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霞
摘 要:家訪作為家校溝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重要紐帶,也是課余增進師生情感的重要橋梁,更是提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文章重在分析山東省淄博中學教師、家長、學生三個層面關于家訪工作的調查問卷,以期了解山東省淄博中學家訪工作現(xiàn)狀,探究行之有效的家訪工作實施策略。
關鍵詞:家訪;調查問卷;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5-0002-02
在我國“家文化”的影響下,父母被看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更成為教育孩子的重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家庭教育功能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因此,重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以促進二者形成教育合力已成為學校管理的有效方式。
家訪不僅可以通過與家庭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更是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進而形成良好家風的有效方式。思想家孔子曾經(jīng)“周游列國”去探尋教育在家庭教育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導,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因此,家訪作為確保家校共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在新時代的感召下顯得尤為重要。
為強化家校溝通,更好地發(fā)揮家校育人合力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保證家訪工作的有效開展,筆者以淄博中學為例,從教師、家長、學生三個層面展開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山東省淄博中學家訪工作現(xiàn)狀,探究行之有效的家訪工作實施策略。
一、分析問卷,助力追蹤現(xiàn)狀
1.問卷形式
本次問卷調查采用不記名式調查,以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
2.調查對象
山東省淄博中學部分教師、家長、學生。
3.題目設置
本次調查問卷共有教師卷23題、家長卷24題、學生卷17題,三種問卷的題目設置均圍繞家訪內容、家訪工作成效、家訪未來發(fā)展之路、家校溝通方式等方面展開,力爭做到求同存異,獲得三方對于家訪工作的不同認知。
4.問卷分析
(1)關于家訪目的和內容的調查。針對家訪目的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作為教師,您會在什么情況下主動進行家校溝通?”“您的家校溝通主題集中在哪些方面”等問題,教師和學生的反饋雖然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內容:90%的教師是在學生出現(xiàn)了問題的時候才會進行家訪,而94.83%的學生能夠正面看待教師的家訪,認為教師是為了幫助他們成長才進行家訪,極少數(shù)學生認為教師家訪是向家長告狀。這就說明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教師能有意識地借助家校合力共同幫助學生成長,而多數(shù)學生能客觀看待家訪這一教育形式,但是家訪的目的有些單一,略顯被動。關于家校溝通的內容多涉及學生成績、思想狀況、行為習慣,但是對人生規(guī)劃、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涉及較少。很多時候,學生在成績、思想、行為上暴露出來的問題都是表面現(xiàn)象,深入追溯,是家長和學生缺乏人生規(guī)劃,學生缺乏學習的內驅力,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應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成長方向。所以,既然家訪這種形式能爭取到學生的理解和支持,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讓家訪的內容更豐富多樣,以期讓家校溝通更有效。
(2)關于家訪效果和形式的調查。針對家訪的形式和效果,我們設計了“作為家長,您認為老師的家訪對孩子有效果嗎”“若有效果,主要是哪些方面有改變?”等問題,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家訪是有效果的,因為78%的家長和學生認為家訪是有效果的,但是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對家訪的效果都不是全然肯定的,甚至少部分認為家訪是沒有效果的。這就引導我們思考家訪是不是流于形式?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家訪的作用?從分析中可以看出,家訪的作用主要集中于解決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鮮少關注學生未來發(fā)展,所以家訪很難發(fā)揮持久的效力。關于溝通形式,45.51%的家長和85%的教師都選擇電子家訪,傳統(tǒng)的家訪方式在新時代受到了沖擊。教師認為阻礙上門家訪的主要因素是教師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因此,與時俱進開發(fā)多樣的家訪形式迫在眉睫。
(3)關于家訪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的調查。針對家訪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我們設計了“您對上門家訪未來的發(fā)展看法是應該繼續(xù)進行還是被其他溝通方式逐步取代?”“您期待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家訪工作思路嗎?”“您認為家訪平臺是一個向家長傳遞更多教育信息與先進教育理念的有效平臺嗎?”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學生、家長都對家訪充滿了期待,希望在新時代,能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家訪工作,讓家訪這一形式更具吸引力,只有少部分群體認為傳統(tǒng)上門家訪應繼續(xù)進行,所以如何將傳統(tǒng)家訪形式融入信息化時代,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二、依據(jù)現(xiàn)狀,溯求問題本源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很少采用家訪這種形式,往往自己解決。雖然教師、家長和學生能肯定教師家訪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家訪這一形式的作用卻沒有絕對的信任,有的甚至讓家校溝通流于形式,難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共育。溯求問題本源,大概有以下原因。
1.家訪制度不夠健全
在被調查的94名教師中,仍有33名教師認為上門家訪沒有必要,而72名教師對“上門家訪功能的了解程度”這一問題選擇了一般了解。在校內沒有形成一以貫之的家訪制度,沒有自上而下的家訪體系,教師囿于時間和地點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缺乏家訪的積極性。
2.家訪效果不太明顯
教師開展家訪工作的原因或是學校規(guī)定,或是學生犯錯,家校溝通的內容大多圍繞學生日常表現(xiàn)、學習成績等展開。所以,家訪尤其是高中學校的家訪很難引起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由來已久,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內改變,即使家訪后學生有一定變化,也很難發(fā)揮持久效力,不太明顯的效果自然會影響教師開展家訪工作的積極性。當然,這里也存在家長的重視問題,高中學生家長對于改變學生的積極性遠遠沒有小學、初中生那么高。
3.家訪形式不夠多樣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家長的工作節(jié)奏都明顯加快,傳統(tǒng)的家訪形式必然受到?jīng)_擊,但是卻并不能被取代。目前為止,我們所能采用的家訪形式相對單一,難以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缺乏吸引力。
三、探究策略,鋪就成才之路
家訪是教師、家長、孩子三者之間的坦誠溝通,是架在三者之間的心靈互通的橋梁,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所負責任的同時更為孩子提供未來人生之路的規(guī)劃。所以,如何讓家長在高中階段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為孩子鋪就成才之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1.建立健全家訪工作制度
為強化家校溝通,密切家校聯(lián)系,更好地發(fā)揮家校育人合力作用,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學校應全面構建線上線下互通互聯(lián)、教師全員參與、覆蓋所有家庭、關注特殊群體的家訪工作新格局,以保障家訪工作有目標、有計劃、有落實、有成效,專門制訂《淄博中學家訪工作制度》,明確家訪工作責任人、家訪工作形式、家訪工作內容、家訪工作要求、家訪工作評價,按照山東省淄博中學三年一貫的家訪工作運營體系逐步開展家訪工作。相信在制度的引領下,教師家訪的積極性必會提高,學校家訪工作會更加規(guī)范,家訪校園文化會逐步形成,高中學校家訪工作也能達到預期效果。
2.拓寬家訪工作思路
家訪工作難以有成效與我們狹隘的家訪工作思路有很大關系。每個學校的學情不一樣,家長和學生關注的重點也不同,成績突出的學校家長關注的重心傾向于學習,所以家校溝通的重點放在學習上可能比較容易開展工作。而對于學習成績相對薄弱的學校來說,很多家長和學生可能關注成績少一些,但無論家長和學生重視什么,渴望孩子成長成才的心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家訪工作應該著眼于長遠,著眼于孩子的成長,結合山東省淄博中學“每個孩子都是人才”的教育理念開展家訪工作。比如,通過家訪,幫助家長和孩子制訂科學的人生規(guī)劃,形成三年一貫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結合依托家訪平臺開發(fā)的“淄博中學校本課程——《〈傅雷家書〉跟蹤式閱讀指導手冊》”為家長介紹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等。
3.開發(fā)多樣家訪工作形式
打破原有的傳統(tǒng)家訪工作形式,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開發(fā)多樣家訪工作形式,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帶動家訪的多種活動體驗。比如,開展家庭教育微課程設計大賽,走進社區(qū)形成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互聯(lián)互通模式,邀請家長進校,共享職業(yè)體驗,真正發(fā)揮家長學校的作用。目前的學校教育多以教師單方面教育為主,家長的參與度較低,或者說家校合力教育較單薄,究其原因并不是家長不想?yún)⑴c,而是不知道如何參與。所以,學校作為教育主體之一,需要充分調動家庭參與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家庭教育平臺,從而提高家訪的實效性。
家訪是家校溝通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是家庭教育的力量卻沒有充分調動起來,甚至可以說很多家庭教育很無力,事實上孩子暴露出來的問題往往能反映家庭的問題,如此家校合力就大打折扣,我們通過問卷調查進行詳細分析,結合學校學情進行深入探究,建立健全家訪工作制度,拓寬家訪工作思路,開發(fā)多樣家訪工作形式,相信定能讓新時代的家訪工作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王 安.分析高中教師家訪實效性問題及其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7(27).
[2]馬國輝.“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家校合作機制探索[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7(5).
基金項目: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家校合作的國際經(jīng)驗與本土化實踐研究”子課題“新時代教師家訪工作的實踐研究”(總第161號)。
作者簡介:孟 霞(1985—),女,山東淄博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