孔子的價值觀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值得傾其一生去追求的。
教學名師的“道”是什么?
(1)道,是教師的理想和信仰。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diào):“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的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人民教育家于漪把“樹中華教師魂,立民族教育根”作為自己一生為民族復興而教育的信仰自覺,她生命不息,育人不止,把“一切為了民族”作為動力,鑄造自己的師魂。好教師應該把教育的理想和信仰藏在行動中,潛入血液里,為民族而教,永無止境。
(2)道,是教師的使命和擔當。教師的使命是培養(yǎng)有“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建國之行”的民族脊梁,培養(yǎng)有共產(chǎn)主義信仰,為中華民族奮斗終身的優(yōu)秀人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樹立為國家、為民族而貢獻一切的理想,讓學生用心靈的深度和理想的高度指導行動,為國家的尊嚴,為大國的崛起而學習。
(3)道,是教育的規(guī)律和準則。這是教育活動中的理論依據(jù),有了理論指導,教育就不會陷入無技術的狹隘狀況。以道引技,以道引術,才能彰顯出教育的魅力。
不懂教育之道,往往會走上“分數(shù)至上”的應試教育之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若將此作為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必將學生逼進苦海中,起早貪黑地苦讀,爭分奪秒地做題,忽略了學生是一個需要多元化發(fā)展的生命體。除了“分數(shù)”之外,還需要“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除了“埋頭苦學”之外,還需要“興趣愛好”。因此,教育要懂道,以道育人。
2.追夢于德,為立身育人樹榜樣
教育的德,是“愛”,愛教育,愛學生,給學生寬容,給學生陽光;對學生理解、信任、尊重、關懷,原諒他們成長中的不足,引領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的德是“自律”,是對自己的嚴規(guī)范、高要求,做到“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教師要讓自己過上有德行的生活,從教書中感受人生的意義,從育人中享受精神的愉悅,讓自己的每一天生活在陽光里,并以良好的情緒感染人。
教師的“德”是“學習”,如果不學習,就沒有強大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沒有足夠的教育智慧、育人素養(yǎng)作為支撐,則教師的德是樹不起來的。教師要深化“育人為本”的價值追求,落實“科學教書,智慧育人”的理念,以研究“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課程”為路徑,追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教育才情和德行智慧,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
3.逐夢于仁,為問題學生做后盾
仁是仁心,仁是一種內(nèi)在修養(yǎng),是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懷。教師對聰明好學的學生喜歡是天性,但對問題學生的關愛是一種修養(yǎng)。教師的仁心表現(xiàn)在心理層面、精神層面及文化層面,教師要關愛學生、理解學生、成就學生。
對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有寬容的仁心,凈化學生的負面情緒,引導他們笑抱陽光,擁抱仁德。面對問題學生的惡言惡行時,不憤怒,不討厭,不計較,接納他的不良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感染他,以自己專業(yè)的方法引導他,讓他的心靈更干凈。
對待問題學生,不要計較是與非,對與錯。以寬容的仁心看待學生在成長中不成熟、不理智的行為,扶他一把,給他溫暖,給他機會,讓他的心智發(fā)展得更穩(wěn)健。
4.圓夢于藝,為專業(yè)成長做支撐
孔子說的“游于藝”的“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習于藝,如魚得水,忘其為水。今天所說的“藝”是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文學、藝術、歷史、理學、體育、勞技等多學科的整合滲透,是科學和藝術的交融,這樣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靈感?!八嚒笔墙逃枷?、方法、手段、技術;“藝”是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根據(jù)不同學情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如講授法、探究法、對話法、互動法、實驗法、習題法……因材施教;“藝”是教學手段,教師應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大數(shù)據(jù),善于利用網(wǎng)絡線上線下授課等多種教學手段。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是名師成長的追求,也是名師踐行的教育信念。
二、名師隊伍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
教學名師是指政治覺悟高,思想品行端,業(yè)務能力強,教學成績優(yōu),影響力大,在業(yè)務上有引領作用的教師。當前普通高中存在教師隊伍不足,大班教學嚴重,名師少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問題。
1.思想不重視,培養(yǎng)環(huán)境有待優(yōu)化
在名師隊伍建設問題上,教師沒有名師意識,認為“名師”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缺乏進步動力。在學校環(huán)境中沒有形成培養(yǎng)機制、方法和意識,缺乏正確的教育質量觀,認為“高分數(shù)”等于“高質量”,沒有給名師成長的空間和時間。有些學校甚至出現(xiàn)“名師無用論”的怪調(diào),嚴重影響了名師的培養(yǎng)和成長。
2.數(shù)量不足,年輕教師有待成長
近年來,國家層面、省、市都相應建立了名師建設機制,培養(yǎng)了一定量的名師,但數(shù)量十分有限。名師的數(shù)量與教育規(guī)模不相適應,名師集中分布在擁有優(yōu)質資源的大城市學校,區(qū)域教育發(fā)展不均衡。年輕教師感到上升空間有限,缺乏動力。各級教育機構應針對年輕教師這一龐大群體量身定做一系列措施,培養(yǎng)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3.保障不力,培養(yǎng)機制有待完善
教學名師的成長需要個人的努力以及學校、社會的協(xié)調(diào)培養(yǎng)?,F(xiàn)在許多學校在名師培養(yǎng)上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使得教師無法進行交流學習活動。學校沒有配備先進的教學儀器和網(wǎng)絡信息設備,沒有建立名師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特別是一些基層單位,沒有名師選拔、培訓、評價機制,對培養(yǎng)對象的分類培養(yǎng)缺乏頂層設計和因地制宜的措施,造成優(yōu)秀人才不能脫穎而出。
三、構建名師隊伍建設機制
各校在名師隊伍培養(yǎng)上存在諸多不足。要培養(yǎng)一支“責任擔當,勤于教研,勇于實踐,樂于奉獻”的名師隊伍,必須構建一套“選拔、培養(yǎng)、激勵、評價”的長效機制,促進名師隊伍的建設。
1.標準公正,科學遴選名師培養(yǎng)對象
要建設名師隊伍,先要選擇名師培養(yǎng)對象,培養(yǎng)對象的遴選必須從學校校情出發(fā),構建“統(tǒng)一標準,廣泛遴選,綜合評定,集體決定”的遴選機制。評價方由學校、科組、教師、學生和教師本人構成。評價內(nèi)容有工作量要求,有比賽課、優(yōu)秀教案、課件制作等業(yè)務水平標準;有著作、論文等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統(tǒng)一標準,量化打分,科學評估。遴選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標準統(tǒng)一。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標準”,考慮教師工作量、工作能力、教學成果、育人成效、科研能力等因素,科學制訂標準,用標準選人,不因人選人。
(2)程序透明。教學名師的遴選一定要公開透明,嚴格按照程序執(zhí)行,減少人為因素。學校先定標準、制度、程序;然后經(jīng)個人申請,填寫申報材料;經(jīng)“校內(nèi)公開,組織評審,結果公示”等程序嚴格按照標準遴選,避免人為操作。
2.學科帶頭人引領,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
學科帶頭人是離決策層和課堂距離最近的研究者,扮演的角色可以是課題研究的負責者,課程開發(fā)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師成長的引路者。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工作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最懂教師,最懂課堂,是專家型教師,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可以對名師隊伍建設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1)以真問題探討提升團隊文化。在日常的“評課”教研活動中,由于受“人情”和“面子”的影響,大家只講優(yōu)點,不提缺點。人人都做“好好先生”,個個皆大歡喜。這樣的結果是“真問題”不暴露,“大問題”沒人提,教學中的問題得不到指出和糾正,缺乏客觀的評價,教師的水平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學科帶頭人要敢講真話,敢提真問題,不搞形式主義,不怕丟人面子,實事求是,帶領團隊共同進步,提升教學質量。
(2)以現(xiàn)代教育價值觀透視教學實踐。教育價值觀是人們對教育價值的看法和觀念,它指導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是規(guī)范、評價教學行為的核心觀念,對教學目的、手段、方法、模式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學科帶頭人應對現(xiàn)代教育價值觀有深刻、清晰、全面的了解,引導教師以新的教育價值觀透視教育實踐活動,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學行為,加快專業(yè)成長。
(3)以課堂為載體組織教學專題研究。課堂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每天都接觸課堂,學科帶頭人對教師的課后點評往往是碎片化、點狀式的評價,不利于教師形成全面的教學設計及深度的教學思考。因此,學科帶頭人應帶領教師進行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建,研究教學全過程,包括“教學設計、試教、共同教研、反思重建”。四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反復,并邀請跨年級、跨學科、跨區(qū)域教師和教研員參與,聚焦專題課堂教學,認真修改重組,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3.機制激勵,促進名師成長
名師的成長,既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實踐、不斷研究獲得成功,也需要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激勵。構建名師隊伍激勵機制是加快名師成長的關鍵,學校要根據(jù)校情確立“目標引導,政策激勵,獎懲分明”的機制,讓培養(yǎng)對象有方向、有動力、有壓力,自覺完成培訓任務。
(1)目標引導。學校根據(jù)教師的實際情況制訂培養(yǎng)目標,限期完成任務。任務的制訂要考慮“可行性”,讓教師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同時,目標也不可定太低而使教師失去動力。目標包括:閱讀目標,完成讀書筆記;科研目標,申報參與課題研究;論文目標,在一定時間內(nèi)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的原創(chuàng)論文;業(yè)務目標,參加各級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等比賽。通過目標引導,教師積極參加科研活動,形成良性競爭的教研局面。
(2)政策激勵。激勵的政策要考慮科學性,必須與上級部門政策相銜接,參考同類學校的政策方案,橫向縱向比。要制訂具有本校特色的激勵政策,措施包括職稱評定、領導干部提拔、課題承擔、外出學習、進修培訓、專題講座及各級榮譽的評定等向培養(yǎng)對象傾斜。讓政策發(fā)揮杠桿作用,撬動教師培訓、科研、教學的積極性。
(3)獎罰分明。在實施激勵的同時,也應該考慮懲罰措施的督促作用。在制訂名師激勵政策時要避免只獎不罰,重獎輕罰,不獎只罰的片面傾向。這些懲罰措施可以是公開批評、清離出培養(yǎng)隊伍、年度考核不評優(yōu),在各級評獎、課題分配、外出學習等方面不予考慮等??傊?,有獎有罰才可以促進培養(yǎng)對象的健康發(fā)展。
4.評價督促,壯大名師隊伍
構建名師隊伍的評價機制,是對培養(yǎng)名師效果的檢驗。評價機制的制訂要考慮到評價的科學性、量化性、公正性、可操作性。評價標準應該是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領導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教學成績評價和教學過程評價相結合,校外專家評價和校內(nèi)小組評價相結合。評價過程公開,能量化打分的堅決量化,不能量化的可采用定性評價方式,盡量減少主觀因素,防止權力操控,引導更多的教師學習名師,成為名師。
結語
現(xiàn)階段各校名師隊伍不夠強大,沒有起到較好的引領、輻射作用,需要各級部門通力合作,不斷壯大名師隊伍。通過教師“目標激勵,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提高”實現(xiàn)名師目標。另外,通過“后備隊伍遴選、學科帶頭人引領,獎懲機制激勵,評價督促推進”等舉措,激發(fā)教師潛力,促進名師隊伍壯大。
[參考文獻]
[1]蔣玉蓮.高職院校培養(yǎng)“教學名師”的體制性思考[J].學術論壇,2009(11):196-200.
[2]張正義.論高校名師的學術示范性[J].中國高??萍迹?014(7):40-41.
[3]趙冬梅.建立高?!懊麕煛睓n案的思考[J].蘭臺世界,2006(12):20.
作者簡介:陳愛娟(1972—),女,廣西北流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流市高級中學高級教師,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學員,廣西基礎教育名師深藍工程學員,廣西歷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